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在邓安于中路大营呕血昏迷,陷入绝境之际,遥远的江夏战场,却传来了一个足以震动荆襄的消息!

孙策,兑现了他的誓言!

凭借着一股为父报仇的血勇,以及邓安此前资助的军械粮草,孙策率领江东儿郎,在江夏与黄祖军展开连番血战。

最终,他于乱军之中,亲手阵斩杀父仇人黄祖,取其首级祭奠亡父!江夏黄祖部众群龙无首,或降或逃,江东军大获全胜!

消息传来,江东军士气大振。孙策虽沉浸在大仇得报的快意中,却并未忘记北线的结义兄弟。

他深知,自己能成功复仇,离不开邓安在东路的牵制。

如今黄祖已除,江夏门户洞开,正是与义弟南北夹击,共图荆襄的大好时机!

他立刻唤来心腹使者,言辞恳切地口述书信:“速将此信送至我义弟邓元逸军中!告知他,黄祖已诛,江夏已定!我江东愿即刻分兵,溯江西进,助他攻取江陵,断刘表南逃之路,共分荆州!”

使者领命,带着孙策的殷切期望与联盟的承诺,跨上快马,日夜兼程,向着传闻中邓安所在的樊城前线疾驰而去。

然而,当使者历经艰辛,终于抵达那片被战争蹂躏的土地时,看到的却是一副他完全无法想象的景象:

预想中军容鼎盛、攻势如潮的洛阳军团,此刻营寨虽在,却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颓败与恐慌。

士卒面带菜色,眼神惶然,巡营的队伍稀稀拉拉,空气中仿佛都凝结着绝望。

他根本见不到邓安,甚至连主事的周瑜、荀攸都难以立刻觐见,只从一些低级军官口中听到只言片语的骇人消息——“主公重伤昏迷”、“洛阳丢了”、“粮草没了”、“戏军师病逝了”……

使者懵了。

他怀中的捷报与盟书,此刻变得如此沉重,如此不合时宜。

与此同时,襄阳城内的刘表,几乎在同一时间收到了黄祖战死,以及邓安军全面崩溃的详细情报。

这位一向以沉稳守成着称的荆州之主,此刻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光!

危机,也是机遇!邓安这只猛虎已然重伤垂死,而一直威胁江夏的孙策,虽然赢了,却也已是强弩之末!

他立刻召集文武,做出了最精准、最狠辣的反击部署:

水军主力出击,夹击孙策!

“蔡瑁、张允听令!命你二人即刻率领我荆州水军主力三万,战船五百艘,自汉江顺流而下,直扑江夏!

趁孙策小儿立足未稳,士卒疲惫,给我将其彻底赶回江东去!” 这道命令意图明确,就是要利用绝对的水军优势,在陆上援军赶到前,给予刚经历苦战的江东军致命一击。

北路陆军牵制,阻敌增援!

“文聘将军!” 刘表看向刚从樊城前线秘密返回的文聘。

“樊城暂由副将防守。你亲率两万精锐步兵,北上逼近邓安残部营寨!不必与其死战,只需摆出进攻姿态,牢牢牵制住他们,使其无法分身东顾,为蔡瑁、张允争取时间!”

这是一招妙棋,既防止了邓安残部狗急跳墙,又彻底孤立了江东的孙策。

压力,瞬间全部转移到了刚刚取得大胜的孙策身上。

他斩杀了黄祖,攻克了部分江夏地盘,但自身伤亡亦过半,将士疲惫,急需休整。

原本指望北线的义弟能继续施加压力,甚至联手西进。

可现在,等来的不是盟军,而是荆州水军主力的全力反扑,以及北面文聘军团可能切断其后路的威胁!

“义弟……竟已落到如此境地……” 孙策接到探马关于邓安近况的确认情报以及荆州水军大举东下的消息后,一拳狠狠砸在城墙上,虎目含泪,既有对兄弟遭难的痛心,更有对时局骤变的无力。

继续西进,攻打江陵?身后是荆州强大的水师,侧翼是虎视眈眈的文聘军团,而唯一的盟友邓安已自身难保,无法给予任何呼应。

届时,他这支疲惫之师,将陷入蔡瑁、张允与文聘的内外夹击之中,后果不堪设想!

进退维谷!

周瑜此时在孙策军中,面色凝重,分析了眼前危局,沉痛谏言:“伯符,事不可为矣。三弟军已崩,我军孤悬在外,若再深入,必遭合围。当务之急,是保存实力,退回江东!”

孙策望着滚滚长江,以及北岸那片仿佛吞噬了他义弟的土地,仰天长叹,声音中充满了英雄相惜的悲凉与独木难支的无奈:

“元逸义弟遭此大难,为兄心如刀绞!然……江东基业,不可弃于一旦!非为兄不愿救,实不能也!义弟遭难,江东独木难支啊!”

最终,孙策忍痛下达了撤军的命令。

江东军放弃了到手的部分江夏地盘,携带着缴获与黄祖首级,登上来时的战船,在荆州水军合围之前,顺流而下,退回了江东。

至此,邓安伐荆战略的最后一条外部战线——荆东战线,也彻底断裂。

他失去了孙策这个强大的盟友和最后的潜在支援,彻底沦为被困在荆北一隅、四面皆敌的孤军。

曾经雄心万丈的南北夹击之策,如今只剩下南方无尽的险山恶水,和北方更加凶险的归途。

邓安集团的命运,仿佛风中残烛,摇曳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