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鄢陵决战的胜利,并未冲昏邓安的头脑。

他深知己方兵力有限,深入敌境追击穷寇,尤其是进入李傕、郭汜经营已久的关中地区,无异于自寻死路。

戏志才事先的规划清晰而冷静:击溃其兵锋,收复失地,夺取实利,见好就收。

于是,邓安军挟大胜之威,一路尾随溃败的西凉军,进行有限度的追击和清剿。

他们的目标明确:收复被西凉军劫掠的粮草物资,解救被掳掠的沿途百姓,并护送在战乱中仓皇出逃的颍川各地士族返回其封地庄园。

追击一直持续到陈留郡的仓亭津附近。

眼见李傕、郭汜残部已然渡河,仓皇西顾,邓安便果断下令停止前进,于仓亭一带扎营,建立防线,并派出小队骑兵继续哨探,主力则开始系统性地清理战场,收拢战利品和被救人口。

此举赢得了颍川士民的极大感激。

许多在战乱中家园被毁、亲人离散的士族,得到了邓安军的保护和协助,得以重返故里。邓安虽双手不便,仍亲自接见了数位颇有声望的士族代表,温言抚慰,承诺助其恢复生产,并委婉表达了希望未来能加强合作、共保乡土的意思。

就在邓安于西线稳扎稳打,消化战果的同时,东线界桥战场,决定河北命运的大决战终于爆发了!

袁绍与公孙瓒两支北方最强大的势力,在界桥展开了空前惨烈的主力对决。

旌旗遮天,鼓声动地,双方投入了数以万计的精兵强将,鲜血染红了界桥下的河水,尸骸堆积如山。战斗的核心围绕着界桥的争夺展开,反复易手,战况焦灼。

就在袁、公孙两军主力杀得难分难解,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那座生死之桥时,一直如同幽灵般潜伏在战场南侧的秦琼,动了!

他选择了最佳的时机——一个没有月亮的漆黑夜晚,公孙瓒军因白日猛攻界桥未果而疲惫不堪,后勤警戒难免松懈之时。

目标:公孙瓒囤积于清河沿岸,依靠水运支撑前线消耗的粮草辎重!

“玄甲骑为先锋,步兵跟进,人衔枚,马裹蹄!” 秦琼下达了简洁的命令。

五百玄甲铁骑和三千精锐步兵,如同暗夜中无声流动的死亡之潮,精准地扑向了斥候早已标记好的粮船停泊处。

那里守卫虽然不少,但在秦琼这等绝世猛将和玄甲骑的突然袭击下,几乎未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火光骤然冲天而起!一艘艘满载粮秣的船只被点燃,映红了清河水面。守卫的公孙瓒军惊慌失措,四散奔逃。

“快!能搬走的粮食全部带走,带不走的,烧!” 秦琼挥动金锏,砸翻一名试图反抗的敌将,声音冷冽。

此役,秦琼部大获全胜,不仅焚毁了公孙瓒大量粮草,更成功缴获了未来得及被焚毁的粮食五千余石,以及因混乱而与主力失散、聚集在粮草囤积地附近的战马近千匹!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界桥主战场公孙瓒军开始呈现败象,尤其是其赖以成名的“白马义从”在袁绍方麹义先登死士和强弩的打击下损失惨重、部分溃散之际,秦琼趁势打出了“收纳幽州健儿,共图出路”的旗号。

那些失去了指挥、又不愿投降袁绍的白马义从残部,以及部分幽州骑兵,眼见秦琼所部军容严整、战力强悍,且同为外来势力,在走投无路之下,竟有约两千人选择了归附。

秦琼审慎地接纳了这些溃兵,将其与之前收编的残兵整合,并未立刻投入战斗,而是迅速带着巨大的战利品和新增的兵力,再次隐入战场外围的复杂地域,消化成果,并第一时间将这份惊人的捷报传向邓安。

与此同时,在颍川与陈留的交界地带,另一场艰苦的防御战也刚刚落下帷幕。

按照戏志才的全盘部署,程咬金奉命率五千步兵,抢占颍川北部的许县以及陈留西部的襄邑,目的是构筑一道屏障,防止李傕、郭汜大军可能的分兵侵袭,同时保护邓安主力的侧翼。

襄邑城下,尸横遍野。程咬金挥舞着他的大斧,身先士卒,哪里战况最危急,他就出现在哪里。

他身上已经添了两道深可见骨的刀伤,鲜血浸透了战袍,但他依旧如同门神般屹立在城头,咆哮着激励士卒。

当李傕、郭汜主力在鄢陵被邓安击溃、仓皇西撤的消息终于传到襄邑时,正在攻城的西凉偏师瞬间失去了战意,如潮水般退去。

城头上,浑身浴血、拄着大斧才能站稳的程咬金,看着如退潮般远去的敌军,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憋了许久的浊气,咧开嘴想笑,却牵动了伤口,疼得他龇牙咧嘴。

“他娘的……总算是……守住了……” 他环顾四周,跟随他出战的五千儿郎,如今还能站在城头上的,已不足千人,且个个带伤。

这一仗,打得太过惨烈。但无论如何,他完成了主公和戏先生交给的任务,为主力决战赢得了侧翼的安全。

东西两线,捷报频传。邓安集团,在这场波及中原与河北的大乱局中,不仅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更如同淬火的精钢,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变得更加强韧和庞大。

然而,巨大的收获背后,是无数将士的鲜血和生命,以及核心将领们身上新增的伤疤。未来的道路,依然布满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