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故骨归城:假面下的温柔承旧诺
晨雾还没散尽,黑石城的校场上就已站满了列队的士兵。沈砚之戴着那具青面獠牙的祭祀面具,素白纱衣在风里轻轻飘动,昨夜新换的布料还没沾血,却仍透着一股生人勿近的冷意。他站在高台上,目光扫过台下握着长枪的士兵,声音透过面具传出来,带着木质的沉闷,却比往日多了几分郑重:“今日叫你们来,有两件事要办。”
士兵们纷纷挺直脊背,目光落在高台上的身影上——他们早已习惯了这位戴面具的将军,习惯了他的狠厉与果决,却从未见过他用这般语气说话,心里不禁多了几分好奇。
“第一,”沈砚之抬手,身后的阿武立刻递上一叠空白的木牌,“你们每人取一块木牌,把自己家乡的位置、爹娘的安葬之地,还有家中尚存的亲人,都刻在上面。”他顿了顿,指尖摩挲着面具边缘的朱砂纹样,声音低了几分,“我知道,你们中很多人,是因为家乡被萧炽的人毁了,才逃到黑石城;也有人,爹娘死在乱兵手里,连尸骨都没能好好安葬。”
台下的士兵们听到这话,纷纷低下了头,眼底泛起红——他们大多是流民,有的家乡被烧,有的亲人惨死,若不是沈砚之收留,早就成了路边的枯骨。一个身材瘦小的士兵攥紧了长枪,指节泛白,他的爹娘去年死在萧炽的屠刀下,尸体就扔在乱葬岗,连块墓碑都没有。
“将军,您……您是要帮我们找爹娘的尸骨?”一个士兵忍不住开口,声音带着颤抖,眼里满是期待。
沈砚之点了点头,抬手将木牌分给前排的士兵,让他们依次传递:“没错。三日之后,我会派灵虾卫,跟着你们回乡,把你们爹娘的尸骨迁到黑石城后山的墓园安葬,再把你们的亲人接到城里来。”他看向台下,面具下的眼睛扫过每一个士兵,“黑石城不仅是我的城,也是你们的家。既然是家,就该让你们的亲人,跟你们一起安稳过日子;也该让你们的爹娘,有个能安歇的地方。”
“将军!”士兵们瞬间红了眼,纷纷单膝跪地,声音震得校场的尘土都在动,“愿为将军赴汤蹈火!”
沈砚之抬手让他们起身,继续说道:“第二,通知城里所有从外地逃来的百姓,不管他们的家乡在何处,只要想接亲人来黑石城,都可以来将领府登记。灵虾卫会分批护送,路上的粮食和安全,都由城里负责。”
这话一出,不仅士兵们激动,连校场边围观的百姓都沸腾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台前:“沈将军,我……我儿子去年去外地逃荒,至今没消息,您也能帮我找他吗?”
沈砚之走下高台,走到老人身边,声音放柔了几分:“当然可以。您把您儿子的模样、去的方向告诉登记的人,我们会派人去找。只要他还活着,就一定能把他接回来。”
老人激动得老泪纵横,拉着沈砚之的衣袖不停道谢,周围的百姓也纷纷围上来,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亲人,校场上的气氛不再是往日的严肃,反而多了几分温暖的烟火气。沈砚之站在人群中,听着他们的话语,面具下的嘴角悄悄勾起——他想起自己的爹娘,想起他们没能等到自己回家,心里虽疼,却也多了几分慰藉。至少,他能帮这些人,守住他们的亲人,守住他们的家。
接下来的三天,将领府门前排起了长队。百姓和士兵们拿着木牌,依次登记家乡的位置和亲人的信息,阿武带着几个灵虾卫,坐在桌前,仔细记录着每一条信息,不敢有半分遗漏。沈砚之每天都会来这里,戴着面具,站在不远处看着,偶尔有人问起家乡的路怎么走,他还会上前指点几句——他当年逃荒时,走过很多地方,对各地的路况都很熟悉。
有个年轻的士兵,家乡在百里之外的柳溪镇,却记不清爹娘安葬的具体位置,只知道在村后的乱葬岗。沈砚之听到后,走到他身边,声音透过面具传来:“柳溪镇的乱葬岗是不是在山脚下,旁边有一棵老槐树?”
士兵愣了一下,连忙点头:“是啊将军!您怎么知道?”
