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穿越后胎胎俩娃 > 第39章 采买与安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十九章:采买与安置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纸,洒下斑驳的光影。罗晴靠坐在床头,看着身旁两个仍在酣睡的孩子,心中却因即将进行的人口采买而泛起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她骨子里终究是现代灵魂,对于这种将人当作货物般买卖的事情,本能地感到排斥与不适。然而,现实如此,在这个时代,身契便是最牢靠的契约与保障,尤其是在照顾孩子这等紧要事上,用人必须稳妥。她轻轻叹了口气,将这丝不忍压回心底。

九芽一早便去了县衙寻林生,由他引着去找了城中信誉较好的王牙婆。罗晴事先嘱咐过,让牙婆多带些人过来挑选,若有稳妥得力的婆子,也一并带来瞧瞧。

不过半个时辰,院外便传来了动静。九芽引着一位穿着体面、面容精明的中年妇人走了进来,正是王牙婆。那牙婆笑容可掬地上前给罗晴行了礼,态度恭敬:“给娘子道喜了!听说娘子新添了两位小公子,真是天大的福气!不知娘子今日想挑些什么样的帮手?老婆子我好心里有数。”

罗晴微微颔首,将要求说了:“要两个丫头,一个需细心沉稳,主要帮着照看孩子;另一个要手脚麻利,能去食肆帮忙。若有合适的婆子,也可看看。”

“得嘞!娘子放心,我带来的人都是清白可靠的。”王牙婆应着,转身出去,很快便将人领了进来。

十来个年纪不一的丫头和三个婆子鱼贯而入,在院中站成一排,大多低眉顺眼,带着几分忐忑。罗晴目光扫过,却立刻被站在最后排的一个身影吸引了注意。那丫头低着头,极力缩着身子,仿佛想将自己藏起来,与周遭那种急于被选中的氛围格格不入。

“最后面那个穿蓝布褂子的,你上前来。”罗晴开口道。

那丫头身子一颤,似乎很不情愿,被王牙婆一把拽了过来,低声斥道:“你这丫头,还想躲到什么时候!东家叫你呢!”

罗晴还未发问,王牙婆便叹了口气,解释道:“娘子莫怪,这丫头心思重。她不是一个人,家里还有爹娘和一个跛脚的弟弟,一家子都想在一起,不肯分开,这才耽搁到现在。”

罗晴看向那丫头,温和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家里具体情况说说。”

丫头抬起头,露出一张清秀却带着倔强的脸,眼睛微红,声音却清晰:“回东家,我叫青穗。我爹娘身体都好,什么活儿都能干,我弟弟……他只是脚有些不便,人很懂事的。求东家发发慈悲,若是要买,就把我们一家都买去吧,否则我弟弟没人照顾……”说着,眼泪已在眼眶里打转。

罗晴心中一动,问王牙婆:“他们一家人到你那儿多久了?原先是什么来路?”

王牙婆倒也实在,如实相告:“不瞒娘子,他们是半年前前任县令被查办后,由官衙发卖过来的官奴。她爹原是在衙门里做些文书杂事的,她娘也在后厨帮过工。人都勤快本分,就是带着个有腿疾的孩子,想全家在一起,许多人家嫌累赘,便一直留到了现在。”

罗晴沉吟片刻,对王牙婆道:“劳烦您跑一趟,将他们一家人都带过来我瞧瞧。若合适,我便考虑一并留下。”

王牙婆闻言,脸上露出几分喜色,她虽是人牙子,却也有几分厚道心肠,这一家人拖了许久,若能找到个好主家,她也了却一桩心事。“东家仁善!您稍等,我这就回去把她爹和弟弟接来。若东家真肯收留他们一家,价钱上好说,定给您个公道价!”

王牙婆匆匆离去。罗晴让青穗将她母亲带进来。那妇人约莫四十岁年纪,身形利落,虽衣衫褴褛,浆洗得却十分干净,头发也梳得一丝不苟。她进来后便规规矩矩地行礼,眼神温顺却不卑不亢。

罗晴问了几个问题,譬如以前做过什么、可会照顾孩子等。妇人自称姓柳,大家都唤她柳氏,说话条理清晰,态度不疾不徐。罗晴观其言行,心中已有几分满意,便让她们母女暂且站到一旁等候。

她又仔细看了看剩下的女孩子,从中挑了一个看着瘦弱但眼神清亮、手脚瞧着也麻利的小姑娘,约莫十二三岁的样子,问她名字,答叫“丫蛋”。罗晴让她也站到青穗旁边。

不多时,王牙婆去而复返,身后跟着一个高高瘦瘦的中年男子和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男子面容清癯,带着读书人的文气,衣着同样整洁。那男孩走路时明显能看到右腿有些跛,但他努力走得平稳,一双眼睛黑亮有神,透着机灵,进来后便悄悄看向站在一旁的母亲和姐姐。

罗晴又问了男子几个问题,得知他名叫石敬安,略通文墨,能写会算。她心中盘算,食肆的账目日后或许也能让他帮衬些。再看那男孩石小川,虽身有残疾,却无阴郁之气,看着便让人心生怜惜。

至此,罗晴心中已有了决断。她对王牙婆道:“王妈妈,这一家四口,连同我刚选的那个丫头,我都要了。”

王牙婆脸上笑开了花,连声道:“东家真是积德行善!我也不跟您虚报价钱,石敬安一家四口,我只收您三个人的钱,一共八两银子。这丫蛋……她身世可怜,是我从前一个拐子手里救下的,听说也是被拐来的,找不到家人了。您给二两银子便成,全当给她条活路。”

罗晴点头,这个价格确实公道。她示意九芽取来十两银子并五百文钱,将十两交给王牙婆:“这是身契银。”又将那五百文塞到王牙婆手中,“妈妈辛苦,这点茶钱请收下,日后说不得还有麻烦妈妈的地方。”

王牙婆推辞一番,终究收下,脸上的笑容更真诚了几分:“多谢东家赏!您放心,往后府上再要添人,只管寻我,必定给您挑最好的、最实惠的!”

身契交割清楚,王牙婆千恩万谢地走了。院子里,新买的五个人安静地站着,等待着新主人的吩咐。罗晴看着这一家四口和小草,心中那份因买卖人口而生的郁气散去了不少。这或许不是最理想的制度,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他们一个安稳的归宿,也算是一种慰藉了。

新的成员加入,这个小小的家,和刚刚起步的生意,似乎都注入了新的力量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