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远那封蘸满滚烫情感与焦虑的家书,由他最信任的亲卫队长带着,如同离弦之箭,穿透夜色,直奔栖霞谷。与此同时,另一道代表着帝国意志的冰冷轨迹,也正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沿着官驿大道,无可阻挡地奔向江西。

命运的赛跑,在无人知晓的暗处进行。

萍乡行辕内,陈远在焦灼的等待中度过了两日。他竭力维持着表面的平静,处理军务,接见僚属,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内心是如何的翻江倒海。每一次马蹄声 ,都能让他的心跳漏掉一拍,既期盼是栖霞谷的回音,又恐惧是京城最终的裁决。

终于,在第三日午后,亲卫队长风尘仆仆地回来了。他带回来的,并非杨芷幽的亲笔回信,而是一枚用素绢仔细包裹、带着她身上淡淡清香的钨钢撞针,以及赵老根代笔的一封短笺。

短笺上的字迹沉稳,内容却让陈远的心一点点沉下去:

“大人钧鉴:信已面呈先生。先生阅后,沉默良久,只言‘知道了’。先生让老朽转告大人:谷中一切安好,新弹攻关已至关键时刻,不容分心。请大人以大局为重,专心前方事务,不必以谷中为念。附上此物,乃最新批次撞针中品质最佳者,望大人善用。先生需静养,暂不便通信。赵老根谨上。”

“知道了”。

“不必以谷中为念”。

“暂不便通信”。

寥寥数语,客气,冷静,甚至带着一丝刻意的疏离。没有对他澎湃情感的回应,没有对未来的期许,甚至没有提及那个他们共同孕育的生命一句。只有交付工作的冷静,和将他推远的决绝。

那枚冰冷坚硬的钨钢撞针,此刻握在陈远手中,却仿佛有千钧之重。他明白她的意思。她在告诉他,她收到了他的情意,也理解他的处境,但她选择了独自承担。她将情感的门悄然关闭,退回到“合伙人”的位置,用工作和沉默,筑起了一道保护自己也保护孩子的墙。

她不信他。或者说,她不相信他能在那场即将到来的、来自京城的风暴中,做出能同时保全他们爱情与事业的选择。

一股混合着心痛、愧疚与无力感的巨大悲伤席卷了陈远。他宁愿她哭闹、指责,也好过这样冷静的、将他排除在外的“体谅”。

就在陈远沉浸在巨大的失落中时,真正的风暴,终于以最正式的方式降临了。

江西巡抚衙门派来的快马,送来了加盖了兵部大印和恭亲王王府印鉴的紧急公文。公文并非直接给陈远,而是给江西巡抚郭嵩焘的咨文,但内容与他息息相关。

咨文以皇帝口吻,表彰陈远“剿匪安民,督办矿务,卓有劳绩”,尤其“精研火器,勇于任事,实为难得之干才”。随后笔锋一转,指出“八旗为国之根本,现今武备亟待振新”,特旨“着袁州参将陈远,即刻交接赣南军务,驰驿来京,陛见述职,另有任用。”同时,咨文还“顺便”提及,恭亲王“关心旗务,求贤若渴”,闻陈远之才,“甚为嘉许”,望其“早日抵京,以备咨询”。

“陛见述职,另有任用”!

这八个字,如同八道金牌,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它没有提联姻一个字,但“驰驿来京”、“恭亲王嘉许”这些字眼,已经将那把无形的枷锁,清晰地悬在了陈远的头顶。这不是商量,是命令。拒绝,就是抗旨。

郭嵩焘随公文附来的私信,语气前所未有的严肃:“参将,此乃天恩,亦是雷霆。旨意已下,断无回旋余地。速做准备,交接事务,北上赴京吧。京师水深,望你好自为之,慎言慎行,勿负皇恩,亦……勿负我等期望。”

最后的“勿负我等期望”,意味深长。这既是湘系大佬们希望他能在京城站稳脚跟,为派系争取利益的期待,也隐含着对他不要彻底倒向满洲亲贵的提醒。

陈远拿着这封沉甸甸的公文,仿佛握着一条冰冷的锁链。他知道,最后的抉择时刻,被迫提前到来了。他不能再躲在赣南,必须去直面那权力的中心,去应对那错综复杂的局面,以及那位……代表着旧秩序最强吸纳力的七格格。

他看了一眼手中那枚杨芷幽送来的钨钢撞针,又看了一眼那封冰冷的公文。

一边是挚爱与未出世的孩子,是自由与理想的微光;

一边是帝国的权柄与难以抗拒的压力,是融入旧秩序核心的“坦途”。

他将撞针紧紧攥在手心,坚硬的棱角几乎要刺破皮肤。

然后,他缓缓站起身,眼神中的迷茫与痛苦逐渐被一种冰冷的决绝所取代。

“来人。”

“属下在!”

“传令:即日起,萍乡、袁州两地军务,暂由王五统摄,雷大炮辅之。一应政务,由苏文茵决断。令李铁柱,加快西南商路进度,不惜代价!”

“另,”他顿了顿,声音低沉而清晰,“准备行装,三日后,启程赴京。”

他选择了直面风暴。

不是为了接受那桩婚姻,而是为了去争取一线生机,一线能够让他保住根基、保住理想,也能最终回到她身边的生机。尽管这希望,渺茫如风中残烛。

他不知道此去京城,等待他的是什么。他只知道,他必须去。为了她,为了孩子,也为了他自己心中的那个“再造中华”的梦。

而在栖霞谷,杨芷幽站在那棵她曾借喻的桂树下,手轻轻覆在隆起的腹部,感受着里面生命的律动。她收到了陈远即将赴京的消息。

她没有哭,也没有怨,只是静静地站着,任由谷中的风吹动她的衣袂。

他去了。走向了那个拥有七格格的世界。

而她,也该做出自己的选择了。

她转身,走向工坊深处,那里,不仅有未竟的技术,还有她为自己和孩子准备的,通往南洋的路线图。

双星,在时代的引力与各自的抉择下,轨迹正不可避免地越拉越远。那曾经紧密交织的命运,似乎走到了一个岔路口。前路漫漫,是殊途同归,还是自此天涯?无人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