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山河劫之青云志 > 第161章 血泪控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1章:血泪控诉

司礼太监那声标志着朝会正式开始的“有本启奏,无事退朝”的尾音尚在金殿梁柱间袅袅未散,一道苍老却决绝的身影,便已手持玉笏,踏着坚定的步伐,越众而出。

“陛下!臣,徐渭,有本启奏!”

都察院左都御史徐渭的声音,如同投入死水潭中的巨石,瞬间打破了殿内那令人窒息的寂静。所有官员的目光,无论是麻木、惶恐,还是暗藏期待,都瞬间聚焦在这位须发皆白的老臣身上。

龙椅上的皇帝李琰,眼皮微微抬起,疲惫的目光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轻轻颔首:“徐爱卿,奏来。”

秦嵩依旧面无表情地立于文官之首,甚至连眼神都未曾偏移一分,仿佛徐渭的出列早在他意料之中,又或者,他根本未将这位老臣的弹劾放在眼里。

徐渭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胸腔中积郁多年的愤懑与此刻的决绝一同吐出。他没有去看秦嵩,而是面向龙椅,朗声开口,声音因激动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却字字如锤,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

“臣,今日冒死,弹劾当朝太师、丞相、中书令秦嵩,十大罪状!”

他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吸气声。十大罪状!这是要将秦嵩往死里参啊!

徐渭不顾众人的反应,继续慷慨陈词,每说一条,他的声音便提高一分,脸上的悲愤之色便浓重一分:

“其一,结党营私,把持朝政,阻塞言路,致使忠良退避,佞臣当道!”

“其二,蒙蔽圣听,欺君罔上,边关军情急报,多有扣押篡改,致陛下不能明察万里!”

“其三,构陷忠良,排除异己!前有苏文渊学士满门冤案,后有王忠嗣将军边疆被掣肘,皆系此獠所为!”

“其四,贪墨国帑,收受贿赂,科考舞弊,其家财之巨,富可敌国,皆民脂民膏!”

“其五,纵容亲属,为非作歹,其党羽爪牙,横行乡里,怨声载道!”

他一条条数落下来,言辞犀利,证据虽然尚未完全抛出,但那股积压已久的正气与悲愤,却感染了殿内不少尚有良知的官员,他们虽不敢出声,眼中却流露出赞同与悲戚之色。

然而,当徐渭说到第六条时,他的声音陡然变得无比尖锐,充满了血泪般的控诉:

“其六,通敌叛国,与北狄往来密切,暗送秋波,此乃叛族卖国之罪,罪不容诛!”

“轰!”

这一句,真正如同惊雷,在紫宸殿内炸响!先前那些罪名,虽也严重,尚在权臣奸相的范畴之内,但这“通敌叛国”四字,却直接触及了为臣者的底线,是十恶不赦之首罪!

一直闭目养神的秦嵩,此刻猛地睁开了眼睛,两道冰冷锐利的目光如同实质的刀锋,直射徐渭!他脸上那伪装的平静终于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触及逆鳞的暴怒。

“徐渭!你放肆!”不等皇帝开口,秦嵩已然厉声呵斥,声音如同寒冰,“你竟敢在金殿之上,污蔑本相通敌?你可知构陷当朝宰辅,该当何罪?!”

崔明远等秦党骨干也立刻反应过来,纷纷出列,指着徐渭,群起而攻之:

“徐渭老儿,你血口喷人!”

“无凭无据,竟敢污蔑秦相通敌,其心可诛!”

“陛下!徐渭扰乱朝纲,诽谤大臣,请陛下治其重罪!”

一时间,殿内再次被秦嵩党羽的喧嚣所充斥,他们将“通敌”的指控强行扭曲为“构陷”,试图用声音和气势将徐渭彻底压垮。

徐渭面对这滔天的指责和压力,身躯微微晃动,脸色因极致的愤怒而涨红,但他依旧死死撑着玉笏,昂着头,嘶声力竭地反驳道:

“污蔑?构陷?秦嵩!你与北狄黑鹰部往来之密信何在?你许诺割让朔方、云中、定襄三镇之条款何在?你收受北狄巨额贿赂之暗账何在?!你敢不敢对天发誓,你与北狄毫无瓜葛?!你敢不敢让陛下派人搜查你的相府书房?!”

他每问一句,便向前一步,虽然老迈,但那股为民请命、舍生取义的气势,竟将秦嵩党羽的喧嚣暂时压了下去!

秦嵩脸色铁青,他没想到徐渭竟然敢如此直指核心,虽然对方尚未拿出实质证据,但这咄咄逼人的质问,已然让他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他绝不能让其再说下去!

“够了!”秦嵩猛地一挥手,声音中灌注了内力,震得殿内嗡嗡作响,他不再看徐渭,而是转向龙椅上的皇帝,拱手道:“陛下!徐渭年迈昏聩,言语疯癫,构陷大臣,已不堪都御史之任!且其言语恶毒,动摇国本,居心叵测!请陛下即刻下旨,将徐渭革职查办,以正朝纲!”

他这是要借皇帝之手,直接将徐渭这个最先发难者清除出局!

皇帝李琰看着下方这激烈对峙的场面,看着徐渭那悲愤欲绝的老脸,又看了看秦嵩那看似义正辞严实则隐含杀机的面容,他的手紧紧抓住了龙椅的扶手,指节泛白。他张了张嘴,那句“革职查办”在喉咙里滚动,却迟迟无法吐出。

徐渭见状,心中一片冰凉,老泪终于忍不住纵横而下,他仰天悲呼:“陛下!老臣今日所言,句句发自肺腑,若有半字虚言,愿受天打雷劈!秦嵩之罪,罄竹难书,若再不除,国将不国啊陛下!”

这血泪交加的控诉,这忠臣穷途末路般的悲鸣,在金殿之内回荡,让闻者动容,见者心酸。

殿外,苏逸静静地看着这一幕,听着徐老御史那字字泣血的控诉,他握着剑柄的手,更紧了一分。时机,快要到了。这血泪的控诉,已然将舞台清理干净,只待那最终的证据,和那执剑的身影,登场亮相。

金殿之上,忠奸的对立,已尖锐到无以复加。空气仿佛凝固成了实质,等待着那石破天惊的下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