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汉末狂王吕布:开局狂虐刘备 > 第53章 陈宫吐真言,贾诩欲献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3章 陈宫吐真言,贾诩欲献计

这封信,几乎句句说在了他的心坎上,尤其是对他当前处境的分析和未来的许诺,远比贾诩提出的投曹方案更符合他的情感和利益诉求。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情,将信递给了身旁一直默默观察他的贾诩,语气复杂地说道:“文和先生,你也看看吧。吕温侯…倒是好大的口气,好大的手笔啊。”

贾诩接过信,仔细阅读起来。他读得比张绣更慢,每一个字似乎都在掂量。他的脸上依旧平静,但眼神却越来越专注,尤其是读到吕布对淮南治理的描述、对局势的分析以及对张绣的具体承诺时,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信纸上轻轻敲击着,这是他在深度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读完信,贾诩将信轻轻放在案上,抬眼看向陈宫,目光锐利仿佛能穿透人心:“吕温侯勇武,天下无敌,此乃天下人共识。然,温侯昔日行事,多凭血气之勇,少纳良言,以致有兖州之败、徐州之失,漂泊无定。公台先生乃智谋之士,何以仍倾心辅佐?且温侯新得淮南,虽言新政,然根基未稳,强敌环伺,又如何能确保今日之承诺,他日不致成为空谈?又如何能让我等相信,温侯已非昔日之温侯?”

陈宫早已料到会有此问,他长叹一声,神色变得无比诚恳,甚至带着几分感慨:“文和先生问得极是!句句切中要害!若温侯仍是半年之前那般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听信谗言而疏远忠良,莫说先生疑虑,便是宫自己,都早已心灰意冷,差点挂冠而去了!岂会再为其奔走效命?”

他话锋一转,眼神变得明亮而坚定:“然,小沛之战,于温侯而言,犹如当头棒喝,浴火重生!其言行心性,与往日相比,判若两人!”

接着,陈宫将吕布如何铁腕抄家陈珪父子,冷静判断小沛局势,巧妙用计擒获刘备和张飞夺取小沛;如何洞察曹军之机,斩将撤离,果断决策放弃徐州,保存实力南下;如何在撤退途中救援臧霸,大破夏侯渊追兵,挫其锐气如何在寿春巧妙周旋于袁术旧部之间,拉拢桥蕤、纪灵等将领,又启用杨弘、闫象等文臣,迅速稳定局面;以及最近雷厉风行推行的军屯之策、安民之令,事无巨细,一一道来。他讲述得条理清晰,细节生动,语气中充满了对吕布转变的欣慰和信服。

“……如今的温侯,虚怀若谷,从谏如流。深知欲争天下,非凭一人之勇,需倚仗谋臣良将,需深根固本以养民望。宫之所言,句句属实,文和先生大可派人往淮南探听,便知宫所言非虚。温侯常言,天下汹汹,非独力可支,尤需志同道合、肝胆相照之人携手共进。张绣将军乃名门之后,勇略兼资;文和先生运筹帷幄,算无遗策。温侯对二位渴慕已久,若能得二位相助,如虎生双翼,何愁大业不成?这岂不远胜于投奔那外宽内忌、谋臣互斗的袁本初,或是委身于有血海深仇、心术难测的曹孟德麾下,终日惶惶,不得安宁?”

陈宫这番话,情理交融,既有对过去的坦诚,更有对现在吕布集团生机的展示,最后直指贾诩可能对袁绍、曹操存在的深层顾虑。

张绣听得心潮澎湃,吕布描绘的“自主领兵”、“兄弟相待”、“共图天下”的图景,极大地吸引了他。他不由得看向贾诩,眼神中充满了询问和期待。

贾诩沉默了片刻,厅中静得能听到烛火噼啪的声音。他再次拿起那封信,看了看,又放下,目光深邃地看向陈宫:“公台先生今日之言,确实令人惊异,亦让人深思。若温侯果真能如先生所言,痛改前非,励精图治,广纳贤士,那么坐拥淮南富庶之地,确有其潜力与气象,非是池中之物。”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转为谨慎:“然,此事关乎南阳数万将士之前程性命,不可不慎。公台先生一路劳顿,不妨先至馆驿好生歇息。容我与将军细细斟酌商议,权衡利弊,再给先生一个明确的答复,如何?”

张绣虽然心急,但也知贾诩说得在理,点头道:“正是此理。先生先请休息,我等商议后,必尽快回复。”

陈宫知道火候已到,过犹不及,便起身拱手:“理应如此。那宫便暂居馆驿,静候将军与文和先生佳音。”

陈宫被恭敬地引往馆驿休息后,厅堂内只剩下张绣与贾诩二人。张绣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开口,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文和先生!你怎么看?吕布信中之言,虽似夸大,但陈宫所述,又不似作伪。若其果真据有淮南,民心归附,又能虚心纳谏,岂非正是我等良主?最重要的是,我是万万不愿投那曹操的!想起典韦那双铁戟,想起曹昂、曹安民皆死于我手…还有他对婶婶做过的事…我就寝食难安!”

贾诩没有立刻回答,他缓缓踱步到窗边,望着庭院中的古柏,目光幽深。良久,他才转过身,轻轻叹了口气:“将军之心,诩岂能不知?投曹之议,实乃昔日权衡之下,看似风险最低、或能最快获得安稳之选。然,吕布此信及陈宫之言,确实带来了新的变数,一个…或许更符合将军心意的选择。”

张绣眼睛一亮:“先生也认为可行?”

贾诩沉吟道:“若吕布真如陈宫所言,已非昔日有勇无谋,懂得聚拢人心,扎根立足,那么坐拥淮南膏腴之地,其潜力确实不可小觑。且其与将军同出西凉一系,又与张济将军有旧谊,承诺保留将军兵权,视若兄弟,此等条件,远非曹操乃至袁绍所能给予。于情于理,于利于势,淮南,目前看,确是上佳之选。”

张绣闻言大喜:“既如此,我等便尽快整顿兵马,南下寿春,与吕布汇合!”

“将军且慢。”贾诩抬手制止,眼中闪烁着老谋深算的光芒,“既然吕布有此雄心,欲图荆襄,而我等又恰在南阳,手握兵权,身处要冲,何不…将计就计,玩一把更大的?如此,将军携大功前往相投,地位将更加稳固,绝非寄人篱下之将,而是开创基业之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