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签到北疆,开局召唤霍去病 > 第220章 讲武堂的复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朔风城血战的硝烟尚未在记忆中被北风吹散,位于睿城核心区域、新近落成的北疆讲武堂内,却已弥漫开另一种不见刀光剑影,却同样关乎未来生死存亡的紧张气息。

这是一座融合了军营肃穆与学宫庄严的建筑,青砖黑瓦,格局开阔。最大的正堂之内,此刻济济一堂。端坐于下的,并非莘莘学子,而是近百名北疆军中选拔出来的中下层军官。他们大多年轻,脸上还残留着战场带来的风霜与坚毅,眼神灼灼,带着对知识的渴求与对未来的憧憬。从伙长、队正,到都尉、校尉,不同级别的军官按照序列坐定,鸦雀无声。

讲武堂正前方,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夫子讲台,而是一个巨大的、几乎占据整面墙壁的沙盘。沙盘之上,朔风城及其周边地形被精细地塑造成型,城墙、隘口、河流、乃至昔日胡人大营的位置,都清晰可见。无数代表敌我兵力的小旗插在沙盘上,无声地诉说着那场刚刚过去的惨烈战役。

赵千钧一身整洁的儒将常服,立于沙盘之侧。他脸色依旧带着几分失血后的苍白,但眼神却异常明亮锐利。他没有拿书卷,只是手持一根细长的木杆,目光扫过台下那一张张年轻而熟悉的面孔。

“今日,不讲圣贤书,不论玄虚道。”赵千钧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在寂静的大堂内回荡,“我们只复盘一事——朔风城之战。”

他手中的木杆点在沙盘上代表胡人大营的位置。

“此战之初,敌二十万,气焰滔天,如黑云压城。我军兵力,算上所有可战之兵,不过其半数。依常理,此乃必守之局,甚至,是必败之局。”他毫不避讳最初形势的严峻,台下不少军官回想起当时情景,依旧心有余悸,下意识地挺直了脊梁。

“然而,我们赢了。”赵千钧话锋一转,木杆移动到朔风城上,“赢得并非侥幸。今日,便由尔等,随我一同,将这胜利之因,一寸寸剖开,看个分明!”

他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采用了诘问的方式。

“第一问!胡人先锋秃鲁花,勇猛善战,为何其第一波猛攻,撞得头破血流,寸功未立?”

台下沉默片刻,一名年轻的校尉起身,抱拳道:“回将军!因我军有神机弩、雷火车之利,射程远超其弓箭,威力足以破甲碎盾,于其冲锋途中,便已大量杀伤,挫其锐气!”

“不错!”赵千钧木杆点在城头弩箭发射的区域,“此为‘器利’!但仅此而已吗?若胡人不计伤亡,持续猛冲,我军弩箭总有射尽之时!”

又一名军官起身补充:“末将以为,更因我军依托城墙,以逸待劳,充分发挥了地利!且赵将军您事先判断出其主攻方向,预先布置了最强火力!”

“善!”赵千钧赞许地点头,“此乃‘地利’与‘先知’!公输先生造的,是锋利的爪牙;而城墙和准确的情报,则是我们坚固的躯壳和明亮的眼睛!”

他继续推进木杆,指向胡人第二波投入铁狼卫和攻城器械的阶段。

“第二问!胡人以重甲步兵推盾车,架楼塔,欲以坚攻坚,为何依旧铩羽而归,甚至溃不成军?”

“因雷火之威,非盾甲可挡!”一名脸上带着烧伤疤痕的都尉激动地站起来,“巨响火光,不仅能杀伤,更能夺其心魄!末将亲眼所见,那些胡人重甲兵,被炸之后,魂飞魄散,竟自相践踏!”

“此为‘攻心’!”赵千钧沉声道,“战争,不仅是力量的碰撞,更是意志的较量。雷火之用,初时在于破坚,久战之效,更在于乱其军心!”

木杆再次移动,指向战役中期,胡人发动全面猛攻,北疆军实施“弹性防御”的阶段。

“第三问!也是此战最关键之处!当胡人全军压上,如同狂潮,我军兵力处于绝对劣势,为何能守住?甚至能在局部,将其放入城内,再行歼灭?”

这个问题更为深刻,台下的军官们陷入了思考。半晌,一名负责过巷战指挥的校尉起身,他的声音带着实战的沉淀:“回将军!末将以为,关键在于……我们不再执着于一城一墙的得失。我们主动让出部分外墙,并非怯战,而是将整个朔风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陷阱!城内街巷,是我们的主场,我们熟悉每一处拐角,每一座房屋都可以是堡垒。胡人空有兵力,在狭窄之地施展不开,反被我军分割,一小块一小块地吃掉!”

“说得好!”赵千钧眼中爆发出光彩,木杆在沙盘上的朔风城内划动,“此乃‘弹性防御’之精髓!不以硬碰硬,而以空间换时间,以局部优势,抵消其整体优势!将敌人的力量,引入我们预设的泥潭,再慢慢绞杀!这需要各部之间极高的信任与默契,需要每一位指挥官清晰理解战术意图,需要士兵们拥有坚定的信念,相信暂时的后退,是为了最终更彻底的胜利!”

他环视众人,声音高昂起来:“诸位!此战,我们胜在何处?总结而言,非止一隅!”

“一胜,胜在‘器利’!格物之巧,公输先生与神机坊,功不可没!”

“二胜,胜在‘地利’与‘工事’!朔风坚城,乃先辈与吾等共同铸就之基业!”

“三胜,胜在‘先知’!天罗地网,无孔不入,乃王爷与吾等之耳目!”

“四胜,胜在‘战术’!弹性防御,巷战歼敌,乃因地制宜,以智取胜!”

“五胜,亦是根本之胜——胜在‘人心’!王爷与军民同心,将士用命,百姓拥戴!此乃无可摧垮之意志!”

他每说一胜,木杆便在沙盘相应位置重重一点,也点在每一位军官的心头。他们将平日里模糊的感受,变成了清晰的理论,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与归属感油然而生。

“然,胜不足骄,败更需省!”赵千钧语气转为严肃,“此战,我军暴露之问题亦不少!各部队间配合,尚有生疏之处;弹药消耗估算,仍有偏差;对胡人宗师级高手介入之应对,略显仓促……”

他开始逐一剖析战斗中出现的失误与不足,要求各部队主官下去后,针对自身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方案。

最后,他放下木杆,目光深邃地望向堂外,仿佛看到了更遥远的未来。

“王爷设立此讲武堂,用意深远。非为培养只知冲锋陷阵的勇夫,而是要培养懂得为何而战、如何而战的将才!朔风城一战,只是开始。未来,我们面对的,可能不再是胡人简单的冲锋,可能是更复杂的战场,更狡猾的敌人。”

“今日,我们将血换来的经验,刻入脑中,融入骨血。来日,方能在王爷麾下,扫平草原,南定中原,将这北疆之威,这新军之魂,播撒于九州四海!”

“诸位,可有信心?!”

“有!有!有!”

震天的回应,几乎要掀翻讲武堂的屋顶。年轻军官们眼中燃烧着火焰,那是对知识的敬畏,对胜利的渴望,以及对那位带领他们创造奇迹的王者,无比的忠诚与信仰。

一堂复盘课,将实战的经验,升华为了指导未来的军事思想。北疆的军事力量,在血与火的洗礼后,开始了系统化、理论化的蜕变,为其日后横扫天下的霸业,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