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文茵的回信比预期来得更快。这位昔日的书院讲席欣然接受了总文案的任命,并在信末附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雏鹰当振翅,岂可久伏于巢?

陈远明白,这是提醒他该有更大的动作了。

十日后,苏文茵轻车简从抵达吉安。与他同来的,还有三位经他甄选的年轻士子,皆是精通刑名、钱谷的干才。陈远当即委任他们分管团练的军纪、粮饷和文书,迅速理顺了督办衙门繁杂的事务。

有了苏文茵坐镇,陈远得以将精力投向更重要的领域。他做的第一件事,是以名义,将靖安营中表现优异的三哨官兵,分别派驻到三个最重要的防区,充任基层军官。这些经历过战火考验的老兵,很快就在各地团练中树立了威信。

我们要的不仅是控制,陈远对苏文茵说,更是要打造一支真正听命于我们的力量。

苏文茵会意,着手制定《团练操典》,将靖安营的训练方法推广到各州县。与此同时,他建议陈远上书曾国藩,以统一号令、便于协防为由,请求将吉安团练的粮饷由巡抚衙门拨付改为湘军直接供应。

这个提议极为大胆。若获批准,意味着吉安团练在实质上脱离了江西官场的控制。

沈葆桢绝不会同意。赵师爷担忧地说。

他不同意最好。陈远冷笑,正好让大帅看看,江西官场是如何掣肘湘军的。

在等待批复期间,陈远开始了另一个秘密计划。他以加强江防为名,在赣江畔购置了一处废弃的砖窑,由栖霞谷派来的工匠进行改造。明面上这里是制造砖瓦的工场,暗地里却在试验改进火器。

大人请看。这日,雷大炮兴奋地呈上一支改造过的鸟枪,射程增加了二十步,哑火也少了。

陈远仔细查验后,却皱起眉头:还不够。我要的是能连发的火器。

他取出纸笔,凭着记忆画出了几个关键部件的草图:让工匠照这个思路试试。

安排完这些,陈远亲自去了一趟江口前线。乔装成商人的雷大炮小队已经在那里潜伏半月,带回了重要情报:谭宗亮果然在暗中扩军,而且购置了不少西洋火器。

看来这位谭守备所图不小啊。陈远沉思片刻,下令道:让我们的人继续监视,特别注意他购置军火的渠道。

回到吉安时,苏文茵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曾国藩同意了粮饷改拨的请求,但要求循序渐进,勿启衅端。

大帅这是在默许我们放手去做。苏文茵分析道。

陈远点头,随即下达了一连串命令:整训队伍、清查田亩、整顿吏治……每一项都触及地方势力的利益,但在湘军的支持下,这些政令都得以推行。

短短数月,吉安府的面貌为之一新。匪患渐息,商路畅通,连往年征收困难的粮税都顺利完成。

这天傍晚,陈远收到杨芷幽从栖霞谷送来的密信。信中除了例行汇报,还提到一个细节:她在清点父亲遗物时,发现了一本记载着海外关系的密码册。

或许,她在信末写道,我们该把目光放得更远些。

陈远将信纸在烛火上点燃。望着跳动的火焰,他仿佛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吉安只是起点,他的征途,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