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风水道尊 > 第236章 口碑与信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老王家的迁坟事宜,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池塘的石头,漾开的涟漪比预想中更为绵长。日子在看似平淡中悄然滑过,道观外围那若有若无的窥视感并未消失,却也未转化为实质性的攻击,仿佛暗处的毒蛇仍在耐心等待着最佳时机。而在这份暴风雨前的诡异宁静里,杨帆的名声,却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附近的乡镇间悄然积累、扩散。

这日清晨,山雾尚未完全散去,一个穿着沾满油污围裙的中年汉子便等在了道观门口,手里还提着一挂新鲜的猪肉。他是山下小镇上开面馆的张老板,为人老实本分,生意却一直不温不火,家中婆媳还时常为琐事争吵,让他烦闷不已。

他是听说了老王迁坟的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来的。见到杨帆,他有些局促,话也说得磕磕绊绊:“杨、杨大师,俺……俺没啥大事,就是家里……唉,听说您懂风水,能不能……去俺那小店和家里瞅瞅?”

杨帆没有因对方身份普通而有丝毫怠慢,请他进来,倒了杯粗茶,仔细询问了面馆的方位、布局,以及他家住宅的情况。他没有开坛做法,甚至没有亲自前去,只是听着张老板有些混乱的描述,结合《宅经》与《八宅明镜》的理论,在纸上简单勾勒,便指出了几处问题:面馆灶台位置冲煞,影响财源;家中卧室门与厨房门相对,易引口舌之争。

给出的解决方法也简单实在:移动一下灶台方向,在厨房和卧室门之间挂一副竹帘。张老板将信将疑地回去照做了。

没过半月,他竟又提了更多礼物上山,脸上堆满了笑,说也奇了,调整之后,店里生意莫名好了不少,家里婆媳虽然还是偶有摩擦,但不再像以前那样吵得鸡飞狗跳了。他不懂什么高深道理,只认一个死理——杨大师的话,管用!

又过了几日,一位愁眉苦脸的农妇找来,说她家养的鸡鸭近来总是不明不白地病死,请兽医看了也没用。杨帆随她去了养殖的坡地,观察四周环境,发现其鸡窝正对着一处形如利刃的山石缺口,犯了“刀煞”。他让农妇在鸡窝前垒起一道矮土墙,并在墙上种了些带刺的植物如仙人掌之类,以土克石,以刺破煞。农妇依言而行,鸡鸭莫名病死的情况果然渐渐少了。她感激不尽,之后逢年过节,总会让家里孩子送些新鲜的蔬菜鸡蛋上山。

甚至连镇上一位不信鬼神的年轻公务员小刘,也因为办公室座位正对空调风口,导致他常年头痛、工作效率低下,在同事的怂恿下,半信半疑地来咨询。杨帆只让他挪动一下办公桌角度,或者在风口挂个小小的中国结流苏,扰动直冲的气流。小刘回去照做,头痛竟真的缓解了大半。自此,他对杨帆的态度,也从最初的怀疑变成了由衷的佩服,偶尔还会帮杨帆留意一些政策动向或本地消息。

这些事,一桩桩,一件件,都不起眼。没有惊天动地的斗法,没有玄之又玄的显圣。杨帆凭借的,始终是他脑海中那些浩如烟海的典籍知识,以及那份沉稳洞察、直指问题核心的智慧。他收费低廉,有时甚至只象征性地收些农产品,遇到实在困难的,分文不取。

“有真才实学,为人厚道。”这八个字,通过张老板、农妇、小刘这些最普通不过的人的口口相传,变得愈发坚实。人们对他的信赖,并非源于对神秘力量的敬畏,而是基于一次次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后建立的、对其实学与人品的认可。这种信赖,比因恐惧或利益而生的依附,要牢固得多。

渐渐地,开始有人主动为他介绍“客户”。张老板会跟熟客提起山上的杨大师,农妇会跟邻里念叨杨帆的好,小刘也会在同事间客观地说明情况。一个以道观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基于“信任”与“能力”的、松散却真实存在的人际网络,开始缓慢而坚定地形成。

这个网络带来的,不仅仅是名声。

杨帆修炼所需的某些药材,虽然不算名贵,但在普通药店也难以配齐。那位农妇的丈夫是常进山的采药人,自此便留心着,偶尔采到杨帆需要的三七、黄精之类,便会优先送来。镇上的杂货店老板,因为敬佩杨帆的为人,在他采购朱砂、黄表纸等物时,总会给个最低价,有时新到了品质好的,还会特意给他留着。甚至通过小刘的关系,杨帆能更便捷地了解到一些本地的规划变动、人员流动等看似无关紧要,却可能蕴含信息的情报。

这一日,杨帆送走一位前来咨询祖屋修缮吉日的老工匠后,站在院中那株老松下,望着远处层峦叠嶂的山影,心中若有所思。

阿明在一旁擦拭着他那柄从不离身的短刃,忽然开口道:“如今来找你的人,倒是越来越多了。只是……尽是些琐碎小事。”他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似乎觉得这些世俗杂务会分散杨帆的精力,影响应对幽冥会的正事。

杨帆闻言,却缓缓摇了摇头,目光深邃:“阿明,你看这些琐碎小事,如同溪流,微不足道。但百川汇海,方能成其大。”

他顿了顿,继续道:“幽冥会盘根错节,行事诡秘,倚仗的是隐秘的力量和非常规的手段。与之对抗,若我们也只局限于超凡层面的争斗,便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我们势单力薄,如同无根浮萍。”

“而如今,”他目光扫过山下隐约可见的村落轮廓,“这些信任、这些口碑、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人情网络,便是我们的‘根’。它或许无法直接赋予我们摧城拔寨的力量,却能为我们提供信息,提供掩护,提供在这世俗间立足、喘息乃至反击的根基。让他们想要动我们时,不再只是面对一座孤零零的道观和几个人,而是要掂量掂量,触动这张网可能带来的、他们意想不到的反噬。”

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洞悉世情的冷静:“力量,并非只有一种形态。源自世俗的信任与人心,有时,比许多玄奇术法,更为坚韧,也更为强大。这,或许是我们未来对抗幽冥会,乃至应对其他未知风险时,另一重不可或缺的根基。”

阿明擦拭短刃的手停了下来,他抬起头,看着杨帆沉静的侧脸,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眼前这个年轻人,他的强大,远不止于那正在艰难复苏的力量,更在于这份远超年龄的格局与智慧。

就在这时,陈雪从观外快步走来,神色略显凝重,低声道:“杨大哥,老周刚传来消息,他在邻县发现了几个形迹可疑的生面孔,打听的方向……似乎是我们这边。”

杨帆眼神微眯,刚刚还在谈论的“根基”与“网络”,这么快就显现出了它的价值。

山雨,似乎更近了一步。而这一次,他们不再是完全的聋子和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