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五接到命令后,立刻意识到事态严重。他亲自带领几名最得力的手下,如同融入山林的猎豹,再次潜入芦溪地区。这一次,他们的目标不再是袭扰,而是精准地盯住了谭宗亮主力驻扎的那个名为“石鼓寨”的山寨,以及寨中那几个形迹可疑的“外人”。

等待是焦灼的。陈远在袁州府衙内,表面依旧处理着日常政务,督促垦荒、巡视防务,心却早已飞到了北面的群山之中。苏文茵则加紧梳理各方情报,试图从吉安、岳阳乃至江西官场的动向中,捕捉可能与“招安”相关的蛛丝马迹。

三天后,一只信鸽带着王五的密报,穿越群山,落在了袁州府衙。

密报内容简短却惊心:“确认有北面来使三人,入驻石鼓寨已五日,与谭逆密谈数次。其护卫身手矫健,疑似官军精锐。昨夜宴饮,闻寨中隐约有‘提督’、‘总兵’之称谓传出。详情仍在探查,恐招安之事非虚。”

“提督?总兵?”陈远捏着纸条,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清廷这是下了血本,竟许下如此高阶的武官职衔来招降谭宗亮!若谭宗亮真的接受,摇身一变成为大清的“谭提督”,那盘踞在袁州北面的就不再是心腹之患,而是一把悬在头顶的、名正言顺的利剑!

“大人,必须尽快设法阻止!”苏文茵急道,“一旦谭逆受抚,凭借其现有兵力,清廷很可能命其就地整编,甚至划拨钱粮。届时,他占据地利,又有大义名分,我等处境将极其被动!”

陈远何尝不知。他在堂内踱步,脑中飞速运转。直接军事进攻?风险太大,且没有借口,容易授人以柄。上书曾国藩,请大帅施压清廷?远水难解近渴,且中枢之事,曾国藩也未必能完全左右。

“能否……让招安谈不成?”陈远忽然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冷光。

“大人的意思是?”

“谭宗亮此人,桀骜不驯,并非真心皈依上帝,亦非甘居人下之辈。他之所以考虑招安,无非是困守山区,粮饷匮乏,暂寻一条出路。”陈远分析道,“若我们能让他觉得,招安并非最佳选择,甚至是一条死路呢?”

苏文茵若有所思:“离间计?”

“不止是离间。”陈远目光锐利,“我们要给他制造压力,让他觉得接受招安,不仅得不到好处,反而会立刻大祸临头!同时,也要让他看到,除了招安,他还有别的路可走,或者说,让他无路可走!”

他迅速做出决断:“王五那边,让他继续监视,有机会的话……制造一点‘意外’,比如,让那几个北面来使,‘不小心’遭遇一下山匪,或者‘意外’得知一些谭宗亮并非诚心归顺的‘证据’。”

这是釜底抽薪,直接破坏招安谈判。

“另外,”陈远看向苏文茵,“以我的名义,给谭宗亮写一封信。”

“给谭宗亮写信?”苏文茵一怔。

“对。”陈远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信中就写,听闻有北面宵小,欲以虚名浮利蛊惑将军,弟深感忧虑。清廷惯用鸟尽弓藏之伎俩,将军雄才,岂能受其愚弄?昔日天京旧事,犹在眼前。盼将军明察秋毫,勿堕彀中。若将军愿弃暗投明,共谋大事,弟必扫榻相迎,袁州之地,愿与将军共治之。”

这封信,看似劝诫,实为诛心。既点明清廷不可靠,勾起太平军对清廷背信弃义的记忆,又隐含威胁(提及天京旧事,暗示太平天国内讧及清廷镇压),最后还抛出一个“共治袁州”的虚假诱饵,扰乱其心志。

“此计大妙!”苏文茵抚掌,“纵不能使其来投,亦必能令其心生疑虑,拖延其决策!”

“同时,”陈远补充道,“命令雷大炮,从三阳镇前出,对谭宗亮最外围的几个据点,发起一次强度有限的攻势,做出我军即将大举北进的姿态!要让他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军事压力,让他明白,就算接受了招安,我这个‘邻居’也不会让他安稳过日子!”

“属下立刻去办!”

一系列组合拳迅速打出。王五在敌后开始活动,雷大炮在三阳镇磨刀霍霍,而那封充满机锋的信,也由死士设法送入了石鼓寨。

做完这一切,陈远独自登上北门城楼,远眺群山。他知道,自己能做的已经做了,剩下的,要看谭宗亮如何抉择,也要看清廷使者的手段,甚至要看冥冥中的运气。

风从北方吹来,带着山雨欲来的湿润气息。陈远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乱世中无处不在的博弈与杀机。

招安疑云,笼罩赣西。这场没有硝烟的暗战,其结果,或许将直接影响未来数年整个江西乃至东南的格局。他这柄刚刚磨砺出些许锋芒的剑,能否劈开这重重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