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思无邪之关关雎鸠 > 第168章 衣冠冢:拒绝结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月光如水,流淌在母亲冰凉的衣冠冢上,也流淌在我的心底。方才那近乎剖白的话语仍在耳边回响,可他似乎……并未领会我话中深意。言语中似乎很在意我的那位“小哥哥”。那憨憨、傻傻,似乎是吃醋的模样,让我心绪不免动荡了起来,甚至不由得想借此调戏他一番。但我很快收敛了心神,因为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我端起冢前那杯清澈的祭奠水酒,转向他,神色变得郑重。酒水在玉杯中微微晃动,映着天边冷月,也映照着我此刻并不平静的心湖。此事,我想了许久,今日才郑重说出口。

“世子殿下……”我开口,声音在寂静的夜风中显得格外清晰,“如今西疆不宁,戎族环伺。我有莘虽小,亦愿尽绵薄之力,守护西疆百姓。若西岐与有莘能缔结盟约,互为唇齿,共御外侮,相信……一定能保得这西陲一方太平……百姓免受战火流离之苦。”我望着他,眼中带着诚挚的期盼,这期盼既是为了家国,其中是否也夹杂了一丝连自己都未曾深究的、关乎个人的希冀……此刻,我并不愿探究。然而,我是真的很想……很想他能一直在我身边。

我等待着,等待他如同其他男子一般,欣然应允,甚至有求必应……又或是提出他的条件。

然而,他沉默了。那双深邃如古潭的眼眸中,掠过复杂的波澜,似乎有欣赏,也好像有动容,但最终沉淀下来的,却是一种我未曾预料到的、近乎固执的清明。这种眼神……我不止一次在他身上看到。人人都是精明的过分,唯有他的眼神只是:清明!那种纯净得让我不断质疑的眼神,却同时让我无法不去在乎、不去顾及。我感觉自己越来越离不开他了……这甚至让我感到一丝丝恐慌!

他缓缓摇头,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脸色仍然是他一贯的温柔笑容。

“殿下厚意,昌感佩于心。然而……请恕昌不能应允。”

不能应允?我怔住了,端着酒杯的手指微微收紧,冰凉的玉璧沁入肌肤。泪水竟然瞬间涌了上来。我被拒绝了?为何?是西岐看不上我有莘?还是他姬昌,不愿与我……与我有所牵连?

“为何?”我忍不住追问,心头那点失落迅速扩大,甚至带上了一丝被拒绝的难堪和气恼。“世子身为西岐世子,未来之主,难道无权代表西岐子民,定此盟约吗?”我的语气或许带上了一丝连我自己都未察觉的尖锐,因为此刻我的心里满满都是酸楚。

“如果世子殿下都无权,谁还有这个权力?”

他迎着我困惑甚至有些气恼的目光,没有丝毫闪躲,神情反而愈发沉静庄重。他微微向前一步,离我更近了些,月光洒在他清隽的侧脸上,仿佛为他镀上了一层圣洁的光晕。

“殿下,”他双手按住我有些颤抖的肩头,声音低沉而恳切。

“且不说祖父与父亲健在,西岐大事,必须禀报长辈决断。退一万步言,就算昌将来有幸继位,成为西伯侯,也……无权单凭一己之意,就为西岐万千子民决定此等关乎他们个人意愿的事情。”

他……他是什么意思?我傻傻地愣住了,这番话完全超出了我对“权力”的认知。

姬昌笑了笑,耐心解释道。他的目光深邃,仿佛能洞穿我内心的困惑。

“两国之盟,其根基,并非系于两国君主的一纸文书,或是片刻的意愿相投。更重要的,必须是两国百姓之间的往来互动,是两国文化习俗的相互浸润、彼此融合,彼此认同——唯有让西岐的子民认同有莘的友善,让有莘的百姓感受到西岐的诚意,让两地的货物自由流通,让彼此的风俗互相了解,如此由下而上,由民及官,生根发芽的盟约,才是真正稳固的,足以历经风雨而不摧。”

他凝视着我,眼神清澈见底,带着一种令人心折的真诚:“若我今日,只因不愿拂逆殿下美意,或是为了……其他缘由,便贸然与殿下私下定盟。那无非是……是为了取悦殿下,而非真正对两国子民负责。他日,若形势有变,或利益冲突,此等基于私谊而非坚实民心的盟约,极易动摇,甚至背弃。昌……不愿见到那一日,更不愿有朝一日,做出背弃殿下信任之事。”

“不愿背弃……”我喃喃重复着这四个字,心中的失落与气恼,如同被戳破的泡沫,瞬间消散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沉的震撼与……动容。

他没有曲意迎合,没有为了眼前的利益或是……或许存在的那一丝好感而轻易许诺。他想的,远比我要深远。他将盟约的重量,放在了万千黎民百姓的福祉之上,放在了漫长岁月的考验之中。他拒绝我,不是因为轻视有莘,也不是因为对我无意,恰恰是因为他重诺!因为他珍视这份可能诞生的情谊与信任,所以不愿以轻率的承诺开始,埋下来日悔恨的种子。

一股暖流,夹杂着无比的敬佩,缓缓流入我的心田。我看着他,仿佛第一次真正看清了这个男子——他的胸怀,他的远见,他的坚守。

“世子之言……很是有理!”我放下酒杯,声音恢复了平静,甚至带着一丝释然的笑意,“是太姒思虑不周,过于急切了。结盟,确实该如世子所言,根基在于民,在于恒久的交融,而非一纸空文。”

他见我并未恼怒,反而理解了他的深意,眼中闪过一丝如释重负的柔和光芒,唇角也漾开浅浅的笑意。

“殿下能如此想,昌心甚慰。”他温和地说道,“盟约虽不能轻立,但两国之交,却可始于微末。昌提议,不妨先加强有莘与西岐之间的文化交流,鼓励商旅互通有无,让两国的百姓先熟悉起来,让彼此的货物在对方的市集上流通。待时机成熟,民心所向,一切自会水到渠成。”

“好!”我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欣然应允,“便依世子之言。”

望着他月光下清雅而坚定的面容,我心中那片因他拒绝而泛起的涟漪,早已化为一片澄澈的湖。他没有曲意迁就我,却事事为我所想,成我所愿。他比我看得更深,眼光放得更长远。

这样的男子,如何能不让女子心生敬佩,如何能不让女子……心向往之?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母亲,您看到了吗?或许女儿遇到的,真的是一位……与众不同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