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兄长别闹,你怎么会是曹操 > 第109章 农耕快到,巧匠何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9章 农耕快到,巧匠何来?

一晃过了几天。

三月初三,上巳节。

按古时风俗,本是男女在河边踏青嬉戏,洗濯身体以祓除(fu)不祥的日子。

但如今这乱世,除了那等家底殷实的世家大族,还有闲情逸致搞这些风雅事,寻常百姓,早就没了这份心思。

天气回暖,万物复苏,地里的农活,才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司空府,议事厅内,气氛却不似外面那般暖了起来。

曹操坐在主位上,手里捏着几卷从各地送来的文书,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主公,开春之后,我军屯田客,加上那‘新安营’中分化出的新户,林林总总,又多了近两万之众。”

荀彧躬身禀报,声音里带着几分忧虑。

“人多,是好事。但如今春耕在即,各处上报,皆言耕牛不足,农具短缺。若按往年之法,这新辟的荒地,怕是十之五六都赶不上播种的时节。”

“各地县令、郡守,已开始组织工匠修补旧犁、打造新犁,提前筹备,但农具尚可补,牛却无法增。”

曹操将手中的竹简放下,揉了揉眉心。

此事,他焉能不知。

自打将那上万流民整编为“新安营”,又从其中挑选了数千青壮编入屯田客,不光许都,整个的垦荒拓土之事,便进行得如火如荼。

人,是够了。

可这地,却跟不上人的速度。

屯田客数量激增,可这耕牛却不是说有就有的。

错过农时,便意味着秋收无望。

正是春光好时节,这浪费一日光景,就等于没了许多的钱粮。

钱粮便是底蕴,是底气。

若是春播赶不上,不说拿什么和袁绍消耗。

就是多出来的军民,又靠什么养活?

节衣缩食,一时倒也罢了,可以扛过去。

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最主要的是,明明多了许多劳力,本来这意味着能多收点儿粮,现在成了负担的话,那属实是心有不甘。

“诸君有何高见?”曹操的目光,扫过堂下几位心腹谋士。

程昱斜跨一步:“主公,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可下令许都城内,凡大户有闲置耕牛者,一律按市价三成征调,以充军垦!”

这法子,简单粗暴,很符合他的风格。

目的明确,优先军垦,没错。

曹操听了,不置可否,只是摇了摇头。

强征?

前阵子为了搞那“公私合营”,世家大族极为配合,那是因为他们跟着这事儿获利不少。

也让他们从前面几次的折腾上休养了一阵。

一张一弛,这才能让他们好好配合。

但要是一遇到难处,就从他们身上下主意,一次两次也就罢了。

如今要是再来这么一出,就算能解一时之急,却无异于杀鸡取卵,会寒了人心。

“主公,”荀攸思索片刻,也站了出来,“仲德公之策,过于刚猛,恐有不妥。攸以为,不如行一缓兵之计。”

“可从各处屯田客中,抽调最为精壮之人,届时,以人力代替畜力,拉犁耕作。虽辛苦些,却也能解燃眉之急。待日后牛只繁衍,再做计较。”

人力拉犁?

曹操虽然点头,但眉头还是没舒展开。

他虽不下地务农,但却知道农事艰辛。

人就算再精壮,那也是人,没办法跟牛比!

那犁,插进地里的时候沉重无比,回转不便,两头牛合拉都累得够呛,换成人去拉,一天下来,又能耕几亩地?

这种方法,不能说没用。

但是用处不大,只能说是略微缓解一下问题。

牛的繁衍,不是一时可以解决。

“公达此计,亦非长久之策。”

一直沉默不语的贾诩,见曹操一直面露难色,缓缓开口。

他一说话,所有人的目光都聚了过来。

“诩以为,如今之困局,根源有二。一为牛少,二为犁拙。牛少,非一朝一夕可解,唯有休养生息,徐徐图之。然,犁拙,或可有解。”

“哦?”曹操的眼睛亮了,“文和有何良策?”

贾诩躬了躬身子,答道:“在下曾于乡野之间,见有巧匠,将那犁头稍作改动,使其更为锋利,入土稍易。或可召集天下能工巧匠,集众思,来改良此物。”

这话说得四平八稳,滴水不漏。

集思广益,让巧匠来改良工具,如果成功,那的确是会大大提升效率。

听起来似乎是个方向,可实际上,跟没说也差不了多少。

因为现在本来缺的就是时间!

真要这么办,等一群人研究出个所以然来,黄花菜都凉了。

曹操还是沉默。

郭嘉半晌没说话,看到曹操眼神望了过来,这才站了出来,先夸了一句:

“主公,诸君之策,虽不可立解困局,却各有所长,可并行之。”

他先是肯定了一下各位同僚,人情送到,才提自己的想法。

“嘉以为,可调拨耕牛,先往豫州、兖州。”

他一说,曹操眉毛一挑:“为何?”

郭嘉走了两步,到了挂着的地图前,手一指。

豫州和兖州,作为曹老板的根基所在,又是屯田实施最早的地区,一直都是供粮的保障所在。

“颍川、汝南、陈国、梁国等郡,土地肥沃、粮道畅通。东郡、济阴、陈留、山阳等郡,休养生息已久,粮产亦是十分丰盛。”

郭嘉手一指,点到洛阳周边:“司隶之地,少而杂,开垦本就不易。”

因为董卓火烧洛阳,杀戮百姓,这些年间,洛阳周边定居的人口确实不多。

战争的后遗症实在太大,提起洛阳,百姓宁愿去别的地方,也不愿意轻易迁徙过去。

虽然有大片荒田可以开垦,但同样需要时间来消化。

他手一点,又点到了新收的徐州上。

“徐州虽新归主公,但与司隶相仿。”

虽然刘备的口碑是不错,但是徐州几次易主,百姓还是被折腾的够呛,休养生息也需要时间。

再加上这二月初才拿下下邳,周边的影响力还没覆盖过去,无论什么操作,都不是很方便。

“青州,当以防御为主,兵争之地便是开垦农田,也未必能获秋粮。”郭嘉挪了一步,指向青州。

青州,曹老板掌控的仅有济南、乐安两郡边缘,还和袁绍的地盘挨着。

眼看着战端将起,这些地方,百姓能跑的已经跑了。

就说这新安营中有不少人,就是千里迢迢从这里而来。

跑不了的,也不敢大张旗鼓的种地。

春天播种的倒是自己,谁知道那秋天收粮的又会是谁?

“如此,既然此事难以全解,则应先保豫州、兖州各郡之粮产,能增收一分便是一分。”

郭嘉说完,众人都点头。

此计虽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却也算的上是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奉孝言之有理。”曹操终于点了点头,一抬头看向荀彧,“文若。”

“主公。”荀彧赶忙抬手,一礼待命。

“诸君之言,皆有道理,先生可挑选一二,按此法暂且安排。”

“是!”

荀彧接令,众人退散。

曹操看着外面,发了一会儿呆。

贾诩那句“犁拙,或可有解”,始终在脑子里转来转去。

是啊,牛少,乃是天时地利所限,非人力可强求。

可这犁,是死的,是人造的!

既然是人造之物,那便一定有改进的余地。

巧匠......

巧匠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