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 > 第426章 寒夜定策,北望强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26章 寒夜定策,北望强敌

靖汉十八年·春末·碎叶川大营:

碎叶川的夜晚,寒意袭人。白日的厮杀与喧嚣已然沉寂,取而代之的是巡夜士兵规律的脚步声、战马偶尔的响鼻,以及远方不知名野兽的嚎叫。中军大帐内,炭火盆驱散着寒意,却驱不散两位汉军核心将领眉宇间的凝重。

李凌卸去了甲胄,只着一身深色常服;周云亦在一旁正坐。案几上铺着那张已然被反复勾画过的西域及漠北地图,旁边放着斥候的最新回报和乌孙国王提供的有限信息。侍从早已被屏退,帐内只剩下他们二人。

“子瑾,”李凌率先开口,声音低沉而严肃,“今日之战,虽胜,然我心甚是不安。这伊列部…如同暗夜中突然探出的利爪,一击不中,便又缩回黑暗,留给我等无尽猜想。”

周云默默地为李凌斟满一杯温水,神色同样凝重:“伯翼兄所感,云亦深有同感。观其用兵,虽只八千偏师,然其败而不乱,退而有序,遭逢拦截,激战一刻便知难而退,果断北遁,这份决断与纪律,绝非寻常游牧部落可比。其主力之强悍,恐…远超我等想象。”

李凌重重地点了点头,手指用力点在地图上那片广袤的、标注着“未知”的北方区域:“乌孙国王言其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绝非虚言。一个能悄无声息将影响力渗透至乌孙,并能迅速派出成建制军队南下的势力,其国力、军力,绝不容小觑。云以为,这伊列部,恐非疥癣之疾,实乃…未来我大汉之心腹大患,强劲之敌!”

“强劲之敌…”李凌重复着这四个字,眼神变得无比锐利,“若其真如传说中那般庞大,其单于猎骄靡,必是雄才大略之辈。其南下试探,野心绝非仅限于一个乌孙。我真正担忧的是…”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仿佛怕被帐外的寒风吹散这可怕的猜想:“若这伊列与如今臣服却包藏祸心的匈奴残部勾结,再与西方那同样庞大的贵霜帝国暗通款曲…三者若能形成默契,甚至联盟!匈奴提供通道与熟悉漠南之情报,伊列出动主力骑兵,贵霜则自西施加压力…届时,我大汉看似广阔的漠北与西域,将陷入三面受敌之绝境!以目前留守之兵力,恐…恐难同时应对!”

这个设想如同一块巨大的冰石,投入帐内温暖的空气中,让周云都感到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他仿佛看到了北方无尽的铁骑如同潮水般涌来,西方贵霜的重步兵方阵步步紧逼,而原本臣服的匈奴则在背后举起淬毒的匕首…那将是一场足以颠覆帝国西陲甚至动摇国本的巨大灾难!

“伯翼兄所虑…极是!”周云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冷静,“此绝非危言耸听。伊列人此次行动,已显其南下之志。匈奴虽败,其性如狼,臣服乃迫不得已,一旦有隙,必反噬无疑。贵霜帝国,其王亦非庸主,必时刻关注东方局势。此三者,确有勾结之可能与动力!”

帐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炭火燃烧的噼啪声。他们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远远超出了一场边境冲突的范畴。

“然,”周云话锋一转,目光重新变得坚定,“正因如此,我辈更不能在此刻露出丝毫怯懦与犹豫!”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从汉军目前的位置狠狠向北划去:“伊列人此次试探,实为投石问路。若我等因国内未平、多线作战而选择隐忍退让,或仅满足于击溃其偏师便班师回朝,其必认定我大汉外强中干,内部空虚,无力北顾!其野心将急速膨胀,联合匈奴、勾连贵霜的步伐必将大大加快!届时,危机将更快、更猛烈地到来!”

