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淮扬借枪的风波,在高层如何博弈,暂非陈远所能窥探。他依旧将精力倾注于营务与那无形战线的经营。晋升帮带后,他能调动的资源与获取的信息已非往日可比,这让他对吉安乃至江西的局势,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一日,他正在校场检视新补入兵丁的操练,王五悄然近前,低语道:“大人,‘货’到了,是从南边水路来的,走的是郑掌柜的门路,已安全入库。”

陈远眼神微凝,不动声色地点点头。“郑掌柜”是杨芷幽信中约定的暗号,指代海外商路的郑四海。他吩咐王五继续督练,自己则迅速返回营帐。

帐内,王五所指的“货”——一个不起眼、却做工扎实的樟木小匣,正放在他的案头。匣子没有锁,只有一道简单的卡扣。陈远屏住呼吸,轻轻打开。

匣内并无金银珠玉,只有三样东西:

第一样,是一封杨芷幽的亲笔信。信中除了例行报平安及述说商号经营良好外,重点提及:“郑掌柜此次运来之‘南洋米’,品质极佳,然价格亦不菲。随米附赠之‘农书’,颇为新奇,妾身观之,似与我华夏古法有别,或可参详。” 信中最后提醒:“江口事,风波未息,豺犬仍在暗处逡巡,望君万事谨慎。”

“南洋米”指的是海外的新式稻种或农业技术资料,这是陈远之前信中特别嘱托杨芷幽留意的。“农书”则是附带的惊喜。“江口事”与“豺犬”则再次指向刘守备的潜在威胁。

第二样,是一叠用油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图纸。陈远小心翼翼地展开,目光顿时一凝。这并非农书,而是几张绘制精细的机构草图!虽然线条略显潦草,显然是匆忙间临摹或凭记忆绘制,但其描绘的,分明是某种击发机构与线膛枪管的简化原理图,旁边还附有一些英文标注和中文的粗略注释。这绝非这个时代大清国内能普遍接触到的东西。这恐怕是郑四海通过海外关系,所能弄到的、最接近核心技术的“礼物”。

第三样,则更让陈远心惊。那是一小片裁剪下来的报纸,纸张粗糙,上面是印刷体的英文。陈远穿越前作为工程师,阅读英文技术资料并无障碍。这短短几行字,报道的是欧洲(具体是普鲁士)某兵工厂在新型后装步枪研发上取得进展的简讯,并提及了“定装金属弹药”的概念。

捧着这片小小的报纸,陈远的手竟有些微微颤抖。

杨芷幽的信,是家书,是情报,是牵挂。

那叠图纸,是技术,是未来军队的骨架,是跨越时代的利器。

而这方寸之间的报纸,则是警钟,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回响,无比清晰地提醒着他——在他于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为了一支前装燧发枪而苦心经营时,世界的另一端,军事技术正以何等迅猛的速度迭代更新。

巨大的紧迫感如同冰水般浇下,让他遍体生寒。那种源于历史先知的优越感,在这一刻被一种更真实的、与时间赛跑的焦虑所取代。

他小心地将图纸和报纸重新包好,与杨芷幽的信件一同放入匣内,藏于营帐中最隐秘的角落。

做完这一切,他坐在案前,久久不语。

杨芷幽在长沙稳扎稳打,郑四海的海外渠道开始带来超越时代的“礼物”,这是好消息,是“星火”正在聚拢。但刘守备如跗骨之蛆,湘军内部关系微妙,淮系虎视眈眈,而更广阔的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狂奔。

他不能再满足于在湘军的框架内,按照这个时代的节奏慢慢攀爬了。他必须更快,更高效。

一个念头在他心中愈发清晰:他需要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不受干扰的“试验田”。栖霞谷固然隐蔽,但规模太小,资源有限,且深处内陆,难以承接海外来的“新奇之物”。他需要一处靠近水路、便于隐蔽、又能有一定规模进行“工商试验”的地方。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地图上,沿着赣水,向下游,向那江河交汇、百舸争流之处望去。

“岳阳……或许,李铁柱那边,该给他加点担子了。”陈远喃喃自语,一个新的、更加大胆的计划,开始在他心中酝酿。这密匣带来的,不仅是希望的火种,更是催他奋起的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