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下一步?”林阳看着眼前四人,立刻猜到他们的担忧。

革新已成,这“政务革新司”岂不就成了个空架子?

我等,是就此调任,还是落个清闲衙门的闲职?

林阳轻咳一声,背着手慢悠悠地踱到院中那棵老槐树下,捡起一片刚落的枯叶,在指间缓缓捻动,又摆出一副高人思索的架势。

“诸位,”他开口,声音平稳而悠远,仿佛带着一丝看透世事的沧桑,“‘织网法’的根基,乃是‘正名’与‘总则’。如今,这两块基石已然奠定。大厦的框架已经搭好,剩下的,便是让它自行运转,在运转中发现问题,再行修补。”

林阳转过身,目光在杜畿四人脸上一一扫过,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

“我等‘政务革新司’,其使命是‘革新’,而非‘执掌’。如今新法已成,若我等还事事插手,岂不又成了另一个凌驾于各部之上的衙门?那便与我创立此司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杜畿四人闻言,皆是心头一凛。

是啊,他们只顾着眼前的功绩,却忘了这权力本身就是一头猛兽。

革新司若不知进退,迟早会成为新的绊脚石。

主事看得,竟比他们远了这么多!

他们只看到了新法推行的成功,却未曾想到,这成功背后,还隐藏着权力僭越的风险。

是啊,革新司若一直存在,一直指手画脚,久而久之,必成尾大不掉之势,反倒成了新的阻碍。

“那……我等接下来?”满宠性子最直,还是没忍住,把心里的疑问问了出来。

“歇着。”林阳把碎叶抛下,吐出两个字,理所当然。

“歇……歇着?”四人面面相觑,以为自己听错了。

“不错。”林阳微微颔首,“这段日子,诸位连轴转,辛苦了,也该松快松快。新法推行,总得给各部一个磨合的功夫。咱们就这么看着,等着,一个月后,再把各处碰到的钉子汇总起来,查漏补缺,才是正理。”

“至于眼下,”林阳嘴角勾起一抹笑意,“顶要紧的事,只有一件——论功行赏。”

“伯侯,你即刻去拟一份表功的奏疏,将所有参与此事、建言献策之人,无论职位高低,一一列上,注明其功。待我审阅之后,便呈交荀令君,向司空大人为诸位请功!”

这番话,说得是滴水不漏。

既是给手下放了假,又画了个“请功”的大饼,还顺手把写报告这种麻烦事派了出去。

杜畿四人哪里还想得到自家主事那点“摸鱼”的小心思,只觉得一股热流直冲头顶。

看看!

什么叫功成不居!

天大的功劳,主事想的却是他们这些底下人!

他们只觉得一股名为“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情在胸中激荡。

这等胸襟,这等气魄,放眼天下,能有几人?

“我等,定不负主事所托!”四人齐刷刷躬身一拜,眼中的敬意几乎要溢出来。

打发走四位劳苦功高的属下,林阳满意地伸了个懒腰,一个眼色下,几个婢女开始打牌,还有几个过来捏要捶腿。

舒服啊!

林阳感慨一声。

……

司空府,议事厅。

荀彧手持一卷汇总文书,正向高坐主位的曹操汇报着“织网法”推行月余来的惊人成效。

“主公,新法推行,成效斐然。”荀彧的声音难得地带上了一丝激动,“据各曹汇总,如今政令流转,文书归档,比之以往,其速不止十倍!”

“以往,自兖州调拨一批粮草送往黎阳前线,从户曹清点,度支曹核算,兵曹出具军令,再到地方官府执行,整个流程走完,最快也需一旬。如今,各部信息互通,权责明晰,只需两日,粮草便可出仓!”

“又如军械修补,以往是前线报损,层层上报,待命令传至工造曹。如今,前线军情通过‘总览卷’直达中枢,工造曹可提前备料,兵曹可预先征调工匠,效率之高,不可同日而语!”

荀彧每说一句,堂下程昱、荀攸等一众心腹谋臣的脸上,便多一分惊容。

快了十倍!

这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放到战场上,曹军的后勤补给、兵员调度、指挥反应速度,将全面碾压对手!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政务革新了,这是一件足以改变战争走向的国之神器!

“哈哈……哈哈哈哈!”

曹操听完,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狂喜,猛地一拍大腿,放声大笑起来。

笑声洪亮,充满了睥睨天下的霸气与畅快。

有此一笑,实在是因为近日军务繁忙,压得曹老板有些喘不上气。

袁绍南下之意越来越明确。

为了抢占先机,8月初,曹老板已经派了臧霸率精兵入青州,牵制袁绍左翼,派于禁屯守延津,刘延镇守白马。

三支部队在黎阳一带形成了防御体系,抵抗袁绍。

但形式依旧不容乐观。

所以今日有此等好消息传来,曹操自然是开怀大笑,一扫近日烦闷。

“好!好一个林澹之!好一个‘织网法’!”曹操站起身,在厅中来回踱步,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我得此人,如高祖得张良,光武得邓禹!何愁天下不定!”

此言一出,满堂皆是赞叹之声。

他环视众人,声音铿锵:“林阳林澹之,创立新法,利国利军,功在社稷!吾将上表朝廷,封其为尚书郎!赏钱三万!”

“主公,且慢!“荀彧忙出言。

“哦?文若何意?此等大功,莫非赏不得?”曹操话语一顿。

“非是不赏。”荀彧呈上一卷奏疏,“主公,林澹之遣人送来一份表功的奏疏,奏疏中将所有参与此事、建言献策之人,无论职位高低,尊卑与否,一一列上,交予我手。”

“他托人言道,功在众人,非他一人。若只赏他,是为不公,恐寒众心。请主公明断。”

厅中一时安静下来。

程昱缓缓点头:“此子,胸襟非凡。”

荀攸亦道:“能者不居其功,此为大智。”

曹操接过奏疏,一目十行,看完再次大笑起来,这次的笑声里,多了几分欣赏:“好!好一个不居其功!”

“有功者,皆赏!按此疏,一一封赏!”

“至于林澹之,”曹操眼中闪过一丝笑意,“知人善任,不贪首功,此为大功!赏钱可再加两万,共计五万!”

“尚书郎之职不变。但闻其性疏懒,不喜朝会,吾将上表天子,便允他便宜行事,可不朝!”

“主公英明!”众人齐声赞道。

话音刚落,一名传令兵已疾步入厅,甲叶碰撞声在寂静中格外刺耳,他单膝跪地,声线急促:“主公,振威中郎将李通传来急报!”

曹操接过信报,只看了一眼,方才还挂在脸上的笑意瞬间凝固,眉头紧锁成一个“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