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风水道尊 > 第185章 破执见微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青松道人飘然离去,留下的话语却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漾开圈圈涟漪,久久不散。

“枷锁不在外界,而在心念;束缚非是灵气,而是认知。”

杨帆反复咀嚼着这两句话,恍然惊觉自己这些时日的困顿与焦躁从何而来。他将“极境”视作了一个必须攻克的目标,一个需要刻意追寻和牢牢抓住的状态。这份对“触碰”和“掌握”的执着,这份害怕失去、渴望突破的焦虑,本身便是一道最坚固的枷锁,将他的心灵紧紧束缚,与那“自然”、“无为”的本意背道而驰。

他太想“进入”极境,反而离它越来越远。

想通了这一点,杨帆心中豁然开朗,仿佛卸下了一层无形的重负。他不再强迫自己盘坐冥想,不再刻意去放空思绪,追寻那渺茫的“寂灭”感。

清晨,他拿起扫帚,开始细细打扫这座破旧却承载着师门记忆的道观。扫帚划过青石地面,发出沙沙的声响,尘土在晨光中飞舞。他不再去想什么“极境”,什么“本源”,只是专注地感受着扫帚的重量,听着这单调却宁静的声音,看着地面一点点变得洁净。汗水浸湿了衣衫,心灵却在劳动中奇异地沉淀下来。

午后,他取出那本纸张早已泛黄的《道德经》,并非为了钻研其中深奥的义理,而是如同初学者一般,平心静气地诵读。“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清朗的诵读声在小院中回荡,字句古老,意蕴悠远,他不去强求理解,只是让这些文字流过心田,如同清泉洗涤着尘埃。

他继续指导陈雪修炼,但不再急于求成,而是更注重基础,引导她去感受自身气息的流动,体会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看着陈雪在他的指导下,气息逐渐平稳,眉宇间的忧色也淡去几分,他心中也升起一种平静的满足。

日子仿佛回到了最初,平淡,琐碎,却充满了烟火气息。他不再将“修炼”与“生活”割裂,而是让修行融入到了一举一动、一呼一吸之中。心境在日复一日的平淡里,如同被反复淘洗的沙金,渐渐褪去浮躁,显露出内里的沉静与通透。

那份因执着而产生的焦灼感,悄然消散了。

如此过了数日。一个万籁俱寂的深夜,月华如水银泻地,透过窗棂,在屋内洒下一片清辉。杨帆已然熟睡,呼吸悠长而平稳。

忽然,他发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片无垠的虚空。没有上下左右,没有光,没有声,甚至没有“自我”的明确概念。但这一次,与上次那偶然的、模糊的触碰不同,他并非“主动进入”,也非“刻意追寻”,更像是……自然而然就“在”了这里。

没有惊慌,没有探寻,他只是“存在”于这片虚无之中。

然后,在那绝对的空寂深处,一点微光再次亮起。

依旧是那般微弱,如同风中残烛,但这一次,杨帆“看”得更为清晰。那光芒并非炽热,而是带着一种难以形容的温润与纯净,仿佛是所有生命最初的火种,是所有智慧源头的低语。它不再是转瞬即逝的惊鸿一瞥,而是持续地、稳定地散发着那微弱却坚韧的光辉。

在这光芒的映照下,他感觉自己仿佛也化作了这虚无的一部分,无比渺小,却又与这无尽的“空”融为一体,无比自在。一种深沉的宁静与喜悦,从灵魂深处缓缓流淌出来,无关得失,超越悲喜。

不知过了多久,或许是一瞬,或许是永恒。那点微光轻轻摇曳,如同与他告别,随即,周围的虚无开始褪去,感官重新回归。

杨帆缓缓睁开了眼睛。

屋内依旧黑暗,只有月光清冷。但他却感觉整个世界都不同了。并非外界改变,而是他的内在感知变得更加敏锐、清晰。精神前所未有的饱满,仿佛经历了一场最深沉的睡眠。他甚至能隐约“听”到窗外草木在夜露中细微的生长声,能“感”到空气中那稀薄到极致的灵气如同涓涓细流,以某种玄妙的规律缓缓流淌。

他没有立刻起身,只是静静地躺着,回味着梦中那清晰了一丝、稳定了一分的“真我”灵光。

这一次,它并非他强求而来,而是在他彻底放下执着、心境归于平淡自然之后,不期而至。

他明白了。

“极境”的入门钥匙,并非某种高深的法诀或艰苦的磨炼,而正是这“破执念,顺自然”的心境。当你不再把它当作一个必须达成的目标时,它反而会向你显露真容。

虽然这依旧只是一次短暂的、在梦中发生的接触,离真正掌握和运用那“先天本源”的力量还遥不可及,但这一次的体验,比第一次更为真切,带来的变化也更为实在。它像是一座黑暗中的灯塔,虽然光芒微弱,却坚定不移地指引着方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希望。

杨帆坐起身,感受着体内愈发圆融的气息和更加敏锐的灵觉,嘴角微微勾起一丝弧度。

前路依旧漫长,敌人依旧强大,陈雪的隐患依旧迫在眉睫。但此刻,他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笃定与平静。

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找到了通往那扇大门真正的路径。

破执,方能见微光。而这微光,终将照亮前路,指引他在这末法时代,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通天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