“反之!”周云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若我等摆出最强硬、最无畏的姿态,不顾一切,坚决北进,直捣其南下据点,甚至兵临其境,予以迎头痛击!伊列人反而会摸不清我朝虚实——他们会疑惧:为何汉军在四处用兵之际,仍能派出如此强大的军团北上?是否其国内远比想象中稳固?其军力是否深不可测?此所谓‘示强以隐弱’!”

他看向李凌,眼中闪烁着智慧与勇毅的光芒:“唯有如此,打疼他们,打怕他们,让他们短时间内不敢再轻易南下,才能为我大汉争取到最宝贵的时间!争取到平定漠北残敌、彻底消化河湟谷地、稳固西域统治的时间!待我内部安定,后方稳固,届时,无论伊列、匈奴还是贵霜,再来图谋,我朝亦有足够底气从容应对!”

李凌听得心潮澎湃,周云的分析完全说到了他的心坎里。顾虑和担忧是必要的,但绝不能因此束缚了手脚。在战略层面,有时候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强硬才是避免更大战争的手段。

“善!大善!”李凌猛地一拍案几,震得杯中之水荡漾不已,“子瑾真乃吾之张良也!此言透彻!越是艰难之时,越不能示弱!必须打!而且要打得狠,打得快,打出我大汉的威风来!让那伊列猎骄靡知道,南方的巨人,不是他能够窥伺的!”

两位统帅的意见彻底统一。接下来的时间,他们不再讨论打不打的问题,而是深入探讨如何打,以及如何应对最坏的情况。

烛火摇曳,映照着两人时而沉思、时而激烈讨论的身影。他们就进军路线、后勤保障、可能遇到的敌人规模和战法、与可能出现的匈奴残部或贵霜探马发生冲突的预案等等,进行了详尽至极的推演和谋划。

周云凭借其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对胡骑习性的了解,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李凌则以其大局观和决断力,不断权衡取舍,做出最终决策。

直至东方天际泛起鱼肚白,两人的长谈才接近尾声。李凌毫无倦意,亲自铺开绢帛,提笔蘸墨。

“此事关系重大,虽陛下予我临机决断之权,然亦需即刻奏报陛下知晓。”他一边说,一边开始奋笔疾书。

在这份奏报中,他详细陈述了碎叶川之战的过程与结果,重点汇报了伊列人介入的新情况,以及他与周云对伊列人潜在实力及其可能联合匈奴、贵霜造成巨大威胁的深刻担忧。

最后,他郑重提出了自己的决定:不待圣旨,即刻抓住战机,挥师北进,对伊列人实施震慑性打击,并阐明了此举对于争取时间、稳定大局的战略必要性。同时,他也恳请陛下密切关注匈奴与贵霜动向,协调全局,以备不测。

奏书写毕,用了印,立刻交由亲信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贵山城。

此时,营中已响起将士们起身、埋锅造饭的声响。李凌与周云相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血丝,更看到了那份坚定不移的决心。

李凌披上甲胄,大步走出营帐。清晨的冷风拂面,让他精神一振。他登上点将台,面对已经开始集结的将士,声音如同出鞘的利剑,传遍全军:

“众将士!碎叶川之敌已破,然真正之敌寇,隐匿于北方寒原!彼辈蛮夷,敢犯天威,窥伺藩属,其心可诛!陛下洪恩,赐我锋镝,正当北扫胡尘,扬我国威!今日,随我北进!凡有敢阻天兵者——虽远必诛!”

“大汉万胜!万胜!万胜!”数万将士的怒吼声,如同惊雷,震碎了草原的宁静,也宣告着一场指向未知强敌的远征,正式开始!

李凌走下点将台,翻身上马。周云紧随其后。汉军庞大的队伍,再次开拔,如同一股势不可挡的钢铁洪流,迎着北方初升的朝阳和凛冽的寒风,义无反顾地踏入了那片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广袤土地。

他们的身后,是亟待稳定的西域和乌孙;他们的前方,是迷雾重重却野心勃勃的伊列。帝国的命运,再次系于这些勇士的刀锋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