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世子贴贴冰山美人 > 第33章 被迫娶冰山妻(33)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小朝会的日子,天色未明,宫门外已停满了各色官轿。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无形的紧绷,官员们彼此见礼寒暄,眼神交汇间却藏着机锋与掂量。今日议题,心照不宣。

赵珩一身六品鹭鸶青袍,站在人群边缘,并不起眼,却能感受到数道或明或暗的目光从身上扫过。他垂眸静立,气息沉静,仿佛只是来旁听的一般。

钟鸣响起,宫门洞开。百官按品秩鱼贯而入,步入那象征着至高权力的金殿。

御座之上,皇帝面色比前次召见时更显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扫过殿下群臣,带着掌控一切的威压。

议事按部就班地进行,吏部、户部、工部……一件件政务被提出、议论、裁决,看似平和,却暗流潜涌。所有人都知道,重头戏在后面。

终于,轮到了兵部。

兵部尚书出列,先是照例汇报了边关防务、粮草调配等常规事宜,最后,话锋一转,声音提高了几分:

“陛下,日前翰林院修撰赵珩所上《请重启武选疏》,以及镇北将军沈巍关于边军尉官升迁之奏章,臣部已详加研议。臣等以为,武选之制,关乎军心士气,确需慎重。然则,贸然重启,牵涉过广,恐生变故。不若暂缓,待时机成熟,再行商议。”

一番话说得四平八稳,看似公允,实则全盘否定了赵珩的提议,连带着将沈巍的奏章也压了下去。这是典型的官僚做派,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立刻便有几位勋贵老臣出声附和。

“尚书大人所言极是!军国大事,岂能儿戏!”

“赵修撰年轻气盛,想法虽好,却不合时宜啊!”

矛头隐隐指向赵珩。

赵珩站在原地,面无表情,仿佛那些议论与他无关。

就在这时,一位素以耿直敢言闻名的都察院御史,猛地踏出一步,高声驳斥:

“荒谬!边关将士用命,却因出身寒微,有功难赏,长此以往,谁还肯为国效死?镇北将军奏章所言,字字泣血!尔等安居京城,可知边塞苦寒,将士不易?!赵修撰之策,虽有稚嫩之处,然其心可嘉,其‘渐进’、‘监督’之法,更是老成谋国之言!岂能因噎废食,一概否决?!”

这位御史向来不惧权贵,此言一出,顿时将那些反对的声音压下去不少。

朝堂之上,顿时分成了两派,争论不休。一派以兵部尚书和部分勋贵为首,主张暂缓;一派以那位御史和部分清流为主,支持重启武选,并对赵珩的方略表示有限认可。

双方引经据典,各执一词,吵得面红耳赤。

皇帝高坐龙椅,静静地看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并未表态。

赵珩依旧沉默。他知道,火候还未到。

果然,争论半晌,谁也说服不了谁。兵部尚书见状,再次出列,将目光投向了一直未曾开口的晋王,语气带着几分请示的意味:

“王爷,您看此事……”

这一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晋王身上。这位权势滔天的王爷,今日穿着亲王常服,气度雍容,他缓缓踱步出班,先是向御座行了一礼,然后才面向众人,脸上带着惯有的、温和却疏离的笑容。

“诸位同僚,稍安勿躁。”他声音平和,却自带一股威势,让喧闹的朝堂瞬间安静下来。

“武选之事,关乎国本,确需慎重。”他先定下基调,随即话锋一转,“然,镇北将军所忧,亦非虚言。军中积弊,陛下与本王,亦早有察觉。”

他这番表态,看似中立,实则将自己放在了超然的位置上,仿佛他才是那个洞悉一切、平衡各方的人。

赵珩心中冷笑,知道晋王要开始表演了。

果然,晋王继续道:“赵修撰年少有为,勇于任事,其心可嘉。所提‘渐进’之策,亦有其可取之处。”他先是捧了赵珩一句,随即语气微沉,“然,军务非同儿戏。武选主考之人,需德高望重,熟知军务,更需……立场超然,不偏不倚,方能令将士信服,朝野安心。”

他刻意加重了“立场超然,不偏不倚”几个字,目光似有若无地扫过赵珩,意思再明白不过——你赵珩与镇北将军府关系密切,由你或与你相关的人来主导武选,难以服众!

