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那天,洛阳来了个年轻人 > 第159章 新岁砺剑思贤若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年初。

凛冬的寒意尚未完全褪去,洛阳城外的残雪点缀着枯黄的大地,但空气中已隐约能嗅到一丝万物复苏的气息。

邓安的伤势在精心调养下,终于彻底痊愈。双手掌心留下了两道狰狞的疤痕,算是那场生死搏杀永恒的印记,好在筋骨无碍,活动如常。

胸腔的闷痛也早已消失,年轻的身体恢复力总是惊人的。

生活似乎回到了某种规律的轨道。

清晨,当天边刚泛起鱼肚白,邓安便会起身,与仙风道骨的张三丰于庭院之中演练太极。

一老一少,动作舒缓而圆融,气息绵长,仿佛与这初春的晨曦融为一体。

张三丰不仅传授他太极功夫强身健体、调和内息,更会讲解一些道家导引、养生之法,偶尔也谈及些看似玄奥的天地至理,让邓安在杀伐征战之余,心境得以沉淀。

“将军,你这太极架子是越发沉稳了,内劲暗生,假以时日,于战场之上亦可借力打力,保全自身。” 张三丰捋着长须,眼中带着赞许。

邓安收势吐息,微微笑道:“全赖师父教导有方。”

他确实能感觉到,经过系统性的练习和实战的捶打,尤其是生死边缘的刺激,他这具身体的潜能被不断激发,无论是力量、反应还是对发力技巧的理解,都远非初来此世时可比。

下午时分,则通常是剑术课业。教导者换成了神情冷峻、目光如电的王越。院落中剑光霍霍,金铁交鸣之声不绝于耳。

王越的剑术讲究快、准、狠,一击必杀,与张三丰的太极理念截然不同,却更贴近战场的实际需求。

“手腕再沉三分!出剑不是用手臂,是用腰力!对敌之时,犹豫便是死路一条!” 王越的呵斥声严厉而直接,手中木剑总能精准地找到邓安招式间的破绽,予以痛击。

邓安往往被逼得狼狈不堪,汗流浃背,但也正是在这种近乎残酷的对练中,他的实战剑术飞速提升着。

一切仿佛都回到了正轨,紧张而充实。然而,一丝隐忧始终萦绕在邓安心头。

“已经过去这么久了,长安那边……公孙胜和刘桃枝,怎么还没有任何消息传回?” 夜深人静时,邓安会忍不住皱眉思索。

派他们去长安打探情报,甚至伺机行事,本是一步险棋,但也预期会有阶段性情报送回。

如今音讯全无,由不得他不往坏处想。“莫非……两人失手,已经遭遇不测?” 他用力摇了摇头,似乎想将这个不祥的念头甩出去。

“再等等,或许是因为董卓防范严密,他们找不到机会传递消息。”

他将这份担忧暂时压下,转而开始复盘前一阶段的战事,以及审视自身势力的现状。

“上次若非武松拼死相救,我恐怕已死在李傕矛下……” 想到长社之战那惊险一幕,邓安至今仍心有余悸。

顶尖猛将在关键时刻的作用,堪称扭转乾坤。武松、秦琼、程咬金,皆是万人敌,张清飞石绝技亦能出奇制胜。

“还有程咬金,襄邑守得惨烈,几乎打光了他家底,若非他死死钉在那里,局势恐生变故。”

邓安心中对这位福将兼悍将充满了感激。他当即下令,从新整编的部队和缴获的物资中,优先为程咬金部进行补充和犒赏。

然而,清点麾下人才,邓安不禁感到一丝紧迫。

武将方面,看似阵容豪华:秦琼、程咬金、武松、张清、陈到、张晟、刘辟,加上新整编的幽云骑也需要得力将领。

但仔细一想,能独当一面、统领大军团进行战略性作战的帅才,似乎只有秦琼勉强够格。程咬金勇猛有余,谋略稍逊;武松、张清更偏向斗将;陈到沉稳,但大规模指挥经验尚需积累。一旦战线拉长,或多面受敌,立刻就显得捉襟见肘。

谋士方面,问题更为突出。目前真正能参与核心决策、运筹帷幄的,只有戏志才和徐庶两人。

戏志才身体不算强健,呕心沥血为他规划,已是极度透支;徐庶长于军谋、剑术,但在内政、外交等全面性谋划上,经验尚有不足。

沈括是技术型大才,关乎军工、基建、民生,无法要求他参与战略决策。

“不够用,远远不够用啊……” 邓安揉着眉心,感叹道,“打下一块地盘容易,想要治理好,想要在群雄环伺中发展壮大,文臣武将,尤其是顶级的谋士和能统筹全局的帅才,当真是多多益善。”

一股“思贤若渴”的情绪,在他心中油然而生。他知道颍川、豫州乃至整个天下,还散落着无数未出山的英才:贾诩、鲁肃……还有那位在襄阳曾有一面之缘、尚是总角之年的诸葛亮。如何才能将这些人才网罗到自己麾下?

新年已至,万象更新,但邓安深知,脚下的路依然漫长,肩上的担子也愈发沉重。他需要更快地提升自己,也需要更广阔的人才库来支撑他的野心。

下一步,除了继续巩固根基,或许该将“招贤纳士”提升到最重要的战略高度了。

他看了一眼桌案上钟演昨日送来的、列举了部分颍川及周边郡县知名士子名单的绢帛,心中开始盘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