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榫卯赘婿 > 第88章 春榫抽芽,卯孕新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8章 春榫抽芽,卯孕新机

雨水节气的雨丝斜斜地织着,守拙园的青石板路润得发亮,墙根的青苔借着潮气往外钻,在砖缝里织出片浅浅的绿。林砚蹲在四季榫卯圃的竹架旁,给刚冒头的菜苗搭护芽榫——这是他新琢磨的小玩意,用三根细竹条做三角榫,顶端用活页卯连在一起,既能挡住春雨,又不碍着阳光,像给幼苗撑了把迷你小伞。

爸,菜苗的歪了!阿明举着把小锄头跑过来,锄头上还沾着新鲜的泥土。孩子今年蹿得更快了,去年做的成长尺已经不够用,林砚刚给他换了把新的,黄杨木的尺身上,新刻的刻度卯比去年的深了半分。他蹲在竹架旁,小手笨拙地扶着护芽榫,鼻尖几乎碰到菜苗,莱拉说叙利亚的橄榄苗也发芽了,就是缺水,孩子们每天要走很远的路去打水。

林砚放下手里的竹条,摸了摸儿子的头。他想起上周收到的包裹,里面是莱拉寄来的橄榄苗照片,幼苗纤弱的茎秆上顶着两片新叶,旁边摆着个眼熟的防滑榫木碗——正是去年阿明寄去的那只,现在成了浇水的工具。咱们做些储水榫卯寄过去吧,他捡起块青竹,竹节处的天然卯里还凝着雨水,用竹筒做蓄水罐,上面留渗水卯,让水慢慢渗到根上,就不用天天浇水了。

苏棂溪端着盆浸泡的稻种从厨房出来,木盆的拼缝榫是她奶奶传下来的,用了三十年还没漏水。先歇会儿,她把盆放在石桌上,水里的稻种吸足了潮气,圆滚滚的泛着光,刚收到农技站的消息,说咱们捐的稻种在非洲试种成功了,那边的农户特意做了个感恩榫木牌,上面刻着中国稻,世界粮她拿起粒稻种,放在阳光下照着,你看这芽尖,多精神,像咱们守拙园的春天。

工坊门口的世界木作台上,已经堆了不少竹料。张叔正坐在小马扎上剖竹篾,他的老花镜滑到鼻尖上,却丝毫不影响手上的准头,竹篾在他指间翻飞,转眼就成了细细的长条。我儿子从外贸公司弄来批食品级塑料膜,他扬了扬手里的竹篾,衬在竹筒里防漏水,比单用木头结实。竹篾的清香混着雨水的潮气漫开来,像把春天装进了工坊。

李婶带着几个妇女坐在屋檐下编竹篮,篮底用六角榫打底,说这样装储水罐更稳当。我给罐子缝了布套,她举起块蓝印花布,上面绣着小小的稻穗图案,布套里塞了芦花,既能保温,又能防止罐子摔裂。妇女们的手指翻飞,针线穿过布料的声音的,像春蚕在啃食桑叶。

赵爷爷拄着拐杖在竹料堆里翻找,他要挑最直的竹筒做储水罐。老人的眼睛虽然花了,却能凭着手感分辨竹龄:三年的竹最结实,他敲了敲竹筒,声音脆的,里面的竹节卯才紧实。他找出根带着竹鞭的竹筒,竹鞭上的须根榫还很新鲜,这根好,带着芽,让他们连罐子带竹一起种,说不定能长出新竹子。

工坊里渐渐热闹起来,孩子们放学后都跑来了。穿背带裤的小男孩在竹筒上刻水流纹,说要让水知道该往哪走;扎羊角辫的女孩给每个罐子系上红绳,绳尾缀着颗稻种,说要让非洲的稻子认识老家;阿明最忙,在每个储水罐的盖子上刻和平卯,图案是个简化的地球,一半种着稻子,一半长着橄榄。

莱拉的视频!苏棂溪举起手机,屏幕里的叙利亚难民营正在下雨,孩子们举着木碗在雨中奔跑,碗里的雨水亮晶晶的。阿米娜举着个用木碗接水的陶罐,罐口的渗水卯正是林砚教的样式,只是做得更简陋些,她说谢谢你们的防滑碗,现在打水不怕洒了,还说要学做储水罐,等雨季存够水,就能种更多橄榄苗。

