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美女收集者 > 第128章 贾诩归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东汉中平三年186年3月,凉州姑臧城外。

贾诩立于田垄之上,望着远处祁连山巅未消的积雪,手中握着一卷竹简。春风拂过,带来泥土与青草的芬芳,却驱散不了他眉间的阴郁。

文和,又在此处读书?身后传来父亲贾龚的声音。

贾诩转身行礼,父亲。朝中之事令人心灰意冷,不如耕读自娱。

贾龚叹了口气,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他知道儿子因直言进谏得罪权贵,被贬回乡,心中郁结难解。

正当此时,远处尘土飞扬,一队人马正向贾氏庄园疾驰而来。为首者高举一面绣有字的旗帜,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冀州来人?贾诩眯起眼睛,心中暗自思量。

不多时,那队人马已至庄前。为首一名三十余岁的文士翻身下马,拱手道:在下冀州别驾路粹,奉巨鹿侯、冀州刺史之命,特来拜见贾文和先生。

贾诩心中一震。张羽,字安然,此人虽出身商贾,却以善用人才着称。如今黄巾余党仍在冀州肆虐,张羽此时派人前来,必有深意。

路别驾远道而来,辛苦了。贾诩还礼,将路粹引入正厅。

落座后,路粹从怀中取出一封锦缎包裹的书信,双手奉上:此乃君侯亲笔所书,请先生过目。

贾诩展开书信:

诩先生台鉴:久闻先生才高八斗,智谋过人。今冀州百废待兴,贼寇未靖,羽不才,忝居刺史之位,日夜忧思,恐负朝廷重托。特遣别驾路粹持书相邀,望先生不弃,共襄盛举。若蒙垂青,当虚左以待...

信末盖着鲜红的巨鹿侯印。

贾诩读完,沉默良久。他抬头看向路粹:君侯厚爱,诩愧不敢当。只自诩一介书生,又曾得罪朝中权贵,恐连累君侯。

路粹笑道:先生过谦了。君侯常说乱世用才不拘一格。先生之才,君侯仰慕已久。临行前,君侯特意嘱咐在下,若先生应允,可即刻启程,君侯已在元氏县备好府邸。

贾龚在一旁听着,忽然开口:文和,为父知你心怀天下。如今天下动荡,正是男儿用武之时。巨鹿侯诚意相邀,何不一试?

贾诩望向父亲,又看了看路粹期待的眼神,终于点头:既如此,诩愿往冀州一见巨鹿侯。

三日后,贾诩告别家人,随路粹一行启程东行。临行前,他特意带上了自己多年积累的策论和地图,又选了十名忠仆随行。

一路上,路粹对贾诩礼遇有加,不时请教天下大势。贾诩言语谨慎,却每每切中要害,令路粹更加钦佩。

过了前面陇山,便是关中地界了。这日中午,路粹指着前方巍峨群山说道。

贾诩抬头望去,只见山势险峻,云雾缭绕。他眉头微皱:此处山高林密,恐有盗匪出没。

路粹不以为意:我们有一百精骑兵护卫,寻常山贼不敢造次。

正说话间,前方树林中突然响起一阵哨声,紧接着数十名手持刀斧的汉子从两侧冲出,拦住了去路。

留下钱财马匹,饶你们不死!为首一名虬髯大汉厉声喝道。

护卫们立刻拔刀戒备,双方剑拔弩张。贾诩却神色镇定,仔细观察那些山贼。他发现这些人衣衫褴褛,面有菜色,手中兵器也多是农具改制,显然是被逼为寇的百姓。

诸位好汉,贾诩突然高声说道,我等乃冀州使者,奉命公干。若伤我等,朝廷必派大军剿灭,诸位家小也将受牵连。不如各退一步,我这里有十金,权当买路钱,如何?

那虬髯大汉闻言犹豫,与同伴低声商议。贾诩趁机对路粹耳语:这些人是饥民为寇,并非惯匪。给些钱财便可,若动起手来,纵使取胜,我们也难免伤亡。

路粹点头,命人取出十金奉上。山贼们得了钱财,果断让开道路,目送车队离去。

先生临危不乱,智退贼寇,真乃高才!脱险后,路粹由衷赞叹。

贾诩淡然一笑:乱世之中,百姓流离,不得已而为寇。若能活命,谁愿为贼?

经此一事,路粹对贾诩更加敬重,沿途事事请教。贾诩也不藏私,从地理形势到民生疾苦,分析得头头是道。

半月后,车队渡过黄河,进入冀州地界。沿途所见,田地荒芜,村落残破,黄巾之乱留下的创伤仍未痊愈。

去年巨鹿侯剿抚并用,局势已大有好转。路粹指着远处正在耕作的农民说道,但元气大伤,非一朝一夕可恢复。

贾诩默默记下所见所闻,心中已开始构思治理之策。

又行数日,终于抵达冀州治所——常山郡元氏县。城墙高大,守卫森严,城门上方两个大字苍劲有力。

贾先生,我们到了。路粹兴奋地说,君侯已得知消息,定在府中等候。

入城后,贾诩发现城内秩序井然,市集繁荣,与沿途所见荒凉景象形成鲜明对比。不多时,车队停在一座宏伟的府邸前,门前侍卫肃立,旗帜飘扬。

巨鹿侯府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贾诩整了整衣冠,随路粹步入府中。穿过前厅,来到中厅。厅中一人背对门口,正在观赏墙上的地图。

君侯,贾先生到了。路粹恭敬禀报。

那人转过身来,贾诩这才看清这位巨鹿侯的容貌:年约二十出头,其貌不扬,身高七尺,不过有一种气势在身。

贾文和,久仰大名!张羽大步上前,握住贾诩的手,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贾诩连忙行礼:诩一介书生,蒙君侯错爱,不胜惶恐。

张羽哈哈大笑,拉着贾诩入座:不必多礼。我闻先生精通兵法谋略。今冀州初定,百废待兴,正需先生这般大才相助。

贾诩谦逊道:君侯过奖。诩不过略通典籍,有些浅见罢了。

先生不必过谦。张羽正色道,我已备下酒宴,为先生接风洗尘。席间再详谈不迟。

当晚,侯府内灯火通明,张羽设宴款待贾诩。冀州文武官员数十人作陪,场面盛大。

席间,张羽举杯道:今得文和先生相助,如虎添翼。冀州之幸,亦我之幸也!

众官纷纷附和。贾诩起身还礼:君侯厚爱,诩定当竭尽绵薄。

酒过三巡,张羽挥退乐工,正色道:文和先生,朝廷赋税沉重,百姓困苦。依先生之见,当如何?

厅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贾诩。这是一个考验,贾诩心知肚明。他略作沉思,缓缓道:

减免赋税,安抚百姓,人有所居,也有所食。

张羽眼中精光一闪:先生高见!但若朝廷催逼赋税,又当如何?

贾诩微微一笑:可上书言冀州战乱初平,请减免赋税三年。同时清查豪强隐田,增加官府收入。此消彼长,不损朝廷,而利百姓。

张羽拍案叫绝,先生一言,解我多日困惑!

宴席散去后,张羽独留贾诩在书房长谈。烛光下,两人从冀州治理谈到天下大势,直至东方泛白。

文和之才,可比张良、陈平!张羽感叹道,我欲表先生为军师祭酒,不知意下如何?

贾诩起身长揖:蒙君侯厚爱,诩愿效犬马之劳。

自此,贾诩在冀州安顿下来,开始了他在张羽麾下的仕途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