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世子贴贴冰山美人 > 第138章 被逼娶冰山妻(138)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8章 被逼娶冰山妻(138)

好的,这是第一百零八章的续写:

**第一百零八章 灰烬新生**

潼关焚毁,杜宏殉国的消息,如同一声丧钟,重重敲击在帝国的心脏。消息传回京城,紫宸殿内,皇帝赵珩手持那封沾染了烟尘气息的八百里加急,久久伫立,最终跌坐于龙椅之上,掩面无声。泪水,从这位年轻帝王的指缝中滑落。他失去了他最锋利的剑,最坚固的盾,或许,也是最后一个能让他毫无保留信任的臣子。

朝野上下,一片悲声。即便是那些曾经对杜宏酷烈手段颇有微词的官员,此刻也不得不承认,若无杜宏力挽狂澜,肃清内患,乃至最后与关同碎,这大周江山,恐怕早已易主。杜宏以其悲壮无比的结局,赢得了生前未曾得到的、近乎一致的哀荣。

赵珩下旨,辍朝三日,举国致哀。追赠杜宏为太师、上柱国,谥号“忠烈”,配享太庙。其子嗣厚加抚恤。同时,严令史官,务必详实记载杜宏之功绩,尤其是其执政后期,于国家危亡之际的砥柱之功。

然而,哀悼过后,生存的压力便如同冰冷的潮水,再次席卷而来。

潼关已毁,西线门户洞开。慕容恪虽因关毁粮尽(部分粮草被焚)及陇右军的威胁而暂时后撤整顿,但其主力未受毁灭性打击,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寻找新的突破口。北境,秃发乌孤在消化了磐石堡的战果后,兵锋已然逼近黄河,威胁京畿。东南海疆,汪直等海寇依旧活跃,牵制着朝廷的精力。

帝国,失去了潼关这一天险,失去了杜宏这根主心骨,仿佛一个重伤的巨人,踉跄着站在悬崖边缘,风雨飘摇。

但,杜宏那把焚关的烈火,并非只带来了毁灭。它烧掉了依赖天险的侥幸,烧掉了朝廷内部最后一丝妥协求和的幻想,也烧出了一片残酷而清醒的——新生之地。

皇帝赵珩,在经历了最初的巨大悲痛后,仿佛一夜之间成熟了许多。他擦干眼泪,眼中少了几分以往的犹疑,多了几分杜宏式的冷硬与决绝。他知道,杜宏用生命为他,为这个帝国,争取到了最后的机会。他不能再辜负。

他不再事事依靠阁臣商议,开始真正独揽乾纲。他首先做的,便是重新调整战略部署。

“潼关已失,然山河犹在!”赵珩在军事会议上,指着舆图,声音沉毅,“西线,命陇右节度使(其人在潼关战后已上表称臣,虽依旧心怀鬼胎,但名义上已归顺)严密监视慕容恪动向,并即刻征发民夫,于潼关以东二百里的函谷故道,依托山川之险,抢筑新的防线!绝不能让叛军踏入关中平原!”

“北境,放弃与狄军在野外交战,所有兵力收缩至黄河沿线各大城池,深沟高垒,凭城固守!同时,征调所有黄河沿岸船只,组建水师,巡弋河面,阻敌渡河!”

“传令江南周廷玉,加大剿抚力度,务必尽快平定海患,确保东南财赋之地安稳!”

一道道命令,虽然依旧艰难,却比以往更加果断,更加务实。赵珩仿佛将杜宏那份冷酷与决绝,融入了自己的血液之中。

同时,他开始大力提拔和任用那些在杜宏时期表现出才干、尤其是在京城平叛和潼关支援中证明忠诚的少壮派将领与实干官员。他需要新的血液,需要能做事、敢做事的人。

朝堂的风气,也在悄然改变。杜宏的死,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许多人的灵魂。那些曾经热衷于党争、推诿塞责之辈,在皇帝日益强硬的姿态和严峻的局势面前,不得不收敛行迹。务实、效率,成为了新的关键词。

帝国的机器,在经历了短暂的停滞与悲恸后,开始以一种更加沉重、却也更加坚定的姿态,重新轰鸣着运转起来。征兵、征粮、筑城、造舰……无数的民夫被动员,无数的资源被集中,整个国家,仿佛一个从昏迷中苏醒的伤者,开始挣扎着,为自己包扎伤口,积蓄力量。

杜宏不在了,但他那把焚关的烈火,却点燃了帝国最后的血性与求生欲。灰烬之中,顽强的生机,正在艰难地萌发。

远在江南的周廷玉,听闻杜宏死讯,面向西北,洒酒祭奠,泪落衣襟。他默默收起悲痛,更加严厉地整肃吏治,清剿海寇,他知道,这是杜公未竟的事业。

北境黄河边,新任的守将看着对岸狄军连绵的营火,握紧了手中的刀柄,眼神坚定。他接手的,是张焕、郭信、杜宏等人用生命守护的防线。

函谷故道上,无数民夫在官兵的督促下,挥汗如雨,夯土筑城。他们知道,这是在为自己,为家人,修筑一道新的生命线。

杜宏化作了灰烬,融入了这片他誓死守护的土地。而一个在烈火与鲜血中淬炼过的、更加坚韧也更加冷酷的新朝,正踏着这灰烬,于绝境之中,挣扎着,寻求那渺茫的——新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