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兄长别闹,你怎么会是曹操 > 第10章 曹操大笑,妙妙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章 曹操大笑,妙妙妙!

荀彧平静地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那份刚刚发往河内郡的公文内容,原原本本地叙述了一遍。

等荀彧一五一十全都讲完。

曹操先是一愣,旋即那双深邃如潭的眸子里,迸发出了无比璀璨的光芒。

对什么鸡鸭治虫,挖沟引水,点火趋光......

曹操没有觉得荒诞,反而像是听到了什么绝世妙计,忍不住来回踱步。

“以天敌制之……妙!”

“掘沟为陷,以烟驱之……妙!”

“夜间举火,诱其自投罗网……妙!妙!妙啊!”

曹操连道三声“妙”,最后竟是抚掌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好一个鸡鸭大军!好一个治蝗如治军!此计看似荒诞不经,实则暗合兵法至理!”

“将蝗蝻视为敌军,以壕沟、烟火为手段,以鸡鸭为奇兵,此乃堂堂正正的阳谋,又是出其不意的奇策!”

郭嘉和程昱等人面面相觑,他们从曹操的笑声中,听出了发自内心的欣赏和激动。

虽说只是提议,但若能真正解决此次蝗蝻之灾,的确是大功一件!

“文若,”曹操止住笑声,走回主位坐下,目光灼灼地看着荀彧,“林澹之,此人到底是何出身?前日我公务繁忙,未曾细问,今日不妨在诸公面前,讲来我听。”

荀彧躬身,接着环视一周,与其他谋臣互视打了个招呼后,接着道:“此人名阳,字澹之,为邺城人士。我曾听闻他人所讲,因其早早看出袁绍所据之地恐有战乱,故而离了邺城,投奔至许昌。”

“来许昌后,原为文书院一小吏,因其有化繁为简之才,被我调入幕府。”

“之后才有这织网法之事。今日我接到急报,河内蝗蝻成灾,本欲向主公言明,但想来应先寻其对策,却不曾想,林澹之真有解决之法!”

“林阳……林澹之……”曹操反复咀嚼着这个名字,眼中兴趣愈发浓厚,“传我令,明日,邀此人来我府中,我要亲自见一见这位林澹之!”

传令兵进来,刚一行礼,曹操头一扭,抬手,急切的打了个手势,止住来人。

“慢!且退下吧!”

传令兵又一脸茫然的退走,其他人却是淡定无比。

几谋士相视一笑,曹老板的习惯,他们是再熟悉不过了。

一准是有了新主意。

果然。

曹操捋了捋胡子,大笑:“不必通传,三日后吾当亲自前往试之!”

其他谋士点头间,郭嘉却是往前探了一步:“主公,我愿同往试之!”

曹操又是哈哈一笑,拍了拍大腿:“奉孝愿往,我自准矣!”

............

三日后,政务革新司。

院中的大槐树枝繁叶茂,筛下的阳光在地面上投射出斑驳的光影。

林阳靠在躺椅上,正享受着穿越以来最惬意的一段时光。

杜畿他们四个“卷王”已经领了任务,分头下到各部门去“广纳众言”,据说已经为了某个名词的定义,跟户曹的主簿吵得面红耳赤,没个几天根本回不来。

整个小院,清净得只听得见风吹竹叶的沙沙声。

林阳眯着眼睛,手里捧着一卷无关紧要的闲书,旁边的小几上,还温着一壶刚泡好的香茗。

朝九晚五?

不,这已经是“上班等于放假”的最高境界了。

他甚至开始觉得,这个“政务革新司主事”的职位,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名头好听,权力不大,责任全无,手下有人干活,自己乐得清闲。

俸禄也不缺。

人生若能一直如此,夫复何求?

就在他快要舒服得睡着时,一阵沉稳而有力的脚步声,打破了院中的宁静。

林阳懒洋洋地掀开一条眼缝,只见两道人影已经不疾不徐的走进院子。

为首的中年,约莫四十出头的年纪,个子不高,面容算不上英俊,但轮廓分明。

他身着一身普通的青色深衣,料子不错,却没什么纹饰,显得朴素而干练,就是一把胡子配上有些微黑的肤色,让人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常年在外奔波的行商。

跟在他身旁半步的,则是一个年轻人,看起来比林阳大不了几岁。

那人面色苍白,带着一种病态,身形也有些单薄,腰间还挎着一只葫芦。

这两人,气质不凡,绝非等闲之辈。

林阳慢吞吞地从躺椅上坐起来,整理了一下略有些褶皱的衣衫,装出一副刚刚从工作中抬头的样子,迎了上去。

“二位是?”林阳拱手为礼,语气不咸不淡。

那中年文士打量了他一眼,目光在他身后的躺椅上停留了一瞬,随即露出一丝饶有兴味的笑容,拱手还礼:

“在下孟良字子德,这位是郭睿字奉廉,我二人皆在荀令君幕下任事。听闻林主事在此成立‘政务革新司’,推行‘织网’奇法,我等对其中一些关节颇为不解,今日特来请教。”

荀令君的手下?

林阳心中咯噔一下。

这是摸鱼被顶头上司的同事抓包了?

不过心里虽然想着,林阳脸上不动声色。

盘算着怎么把这两个瘟神赶紧送走。

请教是假,探查虚实是真吧?

荀彧这个大佬,按理说不应该啊,对自己已经深信不疑,如何还会派人来监督?

再或者,是荀令君在同僚和手下面前夸奖自己太多,导致别人不服,前来试探?

有可能。

很有可能。

自觉想清楚了事情的关键,林阳挤出一个职业化的微笑,将两人引至院中的石桌旁。

“二位客气了。不过是些浅薄的见解,难登大雅之堂。不知二位有何指教?”

“指教不敢当。”自称孟良的中年人坐下后,目光如炬,开门见山,

“我听闻,林主事的‘织网法’,旨在将所有政务关联成网,纲举目张。眼下司空大人厉兵秣马,北拒袁绍,军务繁杂,粮草、兵械、军士调度,千头万绪。敢问主事,若依你的‘织网法’,该如何统筹,方能确保大军出征,万无一失?”

这个问题又大又空,却又直指核心。

林阳心里无语。

你跟我谈什么军国大事?

我那套“织网法”的初衷,是为了把工作流程搞复杂,好名正言顺地拖延工期啊!

但他知道,此刻不能露怯。

林阳沉吟片刻,脑海中浮现出前世做项目管理时被甲方逼着画的那些流程图和数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