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周易的情报后,颜良决定采取行动。
这次,他不再大张旗鼓地派兵征剿,而是采取了更加精准的打击策略。
一日深夜,颜良亲率一千精锐,悄悄出城,直扑山越的一个秘密营地。这个营地隐藏在深山的山谷中,易守难攻,是潘临的一个重要据点。
由于有周易的内应,颜良的部队顺利地摸到了营地附近。
都督,就在那里。周易指着山谷中的点点火光说道。
颜良仔细观察,只见山谷中搭建着数十个草棚,隐约可以看到人影晃动。
行动!颜良下令。
部队分三路包抄,悄无声息地接近营地。直到距离营地只有百步之遥时,哨兵才发现异常,但为时已晚。
这一战,颜良大获全胜,歼灭山越五百余人,缴获大量军械粮草。更重要的是,他们擒获了彭材。
彭材被擒的消息传到潘临耳中,他勃然大怒。
废物!都是废物!潘临在帐中咆哮,营地如此隐蔽,颜良怎么会找到?一定有内奸!
吴免劝道:大首领息怒。当务之急是尽快转移其他营地,防止颜良继续偷袭。
李玉却提出了不同看法:大首领,我觉得我们可能中了颜良的计。他这是想要逼我们与他决战。
潘临冷静下来,觉得李玉说得有理。颜良此举,确实像是在逼他出面。
传令各部,立即转移营地,化整为零,没有我的命令,不得擅自行动。
然而,这个命令下得有些晚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颜良根据周易提供的情报,连续端掉了山越的三个秘密营地。
山越军损失惨重,士气低落。许多头目开始质疑潘临的领导能力。
大首领,再这样下去,我们就要被颜良各个击破了。一个头目直言不讳地说。
潘临面色阴沉,他明白,自己必须想办法扭转局势,否则别说永镇会稽了,就连现有的地盘都可能保不住。
就在潘临一筹莫展之时,桓邵再次来到山中。
潘大首领,士刺史对近来的战况十分关切。桓邵说道,他有一个新的计划,或许可以扭转局势。
潘临此时已经对士变的计划半信半疑,但形势所迫,还是问道:什么计划?
颜良之所以能够精准打击贵部的营地,是因为他掌握了贵部的行踪。如果我们能够反过来掌握颜良的行踪...
潘临眼睛一亮:你是说,在颜良军中安排内应?
正是。桓邵点头,士刺史在会稽郡经营多年,在颜良军中也有眼线。只要大首领配合,我们就能掌握颜良的一举一动。
这个提议让潘临重新看到了希望。如果真能掌握颜良的行踪,他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布置陷阱,反过来算计颜良。
潘临终于下定了决心,就依士刺史之言。
送走桓邵后,潘临立即重新部署。这一次,他要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主动出击。
几天后,颜良接到密报,说潘临的主力隐藏在乌伤县境内的一处山谷中。
消息可靠吗?颜良问周易。
周易回答:应该可靠。这是我们新发现的一个内线提供的消息,此人曾经是彭材的亲信,对潘临的部署很了解。
倪寻却有些疑虑:都督,此事有些蹊跷。潘临刚刚损失了几个营地,按理说应该更加谨慎才对,怎么会如此轻易地暴露主力位置?
颜良也觉得有理,但战机稍纵即逝,他不想错过这个重创山越的机会。
这样吧,颜良决定,我亲率两千人前去征剿,你带三千人在后方接应。若真有埋伏,也好有个照应。
倪寻点头:如此甚好。
第二日,颜良亲率两千精锐,向乌伤县进发。然而,他并不知道,这一切都在潘临的算计之中。
潘临确实在乌伤县设下了埋伏,但他要对付的不仅仅是颜良这两千人,还有后方的接应部队。
这场猫鼠游戏,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乌伤县境内的落雁谷,地势险要,三面环山,只有一条狭窄的入口。潘临选择这里设伏,正是看中了这里的地形优势。
大首领,颜良已经率军出发,预计明日午时抵达。探子回报。
潘临站在谷地高处,俯瞰着整个地形,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好!传令各部,按计划行事。记住,我要活捉颜良!
吴免有些担忧:大首领,颜良用兵谨慎,恐怕不会轻易进入埋伏圈。
放心,潘临自信地说,我自有办法让他非进来不可。
他转向李玉:李首领,你带五百人守在谷口,只许败不许胜,务必将颜良引入谷中。
然后又对另一个头目吩咐:你在谷中多设旌旗,制造出这里是我军主力的假象。
一切布置妥当后,潘临冷笑着望向谷口:颜良啊颜良,这次定叫你有来无回!
次日午时,颜良率军抵达落雁谷外。果然如潘临所料,李玉率领的山越军在谷口稍作抵抗后,就佯装败退,向谷内逃去。
都督,敌军溃败,是否追击?副将请示。
颜良观察着谷内的地形,心中隐隐感到不安。这落雁谷地势太过险要,若是其中有诈...
就在这时,探马来报:都督,谷中旌旗招展,似有大量敌军驻扎。
另一路探马也回报:在谷中发现大量炊烟,估计至少有数千人。
这些情报似乎证实了这里就是山越主力的藏身之处。颜良不再犹豫,下令:全军前进,务必全歼山越主力!
然而,当两千汉军全部进入谷中后,突然号炮连响,谷口被巨石堵死。与此同时,四面山上箭如雨下,滚木擂石纷纷落下。
中计了!快撤!颜良大惊,急忙下令撤退。
但为时已晚。山越军从四面八方杀出,将汉军团团围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