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恭亲王的一句“放手去做”,其真实含义是“在划定的圈子里挣扎”。陈远这只被引入笼中的“猛虎”,很快便感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无形锁链。

新军督办大臣的衙署设在西苑附近一处旧院。陈远招募兵勇的告示刚贴出,还未引来足够的良家子,衙署的门槛却几乎被各方说客踏破。

首先发难的是八旗各营。几位旗下都统、参领联袂而至,言语客气,意思却毫不含糊:新军既是朝廷经制之师,八旗子弟乃国家根本,理应在其中占据相当员额,至少中上层军官职位,需优先考虑“根正苗红”的旗人。他们身后,牵连着京城无数满洲亲贵家族的切身利益。

紧接着,湘淮系的大佬们也通过各种渠道递来话头。曾国藩的信中委婉提醒“新军初立,需广纳贤才,湘淮子弟中不乏忠勇干练之辈,可堪驱使”,实则希望安插人手,确保这支新力量不至于完全脱离他们的影响。淮系更是直接,暗示若能在新军器械采购、被服粮饷上“行些方便”,江南制造局乃至淮系控制的诸多产业,都可成为他的“助力”。

甚至连宫内的一些有头有脸的太监,也派人送来“贺仪”,话里话外打听着新军衙署内部的职位空缺,希望能安排几个“自己人”。

陈远坐在衙署大堂,看着案头堆积的名帖、荐书,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他知道,这才是京城,这才是真正的权力场。他想要做事,就必须先学会分蛋糕。

“王爷,”他再次求见恭亲王,将面临的困境和盘托出,姿态放得极低,“新军草创,各方贤达皆欲为国举才,此乃好事。然员额有限,若处置不当,恐伤和气,亦不利于新军凝聚。卑职愚见,可否如此:新军军官,分为‘带兵官’与‘佐理官’。‘带兵官’掌营、队实权,需精通操典,身先士卒,可由卑职从严考核擢升;‘佐理官’负责文书、后勤、联络等务,职位清贵,正可安置各方荐举之贤才。如此,既不负各方美意,亦可保新军战力不失根本。”

这是他精心设计的妥协方案。将核心的军事指挥权(带兵官)牢牢抓在手中,而将那些冗余、监察、后勤类的职位(佐理官)作为利益交换的筹码抛出去。恭亲王深深看了他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这小子,懂事,也够狡猾。

“准。便依你所奏。具体员额分配,你拟个章程上来。”

拿到了这道“护身符”,陈远开始了艰难的平衡术。

对于八旗方面,他“慷慨”地拿出了相当数量的“佐理官”职位,甚至包括几个高级参议的虚衔,安插了几位背景深厚的满洲纨绔,给予高薪厚禄,却绝不让他们插手日常训练和部队调动。这些人大多志不在军营,有个清贵身份便于交际升迁即可,乐得清闲。

对于湘淮系推荐来的人,他仔细甄别。对于确有才干、背景相对简单的,如一些不得志的湘军下级军官,他大胆任用,给予实职,施以恩义,试图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力量。对于那些明显是来混资历或充当耳目的,则与对待八旗子弟类似,给予虚职供养起来。

至于装备和资金,妥协更为直接。他明白,完全绕开现有的体系是不可能的。他“欣然”接受了兵部调拨的杂式枪械,同时,以“研究西洋军械、改进国产”为由,向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下达了数额不小的“研究经费”和“样品采购”订单,这些订单的背后,自然有淮系乃至其他相关方的利益输送。他用朝廷的银子,喂饱这些饿狼,换取他们对自己暗中从赣南输送关键零件行为的默许,甚至是一定程度的掩护。

这一日,恭亲王再次召见,语气中带着一丝探询:“听闻你衙署内,佐理官已近百人,各营兵勇却尚未满额?有人非议你重文轻武,徒耗国帑。”

陈远心中冷笑,面上却惶恐:“王爷明鉴!新军之魂在于战技与纪律,此非一朝一夕之功。卑职严控带兵官之选,宁缺毋滥,现有兵勇皆以十倍精力严加操练。至于佐理官……各方贤才踊跃报效,若尽数拒之,恐寒了忠君爱国之心,亦非朝廷广纳贤才之本意。且这些贤才处理文书杂务,正好让带兵官与兵勇专心操演,实则有益于战力凝聚。”

他将“人浮于事”巧妙解释为“各司其职,保障训练”,恭亲王闻言,不置可否,转而道:“七格格明日欲往西苑散心,或会顺道观摩你新军操演,你当好生准备,莫要失了朝廷体面。”

陈远心中一紧,知道真正的考验之一即将来临。那位灵汐格格,不仅是联姻的象征,更是恭亲王,乃至皇室,放在他身边最明亮的一双眼睛。

“卑职遵命。”

回到衙署,他立刻召来王贵等绝对核心。

“明日贵人观摩,队列、军容务必整齐,令行禁止。但火器射击环节,一律使用兵部拨付的杂式枪械,准头差些无妨,务求场面热闹。”他冷静下令,“我们自己的‘家伙’,一件都不准露面!”

“是!”

“王贵,我们自己的‘小工坊’,进度如何?”

“大人,地点已选好,在房山一处废弃煤窑,正在暗中清理。第一批从赣南来的‘零件’,已安全入库。”

“加快速度。我们要有自己的根,不能永远受制于人。”

夜幕降临,陈远独自站在院中,望着京城灰暗的天空。他妥协了,让步了,甚至不惜同流合污,用利益笼络,用虚职敷衍。他感觉自己正一点点被这旧秩序的泥潭吞噬、染黑。

但当他想起那埋藏在桂树下的铁盒,想起那封“泛孤舟”的诀别信,一股冰冷的意志便从心底升起。

妥协,是为了生存。

交换,是为了获取资源。

同流合污,是为了麻痹对手。

所有这些令人作呕的手段,都只为了一个目的——在那重重监视与限制之下,秘密地、顽强地,打造出一支真正听命于他、装备精良、能决定未来命运的核心武力!

这虎穴,他不仅要活着,还要在这里,用旧势力提供的资源和名分,磨砺出属于自己的、最锋利的刃!明天的观摩,不过是他在这巨大舞台上,需要演好的又一场戏罢了。他的目光,已然穿透眼前的浮华与算计,投向了那注定充满血与火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