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镇有个怪小子叫王小乐。
他爹娘早逝,没田没地,却整天乐呵呵的。
不是傻笑,是那种听着就舒坦的笑。
像三伏天喝了凉井水,像寒冬里烤着暖火炉。
镇上张寡妇丢了鸡,坐在门槛上哭。
王小乐路过,“噗嗤”一笑。
笑声脆生生的,绕着屋檐转了三圈。
张寡妇忽然就不哭了,抹着眼泪说:“你这笑,比我家鸡下的蛋还金贵。”
王小乐眼睛一亮。
他想起镇上药材铺收草药,布庄收布料。
那笑声,能不能当东西卖?
第二天一早,王小乐扛着块木板上街。
木板上写着:“祖传笑声,一文钱一次,包你开心。”
路人围过来,像看耍猴。
“小子,你这笑声能治病?”瘸腿的李木匠拄着拐问。
“治不了病,但能让你忘了疼。”王小乐拍着胸脯。
李木匠掏出一文钱:“那我试试,要是不好笑,我拆了你的木板。”
王小乐深吸一口气,对着李木匠“哈哈哈”笑起来。
他的笑声不尖不哑,带着股憨劲儿,还裹着点山间的清风。
李木匠本来皱着眉,听着听着,嘴角就咧开了。
笑着笑着,连腿都不觉得那么疼了。
“再来一次!”李木匠又掏出一文钱。
围观的人见状,纷纷掏钱。
“我要听能解乏的!”
“给我来个能哄孩子的!”
王小乐脑子转得快,笑声也跟着变。
给农夫笑,是带着泥土香的爽朗笑;给绣娘笑,是轻柔婉转的甜笑;给学堂的先生笑,是斯文又不失活泼的笑。
一天下来,他赚了满满一荷包铜钱。
消息传到镇长耳朵里。
镇长最近烦心事多,儿子科考落榜,女儿不肯嫁人,整天愁眉苦脸。
他让人把王小乐叫到府里:“你要是能让我全家笑,我给你十两银子。”
王小乐跟着管家进了镇长府。
一进门,就看见镇长儿子蹲在院子里叹气,女儿坐在窗前抹眼泪,镇长夫人对着镜子发愁。
王小乐先走到少爷跟前,学着科考放榜时的样子,捏着嗓子喊:“恭喜少爷,高中状元啦!”
接着“咯咯咯”笑起来,笑得前仰后合。
少爷愣了愣,想起自己考试时把“论语”写成“论雨”的糗事,忍不住“噗”地笑出声。
王小乐又跑到小姐面前,模仿媒婆的腔调:“小姐,那状元郎说啦,非你不娶,彩礼都堆成山啦!”
说完对着小姐挤眉弄眼,笑得像个偷吃到糖的孩子。
小姐被他逗得花枝乱颤,眼泪都笑出来了。
最后,他走到镇长夫人面前,学着老母鸡下蛋的样子,撅着屁股“咕咕哒”叫了一声,然后哈哈大笑。
镇长夫人捂着肚子笑,连说:“这小子,真能闹!”
镇长坐在堂上,看着一家人久违的笑脸,也跟着笑了。
他当即兑现承诺,给了王小乐十两银子。
王小乐拿着银子,心里却犯了嘀咕。
他赚了钱,可镇上有些人,连一文钱都掏不出来。
比如孤苦伶仃的王奶奶,还有跟着瞎眼娘讨饭的小石头。
第二天,王小乐在木板上添了一行字:“穷人免费,富人加倍。”
有人不乐意了:“凭啥富人要多给钱?”
王小乐说:“富人笑一笑,不耽误赚钱;穷人笑一笑,能多扛一袋粮。”
这话传到了城里的盐商刘胖子耳朵里。
刘胖子有的是钱,就是没见过这么怪的生意。
他带着家丁,浩浩荡荡来到清河镇:“小子,我给你一百两银子,你给我笑个三天三夜,要是停了,我砸了你的摊子。”
王小乐知道刘胖子故意刁难。
但他眼珠一转,答应了。
第一天,王小乐对着刘胖子笑。
笑得刘胖子浑身发痒,坐立不安,最后也跟着笑起来。
第二天,王小乐换了花样。
他一边笑,一边模仿刘胖子做生意的样子,挺着大肚子,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嘴里还念叨着:“银子银子,越多越好。”
刘胖子的家丁们笑得直不起腰,刘胖子自己也笑出了眼泪。
第三天,王小乐笑着笑着,突然停了。
刘胖子脸一沉:“怎么不笑了?想赖账?”
王小乐说:“刘老爷,我笑了两天两夜,嗓子都干了。但我发现,你笑的时候,比平时可爱多了。”
他从怀里掏出一小包银子:“这是你给我的一百两,我分一半给镇上的穷人。剩下的,我想买点米粮,给大家办个笑宴。”
刘胖子愣住了。
他一辈子只想着赚钱,从来没体会过这种开心。
“好!”刘胖子一拍桌子,“这钱我全捐了,笑宴我来办,让全镇人都笑个够!”
笑宴那天,清河镇像过节一样。
王小乐站在台子上,领着大家一起笑。
老人笑,孩子笑,富人笑,穷人笑。
笑声飘出镇子,飘到山里,飘到河边。
连河里的鱼儿,都跳出水面,像是在跟着笑。
后来,王小乐不用再卖笑声了。
因为清河镇的人,每天都开开心心的。
张寡妇找到了鸡,还收养了流浪的小猫;李木匠的腿好了,生意越来越红火;镇长的儿子重新科考中了举,女儿也嫁了个好人家;刘胖子成了大善人,经常接济穷人。
有人问王小乐:“你现在不卖笑声了,靠啥生活?”
王小乐笑着说:“大家的笑声,就是最好的工钱。”
他每天还是乐呵呵的。
只是不再收钱,而是把笑声送给需要的人。
有人说,王小乐的笑声里藏着魔法。
其实,哪里有什么魔法。
不过是一颗善良的心,能感染身边的人。
就像清河镇的人常说的:“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只要心里有乐子,日子就不会差。
直到现在,清河镇还流传着王小乐的故事。
要是你路过那里,说不定还能听到一阵阵爽朗的笑声。
那笑声,比蜜还甜,比酒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