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芷幽信中发现密码册的消息,让陈远接连几夜难以安枕。这日清晨,亲兵通报有位海外客商求见。来人自称姓郑,操着浓重的闽南口音,指名要见林小姐引荐的陈大人。

陈远在偏厅接见了这位不速之客。来人四十上下年纪,面色黝黑,手指关节粗大,分明是常年在海上讨生活的人。他递上的信物,正是密码册中记载的双鱼玉佩。

在下郑四海,常往来吕宋、爪哇一带。客商开门见山,林老爷生前托付的几批货,一直存放在南洋。如今局势动荡,特来请示该如何处置。

陈远不动声色地试探:郑船主说的什么货,陈某并不知情。

郑四海会意,从怀中取出一份清单:都是些南洋特产。胡椒三百石,苏木五百担,还有......他刻意顿了顿,二十门英吉利造的六磅炮。

陈远指尖微颤,面上仍保持平静:这些货现在何处?

一半在澳门,一半在巴达维亚。郑四海压低声音,若是走漕运的渠道,三个月内可以运到岳阳。

太冒险了。陈远摇头,如今各处关卡盘查甚严。

走海路呢?郑四海展开一幅海图,从闽海入长江,直抵九江。只要打点好水师关卡,比漕运更稳妥。

陈远凝视着海图,忽然问:郑船主可熟悉日本航线?

大人想买东洋刀?

陈远目光深邃,我要买机器。造枪造炮的机器。

郑四海闻言一震,仔细打量了陈远片刻,忽然笑道:大人果然不是寻常人物。不过......这类货物,价钱可不便宜。

钱不是问题。陈远取出一张银票,这是定金。余款等货物到了九江再付。

送走郑四海,陈远立即着手安排。他让苏文茵以督办衙门名义,在九江设立协防分局,实则是为接收这批特殊货物做准备。同时密令李铁柱,在岳阳筹建一家农具作坊,暗中招募铁匠。

三天后,陈远收到曾国藩幕府的密函,询问他整顿团练的详细情况。这看似寻常的问询,实则暗藏玄机——显然他在吉安的作为,已经引起了更高层面的关注。

是时候展现我们的价值了。陈远对苏文茵说。

他亲自撰写了一份《整饬团练疏》,不仅详细汇报了各项措施,还大胆提出以工代赈兴修水利等建议。在奏疏的末尾,他特意提到:若得机器之助,三年内可使吉安军械自给。

这份奏疏很快就在湘军高层引起热议。有人赞赏他的远见,也有人质疑他好高骛远。但无论如何,这个名字,已经进入了决策层的视野。

就在这个当口,江口方向传来战报:谭宗亮部突然出击,大败袁州团练,韩坤损兵折将,被迫后撤三十里。

谭宗亮这是要立威啊。苏文茵分析道。

陈远摇头,他是在清理门户。韩坤先前在江口的活动,早就成了谭宗亮的眼中钉。如今我们切断了韩坤的漕粮供应,谭宗亮自然要趁机除掉这个隐患。

那我们......

按兵不动。陈远冷笑,让他们狗咬狗。等两败俱伤之时,才是我们出手的时机。

然而局势的发展出乎所有人意料。谭宗亮在击败韩坤后,竟派使者送来一封密信。信中言语客气,表示愿与陈远各守疆界,互不侵犯,并隐晦地提及翼王雄师,志在千里,无意久滞于赣南一隅,希望能减少不必要的摩擦。

他这是什么意思?欲擒故纵?苏文茵拿着密信,满腹疑窦。

不,这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试探。陈远沉吟片刻,指尖在舆图上划过,石达开用兵,向来以机动飘忽着称,其本部主力确实不可能长久困守江口一镇。谭宗亮此举,一来是刚刚经历与韩坤的战事,需要时间消化战果,巩固防务,不愿同时与我们交恶;二来,他或许也在观察,想看看我这个新任的团练督办,与以往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有何不同。

那我们该如何回应?

将计就计。陈远眼中闪过精光,他想要安稳,我们就给他暂时的安稳。回复谭宗亮的使者,就说本官原则上同意,但要求他约束部下,不得越界袭扰我方村镇,并开放边境有限的民间贸易。

大人是想......

我们要借这个机会,把眼线堂而皇之地派进江口镇。陈远淡淡道,同时,抓紧这难得的喘息之机。郑四海的那批货,要加快速度。九江的分局,岳阳的作坊,都要尽快运转起来。

他铺开纸笔,开始给杨芷幽写信。东王留下的海外关系既然已经启动,就不能再停下。他要杨芷幽通过郑四海的渠道,设法弄到更多、更详细的西洋军事和工业资料。谭宗亮军中出现洋人的消息,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