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神都昭雪录 > 第360章 江南氏族盟 立碑赎罪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60章 江南氏族盟 立碑赎罪愆

姑苏城的春日,在经历了连番诡谲风波与惊心动魄的对峙后,终于显露出它本该有的温婉与宁静。

阳光和煦,洒在重新恢复秩序的陈府庭院,也洒在城外一座新辟的肃穆之地。

这里原是兰若寺的一处荒废别院旧址,背靠青山,面临清溪,环境清幽。

如今,在裴昭明的监督与协调下,由以林家、吴家为首,陈家(其家产已大部充公,余下部分由族中旁支暂管以行此事)以及其他几家当年或多或少与兰若寺惨案有所牵连的江南氏族共同出资,在此处兴建起了一座庄严肃穆的“兰若寺往生纪念碑林”。

碑林中央,矗立着一座高达丈余的汉白玉主碑。

碑身正面,以遒劲的笔力镌刻着“兰若寺三百一十七位殉难僧众往生净土之碑”几个大字,背面则密密麻麻地刻满了能够考证出的、所有遇难僧人的法号,从德高望重的方丈,到年幼懵懂的小沙弥,一个不落。

主碑周围,环绕着数十座较小的青石碑,上面刻录着裴昭明亲自撰写的碑文,详述了兰若寺的历史、当年的惨案经过(隐去了部分过于血腥的细节,但点明了是因贪婪构陷所致),以及朝廷重启旧案、惩处罪魁的决心。

碑文末尾,郑重刻下了林、吴、陈等参与立碑赎罪氏族的名称,以此昭示后人,永世铭记这段惨痛历史,引以为戒。

这一日,正是碑林落成,举行盛大祭奠法会的日子。

天空澄澈,梵唱悠扬。

来自姑苏乃至周边各大寺庙的近百位高僧,身着庄严袈裟,在碑林前的广场上整齐列队,诵念往生经咒,超度亡魂。

低沉而宏亮的诵经声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愿力,回荡在山谷之间,仿佛要洗涤尽此地积郁了三十年的冤屈与血腥。

林泊远、吴清源等氏族长者,皆身着素服,摒弃了往日的华贵与威仪,亲自持香,跪在主碑之前,老泪纵横,忏悔之声发自肺腑。

他们的身后,是各家的子弟族人,无论长幼,皆神情肃穆,躬身行礼。

这一幕,不仅是向亡灵告罪,更是对在场所有江南世家子弟一次最直观、最深刻的警示——权势与财富,若背离了良知与道义,终将招致毁灭,遗臭万年。

裴昭明、裴昭雪、白砚舟、沈墨卿、苏九等人,也出席了法会。

他们站在稍远一些的地方,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裴昭雪的手臂仍用绷带吊着,脸色略显苍白,但眼神清澈。

白砚舟站在她身侧,细心留意着她的状况。

沈墨卿的目光则更多地流连在那碑文的刻字与布局上,似乎在品味其中的书法与设计意境。

苏九则关注着场中一些因情绪激动而身体不适的老人,随时准备上前施以援手。

“能立此碑,总算是……给了那三百多条亡魂一个交代,也给活着的、心怀愧疚的人,一个赎罪的机会。”

裴昭明轻声感叹,语气中带着一丝完成重任后的释然。

裴昭雪微微点头:“是啊,兄长。法律制裁罪魁,此碑警醒后人。希望自此以后,江南之地,能少一些这样的冤屈与血腥。”

法会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

当最后一声钟磬余音袅袅散去,阳光正暖,洒在洁白的碑身和青翠的松柏之上,仿佛真的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生与安宁。

江南氏族们用这种方式,集体表达了他们的忏悔与赎罪的决心,也为这持续了三十年的恩怨,画上了一个沉重却必要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