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汉末狂王吕布:开局狂虐刘备 > 第205章 纳谏如流决上庸,贾诩建议慑申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5章 纳谏如流决上庸,贾诩建议慑申氏

吕布沉吟片刻,又缓缓开口道:“本来按照我之前的设想,待今年冬季休整完毕,来年开春,便可依托荆州,水陆并进,北上用兵,或攻许洛,或由淮南出师,兵锋直指徐州。”

他话锋一转:“然而,计划终究赶不上变化。我们拿下了江东,固然实力大增,但曹操亦非原地踏步。他竟能如此迅速地彻底平定河北,吞并袁绍基业,如今坐拥中原及河北之地,其辖下户口、钱粮、兵源,已远超往昔,俨然成为天下第一大诸侯。”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几位谋士,继续说道:“你们说说,咱们是先北伐曹操呢?还是先西进图谋西川?”

吕布抛出的问题,关乎势力未来的战略方向,是北上与曹操争锋,还是西进图谋益州,几位谋士纷纷陷入沉思。

片刻后,最为年轻的庞统率先开口:“主公,统以为,当先西进取川!”他语气肯定:

“其一,曹操势大,新得河北,虽需消化,然其挟大胜之威,兵精粮足,更有虎豹骑这等精锐。我军若此刻北上,需强攻其经营多年的中原防线,即便能突破,亦必是惨胜,损兵折将,此乃硬碰硬,非上策。”

“其二,益州刘璋,暗弱可图。刘璋懦弱,不能任贤用能,政令不修,内部矛盾重重,张松此行求曹,正说明其已惶惶不可终日,内部离心离德之象已显。此等对手,较之曹操,易与十倍!”

“其三,地利之便,势在必得。我荆州与益州接壤,有长江水道可资利用,进军便利。若得西川,则全据长江上游,顺流而下,可直达江东,荆州,水路东西运输便利,更能北出秦川,窥伺关中!此乃王霸之基也!”

“其四,大势所趋,机不可失。如今曹操注意力在北方的刘备与内部的整合,无暇南顾,更无力西征。此正是我等吞并益州,壮大实力的天赐良机!若待曹操缓过气来,或刘璋侥幸稳住局势,甚至引曹操势力入川,则我再想取之,难矣!”

庞统的分析的条理清晰。

接着,贾诩缓缓放下茶杯,带着一种看透世事的沉稳:“诩附议士元之见,宜先西后北。”他目光深邃的补充道:

“温侯,用兵之道,当避实击虚。曹操,实也;刘璋,虚也。攻其必救,不如攻其不备。刘璋如今之‘备’,在于北防张鲁,而非南防我荆州。我军可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再者,益州乃天府之国,财富粮足。若得西川,其户口百万,物产丰饶,可为我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员与粮饷。届时,我军坐拥荆、扬、益三州之地,实力倍增,再北伐中原,方有十足之把握。否则,仅以荆、扬二州对抗已整合北方的曹操,力有未逮,纵能取胜,亦恐为刘备袁尚做了嫁衣。”

“最后,张松此人,或为关键。若其真如温侯所料,对曹操失望而归,我等若能善加利用,得其西川内部情报,则取益州之事,可谓事半功倍。”

陈宫在贾诩说完后,也慨然道:“宫亦认为,西进为上!”他的理由更为直接,带着对曹操的旧恨:

“温侯,北伐曹操,乃必行之事,然非此时!曹操势大,急切难图。而益州刘璋,守户之犬耳!取西川,可壮大声势,积累资本。待我据有三州,兵精粮足,届时水陆并进,一路出宛洛,一路出秦川,一路出淮南,让那曹阿瞒首尾不能相顾,方可雪当年兖州,徐州之恨!当稳固根本,再图进取!”

蔡瑁虽更多负责荆州军政与后勤,此刻也插言道:“温侯,几位先生所言极是。从荆州运粮至北伐前线,路途遥远,损耗巨大。若西进,走水路粮草转运相对便利,且益州富庶,若能取下,以战养战,压力大减啊。”

听完几位心腹谋士鞭辟入里的分析,吕布起身,走到凉亭边缘,望着波光粼粼的池水,负手而立。众人的分析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先西后北,此乃当前最符合他势力利益的战略选择。

他转过身,扫视众人,决断道:“好!北伐曹操,事关重大,确需更雄厚之根基。益州刘璋,暗弱无能,天府之土,岂能久居其手?更兼如今有张松此人,或为天赐良机!”

吕布心中已然明澈,略一沉吟,转向贾诩道:“文和先生,既然决意西图,这上庸之地,紧邻我荆州,不如就劳烦先生再辛苦一趟,与张绣将军一同引兵,前去将其攻下,如何?”

贾诩闻言,并未立刻领命,而是微微摇头,露出一丝了然于胸的笑容,拱手道:“主公,若欲取上庸,非遣一大将所能轻易功成。依诩之见,此战必须主公亲自前往,并且需率重兵。”

“哦?”吕布挑眉,略显疑惑,“区区上庸,申家兄弟虽有些势力,何须我亲率重兵?”

贾诩不慌不忙,详细剖析道:“主公容禀。上庸申氏,申耽、申仪兄弟,在此地经营日久,根深蒂固,宗族势力盘根错节。彼等并非刘表、刘璋那般州郡长官,而是地方豪强武装,其行事准则,首重家族存续与利益。若主公仅派遣一员大将,率少量兵马前往征讨,彼等见我军力不强,必以为可欺,定会凭借地利与宗族之力,拼死顽抗,以求保全其独立地位。届时,即便能攻克,也必是旷日持久,损兵折将,得不偿失。”

他话锋一转,眼中闪烁着智谋的光芒:“然,若主公亲率重兵前往,以泰山压顶之势,兵临城下,情形则大不相同。申氏兄弟见兵甲精锐,更兼主公威名赫赫,新定江东,兵锋正盛。彼等权衡之下,自知螳臂当车,绝无幸理。为保家族性命与根基,极大可能会选择不战而降,主动献城归附。彼时,彼等所求,无非是能继续控制上庸,维持其家族地位,并向主公进贡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