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好!足够了!”孙应元断然道,

“有了这些,本将心里就有底了!”

他猛地转身,对亲兵下令:

“传令!各营立刻遴选机敏果敢,臂力强劲之士,曾操练过火器者优先!给本将选出一千人!不,一千五百人!要最好的兵!”

军令如山,迅速传达至各营。

整个屯田军大营立刻再次沸腾起来。

各级军官大声吆喝着遴选标准,符合条件的军士被一一选出,迅速集结。

孙应元亲自到场选拔。

他不要花架子,只要实实在在能扛炮,能装弹,能听令,胆大心细的汉子。

很快,一千二百名精锐被挑选出来,单独列队。

孙应元站在他们面前,声音洪亮如同炸雷:

“从今日起,你们不再是普通步卒!你们是陛下亲军河南火器营!你们手中的火铳,身边的火炮,将是陛下最信赖的雷霆!”

“操练之苦,远胜旁人!但杀敌之功,也必冠绝三军!可能做到?”

“愿为陛下效死!愿为将军效死!”一千多条汉子齐声怒吼,声震四野。

孙应元当即下令,将八百三十七杆自生火铳全部配发给火器营中最为精锐的一批士兵,编为“自生火铳队”。

由李胜带着几名熟练工匠作为技术教官,立刻开始紧急操演装填,瞄准,击发以及简单的排枪战术。

其余火器营士兵,则开始熟悉各类火炮的操作,搬运,装填射击要领。

卢正调拨所有可用弹药,进行实弹演练一时间,洛阳城外炮声隆隆,铳声阵阵,硝烟弥漫。

时间紧迫,孙应元深知陛下在京中等候。

火器营操练的同时,大军开拔的最后准备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粮草辎重装车,箭矢刀枪配发,各营序列重新调整。

三日后,清晨,天色未明。

洛阳北门外,巨大的军营如同苏醒的巨兽。

两万一千余名将士已饱餐战饭,列队完毕。

火器营位于中军最为核心的位置,自生火铳队士兵将珍贵的火铳紧紧抱在怀中,火炮则由骡马和人力拖拽,覆盖着油布。

孙应元全身披挂,立于临时搭建的高台之上。

孙传宇,卢正,李胜等文武属官立于其侧。

台下,是无数前来送行的军属百姓。

人群中,张二狗看到了努力踮着脚,泪眼婆娑却强忍着不哭出声的妻子小满。

他用力握紧了拳,将那份牵挂深深埋入心底。

“将士们!”

孙应元的声音借助简易的喇叭筒,传遍四方,

“陛下在京中,正等着我们!京城里的那些老爷们,瞧不起咱们这些河南来的泥腿子!觉得咱们只配种地,不配拿刀枪,更不配拱卫京师!”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台下无数张激动而愤怒的面孔,声音陡然拔高,如同出鞘的利剑:

“今天,咱们就让他们看看!咱们不仅能种出粮食,更能打胜仗!咱们手里的火铳火炮,咱们胸中的忠义热血,就是咱们的底气!”

“跟着我孙应元,北上!勤王!让陛下看看,他亲手救活的河南百姓,没有辜负他的圣恩!”

“北上!勤王!”

“为陛下效死!”

万岁!万岁!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直冲云霄,打破了黎明的寂静。

孙应元猛地拔出御赐雁翎刀,向前用力一挥!

“开拔!”

低沉而巨大的牛角号声呜咽响起。

旌旗招展,队伍如同决堤的洪流,开始缓缓向北移动。

脚步声,马蹄声,车轮碾过冻土的吱嘎声,金属碰撞的铿锵声,汇成一股雄壮而悲怆的行军曲。

孙应元最后回望了一眼晨曦中的洛阳城,以及城下那些目送亲人远行的身影,猛地一夹马腹,汇入了前进的洪流之中。

北京,紫禁城,皇极殿。

腊月的寒风在殿外呼啸,试图透过厚重的宫门缝隙钻入,却被殿内数十个鎏金炭盆散发的融融暖意阻隔。

今日大朝,文武百官分列两班,窃窃私语。

今日这场朔望大朝,是皇帝“沉寂”多日后的又一次正式临朝。

上次,百官临朝,百官发了一笔。

这次,文武百官准备好了各种要钱的完美理由。

势必要把皇帝的一千万两银子全部掏出来!

而朱由检,这次同样是为了一个试探,试探有没有和平解决纷争的可能性。

哪怕让些利益出去。

鸿胪寺官员的唱班声显得格外空洞。

繁琐的礼仪过后,朱由检直接问政:

“朕御极十余年,内忧外患,未尝有一日安宁。”

“近日思之,除天灾兵祸之外,政令不畅,民智未开,亦是祸根。诸卿皆国之栋梁,可有良策教朕?”

所有人心头一紧。皇帝这是何意?是要发难了?

短暂的,令人窒息的沉默后。

文官队列中,一位身着七品鸂鶒补子官袍,面容儒雅却带着几分执拗的年轻御史,深吸一口气,毅然出班,高举笏板:

“臣!都察院云南道监察御史,周彦,有本启奏!”

首辅魏藻德眼皮猛地一跳,又是御史。

又是低位言官打头阵!他与次辅陈演交换了一个警惕的眼神。

“讲。”朱由检的声音依旧平淡。

周彦似乎有些紧张,但语气却异常坚定:

“陛下!臣以为,政令不畅,民智未开,其根源在于文字繁难!天下百姓,十之八九皆为文盲,即便军中将卒,识文断字者亦百中无一!”

“此乃教化不行,政令难以下达之痼疾!臣近日偶得启发,若能将常用文字之笔画适当简化,使其易于书写辨认。”

“则蒙童可更快开蒙,士卒可更快通晓文令,百姓亦可稍识文字,于开启民智,巩固国本大有裨益!臣恳请陛下,下旨研讨文字简化之法,或可于军中及蒙学中先行试行之!”

说着,他竟从袖中取出一卷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皆是繁体与一种笔画简略许多的字体对照。

如“体”与“体”,“国”与“国”,“军”与“军”,“来”与“来”等。

显然是有备而来!

“嗡!”大殿之内瞬间一片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