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的指尖轻轻摩挲着奖杯表面的纹路,冰凉的金属触感透过皮肤传来,却在心底烫出一片温热。奖杯底座刻着的“市青少年篮球联赛mVp”字样,在客厅暖黄的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像一枚沉甸甸的勋章,也像一份被时光珍藏的答卷。他点点头,迎上父母眼中含笑的目光,喉结轻轻滚动,把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千言万语,最终都化作了这一个郑重的点头。他知道,爸妈的爱从来都不是压力,而是最温暖的动力。这份认知,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无数个汗水浸湿球衣的午后,在无数个深夜台灯下的陪伴里,一点点沉淀在心底的。
“饿了吧?我去把汤热一热,专门给你炖的排骨汤,补补身子。”妈妈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却依旧温柔。赵磊这才注意到,妈妈的眼角带着淡淡的红血丝,鬓角的几缕碎发也有些凌乱。他夺冠的这场决赛打了加时赛,结束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回到家快十一点了,可爸妈一直坐在客厅等他,桌上的饭菜用保温罩盖着,连筷子都摆得整整齐齐。
“妈,您别忙了,我自己来就行。”赵磊连忙起身,伸手想去接妈妈手里的保温壶。爸爸却按住了他的肩膀,力道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沉稳:“坐着歇会儿,刚打完球,别乱动。你妈盼这一天盼了多久,让她忙吧。”爸爸的目光落在他手里的奖杯上,眼神复杂,有骄傲,有欣慰,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心疼。赵磊顺着爸爸的目光低头,看着奖杯上自己的倒影,思绪一下子飘回了三年前那个闷热的夏天。
那时候,他还是个身高刚过一米七的初中生,瘦得像根豆芽菜,却偏偏迷上了篮球。每天放学,别的同学都背着书包往家跑,他却抱着一个磨掉了皮的篮球,往学校的篮球场钻。直到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直到球场的路灯亮起,他才会满头大汗地往家走,球鞋上沾满了泥土和草屑,球衣湿得能拧出水来。
第一次把想参加校篮球队的想法告诉爸妈时,赵磊心里其实很忐忑。他知道家里的条件不算好,爸爸在工地上打工,每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妈妈在小区里做保洁,工资微薄。篮球是个“烧钱”的项目,一双专业的球鞋就要几百块,更别说训练服、护具这些东西了。他低着头,手指抠着衣角,小声说:“我就是喜欢,我想试试。”
客厅里安静了好一会儿,赵磊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他以为会听到爸爸的反对,会听到妈妈的劝说,可没想到,爸爸先开了口:“喜欢就去做,男子汉,认准了一件事,就要好好干。”妈妈也跟着点头:“钱的事你别操心,我和你爸来想办法。”那天晚上,赵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里又暖又酸。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打出个样子来,不能让爸妈失望。
加入校篮球队后,赵磊才知道,光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他的身体素质在队里不算突出,爆发力不如队友,耐力也差了一截。每次体能训练,别人轻松就能完成的折返跑,他总要比别人多花半分钟;每次对抗训练,他总被比自己高大的队友撞得东倒西歪,膝盖和胳膊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有好几次,他累得瘫在球场上,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心里忍不住打起了退堂鼓。
有一次训练结束,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一进门就看到爸爸坐在门槛上,手里拿着一个崭新的篮球。“我从工友那儿打听的,说这个牌子的篮球好用,适合年轻人练球。”爸爸把篮球递给他,手上的老茧蹭得他手心有些痒。赵磊接过篮球,感觉沉甸甸的,他知道这个篮球花了爸爸好几天的工资。那天晚上,他躲在被子里哭了,不是因为训练的苦,而是因为爸妈的爱太重,重到他怕自己承受不起。
从那以后,赵磊训练得更刻苦了。别人练一个小时,他就练两个小时;别人休息的时候,他就对着墙壁练传球,对着篮筐练投篮。为了增强耐力,他每天早上五点就起床,绕着小区跑五公里;为了提高爆发力,他跟着网上的教程练深蹲、练蛙跳,腿酸得下不了床也咬牙坚持。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每天变着花样给他做营养餐,鸡蛋、牛奶从不间断,自己却舍不得多吃一口肉。爸爸则会在晚上陪他去球场,拿着手电筒给他照路,在他累得不想动的时候,递上一瓶水,说一句:“歇会儿,接着来,爸相信你。”
