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金算盘 > 第182章 “摆渡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三天时间转瞬即逝。

子时将至,京城南郊。这里曾有一座香火鼎盛的祠庙,多年前毁于一场大火,只余下断壁残垣,荒草萋萋,在凄冷的月光下显得格外阴森。夜枭的啼叫和不知名虫豸的窸窣声,更添了几分诡异。

林砚独自一人,穿着深色便服,悄无声息地来到了废祠之外。他没有带任何随从,这是“幽泉”的要求,也符合他谨慎的性格。

夜风吹过,带着寒意。他按照密信中的指示,绕到废祠后方,在一面半塌的、刻着模糊云纹的墙壁前停下。他伸出手,指尖在那奇特的、由水流和船桨构成的符号上,轻轻叩击了三下,停顿片刻,又叩击了两下。

声音刚落,身旁看似坚实的墙壁,竟无声无息地滑开了一道仅容一人通过的缝隙,里面透出微弱的光线。

林砚深吸一口气,没有丝毫犹豫,迈步而入。

他刚进去,身后的墙壁便再次无声合拢,严丝合缝,从外面看不出任何异常。里面是一条向下的石阶,通道狭窄,两侧石壁上隔着一段距离便镶嵌着一颗发出柔和白光的珠子,照亮前路,空气流通,并无沉闷之感。

向下走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眼前豁然开朗。这是一处隐藏在地下的石室,并不算特别宽敞,陈设也极其简单,只有一桌、两椅、一灯。灯是普通的油灯,但灯焰却奇异地稳定,没有丝毫摇曳。

桌旁,坐着一个戴着斗笠、披着蓑衣的人,仿佛刚刚从风雨中的渡头归来。他低着头,斗笠的阴影遮住了大半张脸,只能看到一个线条硬朗的下巴。

“坐。”那人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一种历经风浪的沧桑感。

林砚在他对面坐下,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对方。他知道,这就是“摆渡人”。

“摆渡人”也没有急着开口,他提起桌上的粗陶茶壶,倒了两杯清茶,推了一杯到林砚面前。茶水温热,散发着淡淡的、不知名的草木清香。

“观云先生信中说,你有东南之困局,需人摆渡?” “摆渡人”开门见山,语气平淡无波。

林砚端起茶杯,没有喝,只是感受着杯壁传来的温度。“非是困局,乃是机遇。只是水中暗礁密布,漩涡潜藏,需熟悉水性的舵手,方能行舟。”

“哦?何种机遇,值得‘幽泉’为你摆渡?”

林砚知道,这是展示自己价值的时候了。他放下茶杯,目光锐利起来:“开海禁,通商路,富国强兵!”

“摆渡人”斗笠下的面容似乎动了一下,但声音依旧平稳:“此议,朝中争论多年,反对者众,言‘片板不得下海’乃祖制,且倭寇猖獗,海防糜烂,开海无异于引狼入室。你的机遇,从何而来?”

“祖制?时移世易,岂可墨守成规!”林砚语气坚定,“倭寇之患,根源在于海禁!因禁而利厚,沿海贫民、落魄士绅、乃至豪强,皆铤而走险,勾结外邦,遂成痼疾。唯有开海,将海上贸易纳入朝廷管辖,课以重税,同时组建强大水师巡弋护航,方能标本兼治!”

他顿了顿,继续阐述,言语间是他超越这个时代的视野:“如今西洋番船已能远渡重洋,其船坚炮利,所图非小。我朝若再固步自封,恐数十年后,非但利权尽失,更有社稷之危!开海,非仅为商利,实为争国运于海上!”

他从怀中取出一卷自己精心绘制的海图和在翰林院时查阅古籍、结合现代知识写就的《南洋策论》纲要,铺在桌上。

“请看,这是东南沿海及南洋诸岛略图。此处可设市舶司,此处可建深水港,此处有香料、金银矿藏……若能组建远洋船队,不仅可与南洋诸国贸易,更可远涉重洋,与西洋诸国互通有无。其利,可充盈国库;其舰,可扬威海外;其见闻,可开阔我朝上下之眼界!”

“摆渡人”的目光落在海图和策论上,久久没有移开。那精细到不可思议的海岸线勾勒,那些标注着陌生地名和物产的岛屿,以及林砚口中描绘的那幅波澜壮阔的海洋蓝图,显然深深触动了他。

石室中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只有油灯灯焰稳定燃烧的细微声响。林砚的心也微微提起,他知道,自己的理念能否被接受,接下来的合作能否展开,就在此一举。

不知过了多久,“摆渡人”终于抬起头,斗笠下的阴影中,似乎有一道锐利的目光落在林砚脸上。他的声音依旧沙哑,却带上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凝重和……一丝隐隐的兴奋?

“你的想法,很大胆,甚至……有些骇人听闻。”他缓缓说道,“但,并非没有道理。‘幽泉’之中,亦有有识之士,看到了海上的威胁与机遇。”

他伸出一根手指,点在海图上林砚标注的其中一个关键港口位置:“这里,我们有些人。船,有一些;懂水的人,也有一些。”

林砚心中一震,果然!“幽泉”的触角,早已延伸到了东南沿海!

“但是,” “摆渡人”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冰冷而现实,“要推动如此国策,光有想法和人手远远不够。你需要朝堂上的地位,需要陛下的信任,需要……扫清障碍。徐阶一党,只是明面上的石头,水下,还有更多、更顽固的礁石。”

“我知道。”林砚沉声道,“所以,我需要‘摆渡人’的帮助,不仅在东南,更在京城。”

“摆渡人”身体微微前倾,斗笠几乎要碰到林砚的额头,一股无形的压迫感弥漫开来。“帮你,可以。但‘幽泉’从不做亏本的买卖。我们要知道,将宝压在你身上,值不值得。你又凭什么,让我们相信你能撬动这盘死棋?”

林砚毫不退缩地迎着他的目光:“凭我能为陛下解决迫在眉睫的财政危机,凭我能献上让龙心大悦的强国之策,也凭我……能让某些人,先付出他们无法承受的代价!”

他指的是赵子静及其背后势力,这是他递出的“投名状”,也是展示自己能力和决心的第一步。

“摆渡人”盯着他看了半晌,似乎在评估他话语中的决心和分量。终于,他缓缓坐直了身体,那股压迫感也随之消散。

“很好。”他沙哑地说道,“东南之事,我会传信安排,届时自有人接应你。至于京城……”

他话音未落,石室一侧的墙壁上,一块看似普通的砖石突然被轻轻敲响,发出有节奏的“叩叩”声。

“摆渡人”立刻收声,侧耳倾听。那敲击声很快停止。

他的脸色在灯光下显得有些凝重,转回头对林砚说道:“外面有情况。皇宫方向,似乎有异动,快马和脚步声很急,朝着……几位阁老府邸的方向去了。”

林砚的心猛地一沉。深夜急报,直闯阁老府邸?绝非小事!

“摆渡人”站起身,将斗笠往下又压了压:“今夜到此为止。你先回去,静观其变。记住,无论发生什么,稳住。”

林砚也知道此地不宜久留,立刻起身。墙壁再次无声滑开。

当他走出废祠,重新沐浴在清冷的月光下时,发现原本寂静的南郊,远处隐约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而且不止一骑,正朝着京城方向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