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宋茶事案 > 第17章 古船秘图指迷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泉州城的夏雨来得急,先是天际闷雷滚动,乌云如墨泼洒,继而豆大的雨点便噼啪敲打着市舶司客舍的琉璃瓦,在檐下挂起一道晶莹珠帘,水花四溅。

赵令渊独坐窗前,灯下指尖轻抚那片形如小舟、叶脉血红的奇异茶叶,触感微凉似玉,纹理诡谲。

醒梦草的银白色细茎在磷光土中又长高了几分,茎叶舒展,散发出清凉的薄荷香气,与窗外潮湿的海风交织成一种奇异而微妙的氛围,弥漫室中。

“这绝非中原之物。”苏砚青举着放大镜,就着灯火仔细端详茶叶的脉络,眉头紧锁,“叶脉中空,内含金丝,日光下可见流光,倒像是南洋某些巫医使用的通灵草,载于《南洋异物志》,云其能勾连阴阳。”

言罢,他取银针探入叶脉,果然带出些许金粉似的微粒。

兰澈擦拭着佩剑,剑身映出她凝重的面容。

忽然,她动作一顿,道:“昨夜送陶罐的人身手极好,我追出三条街还是跟丢了。但他却在巷口掉了这个——”

她递来一枚铜钱大小的象牙牌,质地温润,上面精雕着三桅帆船图案,帆面细线密布如蛛网,“这是海商协会的通行令,持此物可自由出入各码头,非寻常商贾所能有。”

赵令渊接过象牙牌,在指尖翻转,触手生温:“看来泉州城里,有人希望我们知难而退,又有人暗中希望我们继续查下去。”

他目光投向窗外雨幕,若有所思,“明暗之间,皆是文章。”

雨稍歇时,通判林知章匆匆来访,衣摆沾着泥点,带来一个惊人消息:那艘幽灵船的船长日志完整版找到了!

原来船长在船难前将真日志塞进救生艇的浮筒,以鱼胶密封,昨日有渔民打捞到残破的救生艇,发现了这份用油布包裹的日志,纸页虽浸水,字迹犹可辨。

“日志记载的内容十分诡异。”林知章压低声音,眸中带着几分惧色,“他们说在某个岛上发现了会发光的茶树,夜间如萤火聚拢,当地人称之为‘葛仙茶’,饮后能见鬼神,与亡魂对话。但最奇怪的是——”

他展开一幅精心临摹的插图,墨迹新干,“岛上有一座形似茶壶的山峰,壶嘴处不时喷出七彩烟雾,遇风不散。”

赵令渊凝视那幅画,心中一动:这山峰形状与陆羽墓中石碑背面的刻痕极为相似!他急忙取出拓印海图对比,灯下细观,果然发现那个标注茶盏图案的岛屿中央,也画着同样的壶形山,笔触古拙,绝非巧合。

“船长还提到,岛上土着崇拜一个叫‘茶母’的女神,女神庙中保存着葛洪留下的炼丹炉,炉火千年不熄。”

林知章继续道,声音愈发低沉,“但他们登岛不久就遭到攻击,那些人使用的武器涂有剧毒,中者会在微笑中死去——与船上那些船员的死状一模一样。日志末页写道:‘彼等非人,乃茶魔之仆’。”

是夜,赵令渊梦见自己行走在一片发光茶树间,枝叶如星子闪烁,远处壶形山轰然喷出七彩烟雾,弥漫四野。

雾中有人吟唱,声调苍古:“茶烟透碧海,仙舟渡迷津。若求真味处,须向葛洪寻。”

醒来时,心口犹悸,却觉枕边多了一物——一枚温润生凉的玉茶匙,匙身透亮,匙柄刻着细小的航海星图,方位刻度精密异常。

“有人夜入客房!”兰澈查看门窗后神色凝重,指尖抚过窗棂上一处几不可见的擦痕,“此人武功远在我之上,如飞鸟渡水,片痕不留。”

赵令渊却注视着玉茶匙上星图,取海图对比,眸光渐亮:“未必是敌人。若是歹人,何必赠宝?你看这星图指向的正是壶形岛方位,与我们所获线索暗合。此乃引路之匙。”

次日,他们以采购海外珍奇茶种为名,向市舶司申请出海许可。

王师闵百般推诿,声称眼下是台风季节,海况莫测,不宜出海,语态关切却眼底藏锋。

然而当他们回到客舍时,却发现桌上无声无息多了一份盖好印鉴的海贸文书,墨迹犹新,目的地赫然写着“麻逸国”,旁注“采办茶种,特许通行”。

“好一出双簧戏。”苏砚青捻着文书纸角,冷笑,“有人明面阻挠,有人暗中相助。这泉州的水,比闽江还深,底下暗礁旋涡,不知藏着多少东西。”

在三江口码头的船坞,他们找到一位年过七旬的老船匠,皱纹深如刀刻,双手结满厚茧。老人看到壶形山图画时,混浊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手指颤抖:“这是‘茶壶岛’,老辈人叫它‘葛仙岛’。我年轻时跟蕃船去过一次,那岛邪门得很——司南(罗盘)在那里会乱转,船上煮的茶永远泡不开,水沸而叶不沉,似有无形之力托举。”