这一招,极其阴险毒辣!直接将赵珩和他的方案,与“结党营私”、“任用私人”挂钩!

不少原本中立的官员,闻言也露出了深思之色。

晋王见状,眼中闪过一丝得意,正欲趁热打铁,抛出自己属意的人选——

“晋王殿下此言差矣!”

一个清冷而坚定的声音,骤然响起,打断了晋王的话!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出列之人,竟是赵珩!

他一直沉默,此刻却主动站了出来,迎着晋王瞬间阴冷下来的目光,毫无惧色。

“哦?赵修撰有何高见?”晋王语气依旧平和,眼神却已寒了下来。

赵珩向御座方向一拱手,朗声道:“陛下,晋王殿下忧国忧民,臣深感敬佩。然,殿下所言‘立场超然’,臣以为,此乃知易行难!”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百官,声音清晰有力:“满朝文武,谁无亲朋故旧?谁无立场倾向?若以此为由,便可质疑他人忠心,否决利国之策,则朝堂之上,恐无人可用,无策可行!”

他这话,直接将晋王的指责顶了回去,并将其扩大化,变成了一个可以攻击任何人的借口,顿时让不少官员心生警惕。

“至于臣,”赵珩转向晋王,语气不卑不亢,“臣乃陛下之臣,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臣之所思所想,皆是为国谋,为君分忧!奏疏之上,白纸黑字,‘渐进’、‘监督’、‘共主’,何曾有一字提及私利,提及镇北将军府?!殿下以此质疑臣之忠心,臣……不服!”

他这番话,掷地有声,既表明了立场,又巧妙地将自己与“结党”撇清,反而将晋王置于了“以莫须有之名,打压忠良”的尴尬境地!

晋王脸色微变,显然没料到赵珩如此牙尖嘴利,反应如此之快!

“你……”他正要反驳。

赵珩却不给他机会,再次向皇帝叩首,声音带着一丝悲愤与决绝:“陛下!武选之议,关乎军心国运!若因臣年少位卑,便使此利国良策搁浅,臣……愿辞去翰林院修撰之职,以证清白!只求陛下,念及边关将士不易,慎重考量武选之事!”

以退为进!直接摆出了辞官明志的姿态!

这一下,连那些原本反对武选的官员都愣住了。这赵珩,好大的魄力!

朝堂之上,一片哗然!

皇帝看着殿下那个跪伏在地、背脊却挺得笔直的年轻臣子,再看看脸色铁青的晋王,深邃的眼眸中,光芒剧烈闪烁。

他需要一把刀,一把能帮他斩开军中盘根错节势力的刀。赵珩,够锋利,也够胆色。更重要的是,他身后站着沈巍,代表着边军体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而晋王……近来手伸得确实太长了。与荣安公主的婚事……

皇帝的指尖,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了最后一下,停了下来。

“够了。”

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嘈杂。

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皇帝的目光落在赵珩身上,停留片刻,又扫过晋王,最终,沉声开口,一字一句,如同金科玉律,响彻金殿:

“武选之事,朕意已决。”

“着成立武选司,隶于兵部,专司武选事宜。章程……便以赵珩所奏《请重启武选疏》为蓝本,由内阁、兵部、五军都督府详议细则。”

“至于武选司主事之人……”

皇帝顿了顿,目光再次扫过全场,最终,落在了脸色已然大变的晋王脸上,缓缓吐出了那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名字:

“便由……靖北伯世子,翰林院修撰,赵珩,暂领。”

什么?!

由赵珩,这个提议者,来暂领武选司?!

陛下这是……要将他彻底推到风口浪尖,还是要……重用他?!

满朝文武,尽皆失色!

晋王的脸色,瞬间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而跪伏在地的赵珩,心中亦是巨震!他猛地抬起头,看向御座之上那深不可测的帝王。

皇帝也正看着他,目光深邃,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意味。

“赵爱卿,”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不容置疑,“朕,将武选之事交予你。望你……好自为之,莫负朕望。”

赵珩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重重叩首:

“臣……领旨!谢陛下隆恩!定当竭尽全力,万死不辞!”

这一刻,他正式踏入了帝国权力的角斗场。

而晋王那阴冷如毒蛇的目光,已如同实质,死死钉在了他的背上。

朝会散去,赵珩走出金殿,冬日冰冷的空气吸入肺腑,带着一股铁锈般的味道。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再无退路。

而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未完待续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