初二那年的区联赛,是赵磊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赛。小组赛的前两场,他表现得很紧张,投篮频频失误,还因为一次失误让对方得了分。下场的时候,他低着头,不敢看教练和队友的眼睛。中场休息时,他看到场边的观众席上,爸妈正朝他挥手,妈妈手里举着一个写着“赵磊加油”的纸牌,纸牌做得很简陋,字是用红笔写的,有些歪歪扭扭,却在人群中格外显眼。爸爸则对着他做了个“加油”的手势,眼神坚定。
那一刻,赵磊的心里像是被点燃了一把火。下半场,他调整好心态,主动请缨上场。他拼尽全力,抢篮板、断球、助攻,最后三十秒,他接到队友的传球,迎着对方两名防守队员的阻拦,果断起跳,篮球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稳稳地落入篮筐。绝杀!全场沸腾了,队友们抱着他欢呼,教练拍着他的肩膀,眼里满是赞许。他看向场边,爸妈激动得拥抱在一起,妈妈抹着眼泪,爸爸则用力地鼓掌,手掌都拍红了。
那次比赛,他们队最终得了第三名,虽然不是冠军,但对赵磊来说,却是意义非凡。他第一次感受到,篮球不仅是他的爱好,更是他可以为之奋斗的目标。而爸妈的支持,就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升入高中后,赵磊的身高长到了一米八五,篮球技术也越来越成熟,顺利进入了市重点高中的篮球队,成为了队里的主力后卫。高中的训练更加严苛,每天早上六点到八点是体能训练,上午上课,下午四点到七点是技战术训练,晚上还要加练到九点。有时候训练强度太大,他的手腕和膝盖都会受伤,疼得睡不着觉。妈妈总是心疼地给他敷药,劝他别那么拼命,可他知道,想要实现梦想,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高三这一年,市青少年篮球联赛举行,这是赵磊高中阶段参加的最后一次大型比赛,也是他向大学篮球队展示自己的好机会。为了备战比赛,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篮球上。每天训练结束后,他都会留下来加练投篮,一个一个地投,直到投进一百个三分球才肯罢休。有时候队友们都走了,球场上只剩下他一个人,只有篮球撞击地面的声音在空旷的球场上回荡。
小组赛和淘汰赛都很顺利,赵磊带领球队一路过关斩将,挺进了决赛。决赛的对手是去年的冠军队,实力非常强大,队里的中锋身高两米,是全市闻名的“小巨人”,得分能力极强。比赛前一天,教练召开战术会议,制定了针对对方中锋的防守策略,让赵磊负责组织进攻,串联全队。
比赛当天,体育馆里座无虚席,人声鼎沸。赵磊穿着印有自己号码的球衣,站在球场上,心里既紧张又兴奋。他看到了观众席上的爸妈,他们坐在最前排,手里拿着加油牌,眼神里满是期待。比赛开始后,对方率先发起进攻,中锋凭借身高优势轻松得分。赵磊迅速调整状态,带领球队发起反击,他先是助攻队友投进一个三分球,接着又自己突破上篮得分,很快就把比分追了上来。
比赛进行得异常激烈,双方比分交替上升,互不相让。到了第四节最后一分钟,对方领先两分,球权在对方手里。赵磊紧紧盯着对方的控球后卫,凭借灵活的走位断下了对方的球,快速发起快攻。他一路带球狂奔,对方两名队员追了上来,他没有慌乱,而是巧妙地把球传给了埋伏在三分线外的队友,队友接球后毫不犹豫地出手,篮球空心入网!三分命中!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他们反超了一分!
只剩下最后十秒,对方发起最后的进攻。对方中锋接到球后,强行在内线起跳,赵磊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想要封盖。就在这时,对方中锋的手肘不小心撞到了赵磊的额头,赵磊眼前一黑,差点摔倒,但他还是凭着本能伸出手,把对方的球打了下来。队友拿到球后,比赛结束的哨声响起,他们赢了!
队友们一拥而上,把赵磊抱了起来,抛向空中。赵磊的额头流着血,可他却笑得无比灿烂。他看向爸妈,妈妈正捂着嘴哭,爸爸则高高举着拳头,眼里含着泪光。颁奖仪式上,当主持人念出“mVp——赵磊”的时候,他走上领奖台,接过那座沉甸甸的奖杯,心里百感交集。他知道,这座奖杯不仅属于他自己,更属于爸妈,属于教练,属于每一个支持他的人。
“汤热好了,快喝吧。”妈妈的声音把赵磊从回忆中拉了回来。他接过妈妈递来的汤碗,温热的排骨汤顺着喉咙滑下去,暖得他整个身子都舒展开来。爸爸坐在他旁边,拿出手机,翻出一张照片给她看:“你看,这是你小时候第一次打篮球的样子,抱着个小篮球,连运球都不会,还笑得那么开心。”
赵磊凑过去看,照片上的小男孩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t恤,抱着一个小小的篮球,站在小区的空地上,脸上满是稚气的笑容。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他已经从那个连运球都不会的小男孩,长成了能够站在领奖台上的mVp。他放下汤碗,把奖杯递到爸妈面前:“爸,妈,这个奖杯是给你们的。没有你们,就没有今天的我。”
爸爸摆摆手,眼眶有些发红:“这是你自己努力得来的,是你应得的。爸和妈没什么本事,不能给你太多帮助,只能在你身后支持你。你只要记住,不管什么时候,家里都是你的后盾。”妈妈也跟着说:“是啊,磊磊,你不用有压力,只要你喜欢,只要你健康快乐,爸妈就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