阿明突然想起什么,转身跑进工坊,抱着个木盒出来。盒子里是他攒了半年的零花钱,用榫卯钱夹夹着,钱夹上刻着爱心储三个字。我要把这些钱寄给他们买塑料膜!孩子把钱倒在桌上,硬币滚落的声音叮当作响,还要让爸爸做个自动浇水榫,像守拙园的菜圃一样,不用人管也能浇水。

林砚看着儿子认真的小脸,突然觉得这一丝都带着暖意。他找出块楠木,在上面画虹吸榫的图纸:咱们做重力储水器他指着图纸上的虹吸管,上面的罐子存水,下面的管子通到根上,水自己就流过去了,就像给植物搭了个输水卯

接下来的几天,守拙园成了竹艺的海洋。三十七个储水罐整齐地摆在院子里,每个罐子上都刻着对应的国家名字,中国的罐子旁画着稻穗,叙利亚的旁画着橄榄枝,非洲各国的则画着大象、长颈鹿——都是孩子们想象中的样子。林砚在每个罐子底部装了过滤榫,用活性炭和细沙做滤层,能把雨水过滤干净;苏棂溪给罐子配了量水杯,上面刻着每日用量,怕孩子们浇多了水。

寄包裹那天,天放晴了,阳光透过云层照在储水罐上,竹篾的影子在地上织出细密的网。孩子们排着队给罐子系上祝福卡,阿明的卡片上画了幅画:守拙园的菜圃和叙利亚的橄榄园连在一起,中间有条水做的榫卯,两边的孩子正隔着水握手。这样水就知道要流到哪里了,孩子说,它会带着我们的样子去看阿米娜。

张叔的儿子开车来送包裹,车斗里除了储水罐,还有农技站捐的优质稻种和蔬菜种子,用防潮榫木盒装着,外面裹着三层防水布。我跟物流公司打好招呼了,他拍着林砚的肩膀,这批货走绿色通道,直接送到难民营,保证路上不耽误。

车开走时,孩子们追着车跑了老远,手里举着自己做的引水旗,旗子上的水流纹在风中飘成了河。林砚站在量高石旁,看着阿明新刻的痕迹又向上挪了点,刻痕旁边画了个小小的水龙头,说要让全世界的植物都喝饱水。

傍晚的霞光把守拙园染成了暖金色,菜圃里的护芽榫在暮色中像片小小的森林。林砚给最后一株菜苗浇了水,水珠顺着竹条的渗水卯慢慢滴落,渗进土里,发出细微的声响,像春天在悄悄发芽。

苏棂溪端来两碗春笋汤,笋是今早从后山挖的,用鲜笋榫木碗装着,碗沿还带着竹的清香。农技站说,她往汤里撒了把葱花,非洲的农户想派几个人来守拙园学农技,顺便学做储水榫卯,说要把技术带回家。

林砚喝着汤,笋的清甜混着竹的清香在舌尖散开。他想起苏奶奶说的:春天不是等来的,是种出来的。你播下什么种子,就会开出什么花;你埋下什么榫卯,就会结出什么果。他看着菜圃里的幼苗,突然觉得那些护芽榫不仅护着菜苗,也护着无数个正在生长的希望。

工坊的灯亮了,林砚在世界木作台上画新的图纸——是给非洲农户准备的农具榫卯图谱播种榫收割卯脱粒连接榫,每个部件都标注着可就地取材。阿明趴在旁边,用铅笔给图纸上色,把榫头涂成绿色,卯眼涂成蓝色,说这样就像春天和雨水在一起了。

夜风带着雨后的潮气吹进工坊,竹料堆里的新竹还在散发着清香。林砚知道,当这些储水罐跨越山海,落在叙利亚的橄榄苗旁、非洲的稻田里时,它们承载的不只是雨水,还有守拙园的春天,菜苗的生机,以及无数个普通人用真心种下的——永不干涸的希望。

而这,或许就是春天最深的意义:让每颗种子都有机会发芽,让每个榫头都能找到生长的方向,让所有的付出,都能在时光里长成最茂盛的连接,像老竹的根,在看不见的地方,悄悄盘成一片绿洲,永远不会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