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宋茶事案 > 第125章 黄沙漫卷初试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黎明未至,寒星尚在灰白的天幕上闪烁。

太平茶舍的后门悄然开启,几道身影牵着头戴笼头、背负沉重行囊的路驼,融入汴京城尚未苏醒的寂静里。

没有喧哗,没有送行的人潮,只有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微响和骆驼粗重的呼吸声。

穆影已于前夜先行出发,如同融入暗夜的影子。赵令渊、柳明远、陆九娘、郭大釜四人,在瑞王府派遣的十名精锐护卫(由一位姓韩的沉稳队正率领)的护送下,沉默地穿过尚在沉睡的街巷,出了西城门。

城门外,与早已等候在此的陈舵及其挑选的几名熟悉西北路径的老伙计汇合,队伍增至近二十人,驼马十余匹,带着茶舍数月筹备的心血与决绝,踏上了西行之路。

初离汴京,尚是熟悉的中原景象,官道平坦,村落炊烟袅袅。但队伍气氛凝重,无人欣赏这最后的熟悉风景。

每个人都清楚,脚下的路,每向西一步,便离安稳远一分,离未知近一寸。

郭大釜不时检查着驼背上那些被他视若珍宝的器械,尤其是那几架用油布仔细包裹的“定沙车”部件和那箱信号火箭。

陆九娘则留意着众人的身体状况,尤其关注初涉远途的柳明远,见他虽面色有些疲惫,但眼神依旧清亮坚定,便稍稍安心。

柳明远骑在骆驼上,手中紧握着绘有星图与舆图的皮卷,不时抬头观测星辰方位,与脑中记忆相互印证。

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导航之责,重于千钧。苏念奴缝制的护膝带着她的体温,贴在膝上,在这渐起的晨风中,给予他莫名的力量。

赵令渊居于队伍中段,大部分时间闭目养神,气息与胯下骆驼的步伐奇异地融为一体。

他的心神,早已如触须般向前方延伸,感受着地脉的细微变化与空气中那若有若无的、来自遥远西方的异样波动。

如此行径十数日,过了长安,地貌渐显荒凉。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声呜咽,带着塞外的粗粝。

队伍昼行夜宿,严格按照穆影留下的标记前行,途中偶遇小股毛贼,不等茶舍众人出手,便被韩队正率领的护卫轻松驱散。

这日,队伍行至陇山脚下,眼前景象豁然一变。无垠的戈壁取代了黄土,天地间仿佛只剩下灰黄二色。狂风卷着沙砾,打在脸上生疼。

炽烈的阳光毫无遮拦地倾泻而下,空气灼热而干燥,呼吸间都带着沙土的气息。

真正的考验,开始了。

“戴上帷帽!水囊系紧!跟紧前面的人,莫要掉队!”

陈舵嘶哑着嗓子大喊,声音在风沙中显得有些飘忽。众人依言而行,用特制的面纱护住口鼻,只露出一双警惕的眼睛。

郭大釜打造的“定沙车”第一次派上用场。

在通过一片看似坚实、实则暗藏流沙的区域时,一辆装载药材的驼车车轮猛地陷了下去。

众人一阵忙乱,郭大釜立刻指挥着将“定沙车”的宽大木板垫在轮下,利用其巨大的受力面积,配合骆驼的拉力,有惊无险地将驼车拖了出来。

“他娘的!这鬼地方!”

郭大釜抹了把汗,看着那迅速恢复平静的沙面,心有余悸。

夜间宿营更是难熬。

戈壁昼夜温差极大,白日里能将人烤焦的热浪迅速退去,刺骨的寒意从沙地深处弥漫开来。

众人围着篝火,裹紧皮裘,依旧冻得牙齿打颤。陆九娘熬煮了加入驱寒药材的茶汤分给大家,才勉强驱散一些寒意。

柳明远借着篝火的光芒,再次展开星图皮卷,对照着夜空中的星辰。

在这里,星空显得格外低垂与清晰,北斗七星如同冰冷的银勺,悬挂在天幕。

“牵星术”在此地似乎更为精准,但他心中那份来自远方的压抑感,却也随着西行,日益清晰。

赵令渊静坐于稍远避风处,眉头微蹙。他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地理环境的恶劣。这片看似死寂的戈壁深处,隐隐流动着一股极其微弱、却本质阴寒邪异的气息,与流珠岛的邪气同源,却更为古老、更为隐晦,如同沉睡巨兽的呼吸,散落在茫茫黄沙之下。

“还未到死亡之海,便有如此感应……”他心中暗忖,“那诅咒绿洲,究竟孕育了何等可怕的存在?”

就在队伍即将穿越这片戈壁,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西域门户时,负责在前方探路的穆影,竟提前一日返回!她风尘仆仆,眼神比往日更加锐利,带着一丝凝重的气息。

“前方五十里,发现一个小型绿洲。”穆影的声音在夜风中有些冷冽,“有水源,但……绿洲周围的沙地,颜色暗红,寸草不生。有十几具骸骨,衣着是西域商人,死状……不似渴死或遇袭,更像是……相互搏杀至死,骨殖发黑。”

她顿了顿,看向赵令渊和柳明远:“我在一处骸骨旁,发现了这个。”

她摊开手掌,掌心是一片干枯、碎裂的黑色叶片,边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令人心悸的暗红纹路。

那叶片,与阿卜杜勒描述的“魔树”之叶,何其相似!

众人围拢过来,看着那片不祥的碎叶,篝火噼啪作响,映照着每一张凝重无比的脸。

西行之路,尚未抵达目标,凶险的獠牙,已然初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