他颤巍巍地从工具箱底翻出一块黝黑龟甲,边缘磨得光滑:“这是当年从岛上带回的,上面刻的字没人认得。”

龟甲上刻着古老的篆文,赵令渊仔细辨认证,认出是葛洪《抱朴子》中的句子:“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字迹遒劲,隐透丹意。

就在他们准备进一步询问时,船坞突然起火,浓烟滚滚,木材爆裂声四起。

人群惊呼奔走,取水救火,场面大乱。

待火势稍控,老船匠已在混乱中失踪,唯留一只编了一半的竹茶篓,孤零零挂在棚柱上。篓中巧藏着一页发黄的海图,材质特异,触之不湿,上面以朱砂标注着通往茶壶岛的暗流航线,迂回曲折,避开数处险滩。

“有人在阻止我们调查。”兰澈检查着被撬开的工具箱,锁鼻有新鲜撬痕,“但似乎又总在最后关头留下线索,似阻实引,令人费解。”

赵令渊却盯着那只竹茶篓,手指抚过编织纹路:“你们看这六角孔眼、双经绞纬的手法——是不是与我们在汴京见过的那个藏人贡茶缸如出一辙?”

三人顿时醒悟:老船匠很可能就是当年制作那个藏匿鬼茶秘方的贡茶缸的工匠!他或许知道更多鬼茶的来历与关窍。

通过竹器行会的旧日记录,他们几经周折找到老船匠的住处——一座傍海而建的吊脚楼,木阶苔滑,推门吱呀。

楼中无人,但茶灶尚温,陶壶中还剩半盏冷茶。

墙上挂着一幅奇怪的航海图:图中用不同颜色的丝线标注出数十条航线,纵横交错,最终都汇向茶壶岛。而在岛屿东侧,画着一个巨大的漩涡图案,墨色深浓,旁书小字:“海眼吞舟,勿近”。

在灶台暗格里,他们发现了一本羊皮封面的造船日志,纸页泛黄脆硬。

日志最后一页写着:“青龙三年,葛洪舟至茶壶岛,留丹炉于火山口。炉吸天地精华,能化草木为金浆。今有邪人欲盗丹炉炼妖茶,惑乱人心,吾辈当守护之……”

落款是“守炉人”,笔迹沧桑有力。

“原来如此。”赵令渊恍然大悟,指尖轻叩日志,“老船匠就是当代守炉人。他故意引我们来看这些!借我等之力,阻邪人妄图。”

突然,窗外“嗖”地射进一支响箭,破空声锐,钉在柱子上,箭尾剧颤。

箭杆缠着布条,上书血字:“速至后屿岛,真相在此。”字迹潦草,似仓促写成。

他们连夜驾舟前往后屿岛。

海面夜雾弥漫,星月无光,唯灯塔指引方向。

在岛上的妈祖庙中,海神像庄严凝视,不仅见到了安然无恙的老船匠,还见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本该在汴京的米芾!他一身渔夫打扮,却掩不住那股疏狂之气。

“没想到吧?”米芾大笑着展开一幅新作,墨香犹存,“老夫追踪鬼茶线索南下,比你们还早到半个月!装疯卖傻这许久,终是钓出大鱼。”

画上正是壶形岛全景,云遮雾绕,题着《葛仙炼丹图》,笔意纵横,似有仙气透纸。

老船匠道出真相:他确实是守炉人一脉,世代守护葛洪丹炉,口传秘辛。但三年前一伙神秘人登上茶壶岛,武艺高强,企图用丹炉炼制控制人心的妖茶。他暗中调查,发现这伙人与泉州高官往来密切,货船出入皆有文书庇护。

“他们用的茶叶很特别。”老船匠取出一罐密封的茶叶,罐体冰凉,“这是在岛上偷偷采摘的,你们看看。”

茶叶形似龙井,但叶缘有细密金线,日光下流光溢彩。

赵令渊取少许冲泡,水温方沸,茶汤竟呈现七彩光泽,氤氲变幻,与梦中所见一模一样,异香扑鼻。

“这是葛洪改良的‘金丹茶’,本为炼丹时提神醒脑、固本培元之用。”米芾接口道,神色罕见凝重,“但若与丹砂、硫磺等矿物混合炼制,就会变成令人产生幻觉、心神受制的鬼茶。其性烈如鸩,瘾如附骨。”

就在他们准备详细询问时,庙外突然传来喊杀声,火把如龙,照破夜雾。

王师闵带兵包围了妈祖庙,甲胄森然:“缉拿私通蕃邦、图谋不轨的逆贼!束手就擒!”

混乱中,老船匠疾步近前,塞给赵令渊一枚圆形玉璧,触手温润:“这是开启丹炉的钥匙,绝不能让歹人得到……”说罢引燃早就备好的烟幕弹,顿时浓烟弥漫,刺鼻呛人。

烟散后,老船匠与米芾皆不见踪影,唯余海风穿堂。赵令渊握着那枚温热玉璧,上面刻着的星图与玉茶匙上的完全一致,在掌心微微发亮。

海风送来远方的潮声,一阵急似一阵,仿佛有什么古老的秘密正在月光下苏醒,低语着千年前的承诺与守护。

赵令渊知道,是时候前往那个迷雾笼罩、危机四伏的茶壶岛了。谜底,就在海的彼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