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谁为文明按下重启键 > 第559章 菌群的启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系统”阴影带来的重压,并未让磐石基地陷入停滞,反而催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定向的创造力。既然对抗的核心转向了“隐匿”与“欺骗”,那么所有资源和技术便开始向这个目标倾斜。

杰克团队的工作重心彻底转向信息伪装和能量信号模拟。他们利用从“遗产”中解析出的部分基础原理,结合对“镜痕”能量特征的分析,开始尝试设计一种能够扭曲、稀释自身能量签名的场域发生器。进展缓慢且充满挫折,如同在黑暗中摸索一套从未见过的锁具的钥匙。

然而,一个意想不到的突破,却来自青木长老那方兴未艾的生态农场。

在持续运用温和的生命能量引导和新型共生菌群培育后,农场内的作物长势极佳,形成了一个小而稳定的内部生态循环。青木长老并不满足于此,他敏锐地注意到,那些在作物根系与土壤间活跃的共生菌群,彼此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极其微弱、却覆盖整个农场区域的能量-信息交换网络。这种网络并非依靠集中控制,而是每个菌落都是一个独立的节点,通过释放和接收特定的生物化学信号和微弱的生物电场,协同维持着土壤肥力、水分分布甚至抵御微量有害辐射的平衡。

这让他想起了林默描述的,那个庞大“系统”的冰冷光线网络。结构上天差地别,一个是有机、分布式、温和共生的微观网络,一个是无机、高度集中、绝对理性的宏观系统。但“网络”这个概念本身,以及其内部存在的信息流转模式,却隐隐有着某种底层逻辑的相通之处。

“或许……”青木长老在一个傍晚,邀请林默和苏婉来到他的实验室,指着培养皿中在显微投影下清晰可见、彼此连接如同星图般的菌落网络,“我们无需执着于制造一个强大的‘盾’来对抗系统的‘矛’。我们可以学习这些菌群,将自己变得……更‘平凡’,更‘分散’,更融入背景。”

林默凝视着那幅动态的、充满生机的微观网络图,心中一动。他理解了青木的暗示。与其费力去屏蔽那无所不在的“镜痕”和可能存在的扫描,不如想办法改变自身的存在状态,使其不再被系统判定为需要重点关注的“异常”。

“您的意思是,我们要模仿这种分布式、低信号特征的存在模式?”苏婉若有所思,“将基地的整体信号,伪装成一片‘生态背景噪音’?”

“不止是基地。”林默接口道,眼神越来越亮,“包括我个人。这道‘镜痕’之所以显眼,是因为我自身的能量签名相对于普通人而言太过突出。如果我能找到方法,将自身的能量波动‘分解’、‘稀释’,或者模拟成更常见的自然现象,那么‘镜痕’能反馈回去的信息,价值就会大大降低。”

这个思路与杰克团队试图制造外部干扰场的方向不同,它更侧重于从存在本质上进行“伪装”。一个是从外部披上隐身衣,一个是从内部改变自身的“颜色”。

“但这需要极其精妙的能量控制,以及对自身生命形态更深层次的理解。”青木长老提醒道,“非一朝一夕之功,且风险未知。”

“再难,也值得尝试。”林默下定决心。他意识到,青木长老从生命本身悟出的“柔韧之道”,或许正是对抗那冰冷刚性的“系统”的关键。他不能只依靠“遗产”知识中那些偏向技术和力量层面的东西,更需要从生命最本源的智慧中汲取养分。

随后几天,林默在继续“内养”恢复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观察和模仿青木培育的菌群网络。他不再将自身视为一个统一的、强大的能量源,而是尝试在微观层面,将自己想象成由无数微小“单元”构成的集合体,尝试让能量的流转更加分散、更加内敛,如同菌群之间那微弱而持续的信息交换。

这个过程比他预想的还要困难。强行收敛能量尚可做到,但要改变能量流转的根本模式,近乎于改变本能。进展微乎其微,但他能感觉到,自己对自身力量的理解,正在进入一个更细腻、更本质的层面。

与此同时,小七那边也传来消息。她感知到的那些“游移扫描”似乎变得更加频繁,但强度依旧很弱,而且目标似乎并不明确,更像是在进行常规性的区域巡查。

“它们好像……没发现我们这里有什么特别的。”小七有些不确定地向苏婉汇报。

这或许是一个好消息,证明基地目前的“潜影”状态和能量抑制起到了一定效果。但也可能是一个警示,“系统”的常规扫描并未停止,他们依旧在监控网内,只是尚未触发更高层级的警报。

磐石基地如同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在知晓了海洋深处潜伏着何等巨兽后,正努力调整着自身的姿态,学习着如何随着波浪起伏,如何让自己看起来像一滴水,以期能在巨兽的凝视下,航行得更远。

菌群的启示,为他们点亮了一条迥异于以往的道路。这条路布满荆棘,却指向了生存的另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