“我当年逃荒时,路过那里。”沈砚之的声音低了几分,“你爹娘的尸骨,若没被野狗叼走,应该在老槐树东边的第三堆土下。那里有块破瓦,是我当年为了躲雨,放在那里的。”
士兵激动得说不出话,对着沈砚之深深鞠了一躬,转身跑回队伍,重新在木牌上刻下位置。沈砚之看着他的背影,眼底泛起湿意——他当年路过柳溪镇时,曾在那棵老槐树下躲雨,看到乱葬岗里有两具新坟,还特意放了块破瓦挡雨,没想到,竟是这个士兵的爹娘。
三日之后,登记结束。阿武拿着厚厚的账簿,走到沈砚之面前:“将军,一共登记了三百二十一户百姓,一百五十名士兵,需要去二十三个地方接亲人和迁尸骨。”
沈砚之点了点头,将灵虾卫分成二十三个小队,每个小队由一名经验丰富的队员带领,又给每个小队准备了足够的粮食和药品:“路上务必小心,遇到萧炽的余党,能躲就躲,若躲不过,就用我教你们的招式反击。记住,你们的任务是把人安全接回来,不是跟人拼命。”
“是!”灵虾卫们齐声应下,转身拿着账簿,各自带着小队出发了。
目送他们离开后,沈砚之摘下脸上的面具,走到将领府后的墓园。那里已经挖好了一排排土坑,每个土坑前都立着一块空白的木牌,等着士兵们的爹娘来安葬。他蹲下身,抚摸着冰凉的木牌,想起自己爹娘的尸骨还埋在老家的院后,心里一阵刺痛。
“爹,娘,”他低声喃喃,声音里带着几分沙哑,“等我把黑石城守好,就回去接你们,把你们葬在这里,让你们看看,我现在能护着很多人了。”
风一吹,墓园里的草叶沙沙作响,像是爹娘在回应他。沈砚之站起身,戴上面具,转身朝着校场走去——他还要教士兵们操练,还要去铁匠铺查看兵器的进度,还要处理城里的琐事,他不能停下,也不敢停下。
接下来的日子,沈砚之依旧每天忙碌。早上教士兵操练,中午处理城里的事,下午去墓园看看,晚上则在案前看着灵虾卫们传回的消息。百姓们渐渐习惯了他的存在,有的会给他送些自家种的蔬菜,有的会给他缝补衣服,还有的孩子会追在他身后,喊他“沈叔叔”。
这天傍晚,沈砚之巡城回来,看到校场上有几个士兵正在教孩子们练枪。孩子们拿着缩小版的木枪,学得有模有样,士兵们耐心地纠正着他们的姿势,脸上带着少见的笑容。他站在不远处看着,面具下的眼睛里满是温柔——这就是他想要的黑石城,有烟火气,有笑声,有希望。
突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沈砚之抬头看去,只见一队灵虾卫骑着马,朝着城里跑来,后面还跟着几辆马车。他心里一喜,知道是第一队灵虾卫回来了。
他快步走上前,看到灵虾卫们从马车上扶下几个老人和孩子,还有几个士兵抱着用白布裹着的尸骨。一个灵虾卫队长走到他面前,单膝跪地:“将军,我们把柳溪镇的百姓和士兵的爹娘尸骨接回来了!路上很顺利,没遇到萧炽的余党。”
那个来自柳溪镇的年轻士兵,此刻正抱着爹娘的尸骨,跪在地上,哭得撕心裂肺。沈砚之走到他身边,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别哭了,把你爹娘葬在墓园里,以后他们就在这里安歇了。”
士兵点了点头,擦干眼泪,抱着尸骨朝着墓园走去。其他百姓也纷纷从马车上下来,看着熟悉的黑石城,眼里满是激动和安心。沈砚之看着他们,面具下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真心的笑容——他知道,他做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接下来的几天,灵虾卫小队陆续回来。每次有小队回来,城里都会热闹一番,百姓们会围上来,帮着卸行李,给孩子们送糖吃,给老人端热水。墓园里的木牌渐渐都刻上了名字,土坑里也都安葬了尸骨,每次有士兵来祭拜,沈砚之都会站在不远处,默默陪着他们。
这天,最后一队灵虾卫也回来了。他们不仅接回了百姓和尸骨,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他们在途中遇到了一队朝廷的士兵,得知黑石城被沈砚之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便回去禀报了上司,朝廷已经默认了他这个黑石城新主的身份。
百姓们听到这个消息,纷纷涌上街头,欢呼雀跃。士兵们也都激动不已,围着沈砚之,喊着“将军威武”。沈砚之站在人群中,戴着青面獠牙的面具,素白纱衣在风里飘动,却不再让人觉得害怕,反而让人觉得安心。
他抬手示意大家安静,声音透过面具传出来,带着几分郑重:“黑石城能有今天,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我们还要一起守着这座城,一起过日子,让这里永远都这么安稳。”
“好!”百姓和士兵们齐声应下,声音震得黑石城的城墙都在微微发抖。
沈砚之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温暖。他知道,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找到了活下去的意义。从今往后,他会一直戴着这具祭祀面具,用假面下的温柔,守护着黑石城的每一个人,守护着这片他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