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少年眼中闪烁着明亮的光,那是属于希望的光芒。

张二狗顺着栓柱指的方向望去。

一片刚刚被粗粗平整过的土地,边缘插着一块新削的木牌,上面用烧红的铁条烙着歪歪扭扭的字迹。

“洛北卫三所甲三什张二狗永业田叁拾亩”。

看着那“叁拾亩”和永业田几个字,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猛地冲上张二狗的心头,瞬间冲散了所有的疲惫和酸痛。

三十亩,永业田,这是他张二狗的名字。

第一次如此郑重地,和土地联系在一起,不再是佃户,不再是流民,更不再是任人驱赶宰杀的娃子兵。

他是屯田军丁,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为了这块牌子下的土地,累死也值。

“走,去看看咱的地。”

张二狗豪气地一挥手,扛起铁镐,带着栓柱和什里的几个同伴,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向那片属于他们的土地。

夕阳的余晖给荒原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张二狗站在自己田地的中央,脚下是刚刚翻开的已能闻到泥土芬芳的黝黑土壤。

他弯下腰,抓起一把冰冷的泥土,用力攥紧。

泥土的颗粒感透过指缝传来,冰冷,却无比踏实。

他仿佛看到了金秋时节,这里翻滚着金黄的麦浪,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腰。

妹妹的在天之灵,能看到吗?

爹娘,儿子有地了,有家了。

“二狗,二狗,快,集合了,百户大人要点卯操练。”

远处传来什长的呼喊。

张二狗连忙应了一声,小心地将那把泥土放回地上,仿佛放下一个无比珍贵的承诺。

他抄起靠在田埂上的长矛,那是屯田军的制式武器,矛尖打磨得锃亮。

带着栓柱等人,快步跑向千户所前的空地。

空地上,数百名屯田军丁已经列队完毕。

他们大多和张二狗一样,穿着半旧的号衣,脸上带着劳作的疲惫,但眼神却异常专注,脊背也挺得笔直。

持久的训练,早已将服从刻进了骨子里。

新上任的百户官姓赵,是个从京营调来的老兵,一脸严肃。

“立正,稍息!”赵百户声音洪亮,

“听着,屯田,是咱们的根,操练,是咱们的命,手里没家伙,练不出本事,守不住田,护不住家。

都他妈是白瞎,今天,练长矛突刺,要求就一个,快,准,狠,把你们开荒的力气,都给老子使出来。

听口令——突刺,杀!”

“杀,”数百人齐声怒吼,声震四野,长矛如林,带着开荒磨出的血泡和满手的老茧,凶狠地向前突刺。

动作或许还不够整齐划一,但那股子被土地和希望点燃的,混杂着凶狠与守护的劲头,却如同实质的杀气,弥漫开来。

张二狗拼尽全力刺出每一矛,汗水顺着额头流进眼睛,火辣辣的疼,他也顾不上擦。

他仿佛看到赵阎王那狰狞的脸,看到流寇的马刀砍向正在田里劳作的栓柱。

不行,绝对不行。

谁想毁了他的地,夺了他的家,他就跟谁拼命。

操练结束,天色已黑。

屯所里燃起了篝火。大锅里熬煮着浓稠的粟米野菜粥,香气扑鼻。

张二狗和栓柱捧着粗陶碗,蹲在火堆旁,狼吞虎咽。

虽然只有简单的咸菜,但这是他们自己挣来的粮食,吃得格外香甜。

吃完饭,并未立刻休息。

百户所的空地上,点起了几盏昏暗的油灯。

识字的文书拿着木板,上面用炭笔写着简单的字。

“今晚,学五个字,”文书的声音在寒夜里响起,“天,地,人,田,永,”

“跟我念,天——”

“天,”张二狗和一群粗手大脚的汉子,笨拙地跟着念。

“地——!”

“地——!”

“人——!”

“人——!”

“田——!”

“田——!”张二狗念得格外大声,眼中闪着光。

“永——!”

“永——!”这个字有些拗口,张二狗费了点劲。

“永,就是永远,永远的意思!”

文书解释道,“陛下给的永业田,就是永远属于你的田,谁也夺不走!”

永远属于我的田,张二狗在心里默念着。

粗糙的手指在冰冷的地面上,一遍遍笨拙地描画着“田”字和“永”字的轮廓。

火光映照着他专注而虔诚的脸庞。他第一次觉得,这些弯弯曲曲的笔画,是如此的神圣而充满力量。

几日后,卫所下发第一批雕版印刷的《新民字表》。

纸张粗糙,墨迹却清晰。每人一张,宝贝似的揣进怀里。

操练间隙,田间地头休息时,总能看到一群群浑身泥污的汉子,围在一起,指着《字表》上的字,互相考较,争论笔画。

“这来字咋写来着?”

“笨,看,这样,一横一竖一撇一捺。”

“放屁,教习说了,先写一横。”

“俺觉得这新字是好,比那老字鬼画符好认多了。”

“那是,陛下圣明。”

张二狗把自己的那张《字表》用两块小木片夹好,拿绳子小心捆了,贴身藏着。

他学得格外用力。

因为他发现,认识字以后,再看百户所贴出的告示,感觉完全不一样了。

那上面写的奖惩条例,训练安排,不再是神秘莫测的天书,而是能看懂,能琢磨的东西。

他甚至能磕磕巴巴地读出告示末尾那鲜红的“洛阳屯田总制府颁”的字样。

一种难以言喻的,名为掌控感的东西,如同细微的电流,开始在他心中滋生。

他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听从号令,茫然冲锋或种地的娃子兵或流民。

他开始能够理解命令,甚至能隐隐预判下一步要做什么。

这种感觉,让他脊背挺得更直,眼神中也多了几分过去不曾有的笃定。

一日傍晚,赵百户集合全百户所训话,手里拿着的,正是一份用新字书写的命令。

“上都尉府令!”

赵百户声音洪亮,特意扬了扬手中的纸,

“为防春汛,各所需抽调丁壮,加固洛水河堤,明日,咱所出五十人,以下念到名字的,出列,张二狗,李栓柱,王……”

张二狗听到自己名字,下意识地挺胸应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