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还请主事教我!”刘晔又站起来,深深一礼。

林阳没拒绝,安安静静的受完,让刘晔重新坐下,开始授课。

“几点,子扬需牢记。”

刘晔赶忙点头。

“第一,定规矩。”林阳伸出食指,“你需召集所有工匠,当众宣布新规。将那‘精炭’,依据其成色,硬度,明明白白地分为三等。”

“通体乌黑,坚若金石,无丝毫杂色者,为‘上上之品’。”

“通体乌黑,偶有微瑕,但质地尚可者,为‘中上之品’。”

“外黑内褐,质地疏松,仅比寻常木炭稍好者,为‘下下之品’。”

“至于那些与寻常木炭无异的,则为‘不堪之用’,一钱不值!”

刘晔听着,不住地点头。

这方法,听起来就很通透,第一步把评判的标准给明确了,这样就清晰明了,后续的过程里也就能避免扯皮推诿。

“第二,明赏罚。”林阳又伸出第二个指头,“规矩定了,便要明码标价。”

“如何标价?”刘晔急忙追问。

“凡烧出一窑‘上上之品’,赏钱一百!米一石!”(一石大概60斤)

“一百?一石?!”刘晔倒吸一口凉气。

这可是一个大匠几天的工钱!

一窑炭,便能赚到,这......

“不错。”林阳点头,脸上的笑意加深,“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你若不给他们一个无法拒绝的价码,他们如何肯为你卖命?”

刘晔若有所思,想了片刻后,点了点头。

主事说的没错。

见他想通,林阳继续道:

“若烧出‘中上之品’,则赏钱五十,米半石。虽不及上上之品,却也有所得。”

“若烧出‘下下之品’,则无赏,只按其旧日工钱发放,也就是钱二十,米半斗。让他们白忙活一场,却只能混个温饱。”(一斗差不多6斤)

“至于那‘不堪之用’的废炭,则分文不给!烧炭所耗之木料,亦要从其酬劳中扣除!让他们不但白干,还要倒赔!”

一番话说完,刘晔的眼睛瞪得溜圆。

这办法,怎么说呢?

精妙!

简直是……太妙了!

如此一来,那些想偷懒混日子的,只要烧不出好炭,就只能拿最微薄的报酬,甚至血本无归。

而那些肯下苦功,钻研新法的,一旦烧出上等精炭,那收益巨大,赚上一年口粮也不是梦!

“子扬,你再想。”林阳的声音沉稳,“若你是其中一个工匠,你看着旁人几窑炭烧出来,便得了你一月都赚不到的钱财,搬回了你一年都吃不完的粮食,你会如何?”

刘晔没有回答,但他想象的到。

但凡是个正常人......

他都会发疯!

都会眼红!

他会拼了命地去学,去烧,去把那新法的每一个步骤都刻在脑子里,直到自己也能烧出那样的‘上上之品’!

想了想,刘晔脑子里把整个能想到的地方又过了一遍,重新抬头。

他还是想到了一个问题。

拿不到钱的人,他如果不干呢?

“若是工匠不愿,又当如何?”刘晔试探着问了问。

林阳嘿嘿一笑:“那守卫的军士,又有何用?”

此话一出口,刘晔懂了。

听话的人,用赏钱和你好好说话,不听话的,那就用刀剑来伺候!

到了这个份儿上还不愿意干活的,留不留其实也真没有什么必要了。

“如此,还愁他们不用心吗?”林阳悠然地端起茶杯。

“不愁了……不愁了……”刘晔喃喃道,脸上全是喜色,“主事,此法……此法简直是妙极!”

“莫急。”林阳打断了他的兴奋,“此乃其一。若想让他们彻底归心,还需再加一把火。”

“还有?”刘晔愕然地看着林阳。

“不错。”林阳放下茶杯,比划了一个手势,“单打独斗,终究是散兵游勇,难成气候。你需将那些工匠,以十人为一队,五队为一营,设队长、营长之职。”

“每日结算之时,不光要赏个人,更要赏那小队!”

“譬如,哪个队烧出的‘上上之品’最多,则该队十人,人人有赏!队长,赏赐加倍!到了月底,再评选出最优的营,那营长之赏,更是要让他们所有人都眼红!”

“如此一来,便不再是工匠与你这官吏之间的事,而是变成了工匠与工匠之间的竞争!为了团队的荣誉和利益,他们会互相监督,互相帮助。谁若是偷懒耍滑,拖了整个队的后腿,不用你开口,他的同伴第一个就不会放过他!”

“待这木炭之品质稳定,工匠之技纯熟,或强压或奖励,到时,皆可由官府来定。”

听了这话,刘晔点头,一下就彻底懂了。

等到解了目前的难题,没了头上悬着的利剑,匠人们已经能够完美的掌握火候时间,那时候,就算取消激励制度,匠人们也没理由烧出次炭了。

因为,能做好,却没做好,这本就是态度问题了。

“化被动为主动,化监督为自觉,化个人为团队……子扬,这驭人之术,你可明白了?”

刘晔呆呆地站在原地,点点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主事……大才!”许久,刘晔才从喉咙里挤出这几个字。他对着林阳,第三次,深深地拜了下去。

“我今日方知,何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主事之才,胜过十万雄兵!晔,受教了!”

林阳坦然地受了他这一拜。

团队KpI,还是好用啊!

......

刘晔是被林阳半推半请的送出院子的。

他一路走,一路还在回味林阳方才那番话,只觉得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无穷的智慧,越品越有味道。

“绩效之法”、“团队之争”……这些陌生的词汇,组合在一起,却透着一股希望。

他仿佛已经看到,在新安营的工坊里,那些原本懒散的工匠们,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为了那诱人的赏钱,为了团队的荣誉,挥汗如雨,拼命钻研。

而他自己,则只需坐镇中枢,看着一窑窑“上上之品”的精炭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最终汇聚成足以支撑大军东征北战的钢铁洪流。

“主事之恩,没齿难忘!”站在巷口,刘晔对着林阳的院门,又一次长揖及地,这才转身,带着满腔的豪情与壮志,大步流星地朝着城外的新安营赶去。

院内,林阳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大大的哈欠。

“这小子脑子转的比老孟快多了。”他揉了揉有些发酸的太阳穴,发出一声感慨。

侍女有眼力劲儿的把胳膊一扶:“家主,要不要歇会儿?”

“是该歇会儿了。”林阳点了点头,手往怀里一伸,掏出刚刚刘晔送的两卷“闲书”,“去,把我做的遮阳大伞让人支过来。”

侍女急匆匆而去,林阳往椅子上一靠。

舒舒服服的看书,这才实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