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穿越后胎胎俩娃 > 第138章 瑾瑜入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三十八章:瑾瑜入学

太学归来的霏霏依偎在母亲怀里,叽叽喳喳地说着宫里的见闻,公主赏了什么点心,太学的先生讲了什么有趣的故事,虽有些童言稚语,倒也条理清晰。罗晴含笑听着,目光温柔。腻歪了好一阵,霏霏才像是想起了什么,从母亲怀里抬起头,左右张望:“哥哥呢?我要去找哥哥,告诉他今天太学里学的射箭!”

“你哥哥在自己房里温书呢。”罗晴柔声道,“先去给祖父祖母请安吧,他们念叨你一天了。”

“好!”霏霏应得爽快,又像一阵风似的,跑去小书房,拉起瑾瑜,朝着祖父母院落的方向跑去。

看着女儿活泼的背影消失在回廊尽头,罗晴脸上的笑意渐渐沉淀下来,化为一丝不易察觉的思虑。院子里安静下来,只余夏末的晚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她扶着腰,缓缓走向院中的凉亭坐下,开始认真思量起长子瑾瑜入学的事情。

年前,凭借侯府的脸面,以及瑾瑜自身展露的聪慧,入林家府学之事本已敲定,只待年后便可直接入学。谁能料到,年后局势几番变动,先是霏霏被选为公主伴读,需入太学,紧接着,为了避开三皇子欲选瑾瑜为伴读的意图,公婆当机立断,带着瑾瑜离京出游,这一来二去,竟是生生错过了林家府学开学的时机。

如今再想重提旧事,让瑾瑜插班入学,怕是有些难度了。林家府学规矩严谨,并非想来就来之地。

罗晴指尖轻轻敲着石桌,脑中闪过几个念头。通过好姐妹李嫣然去向林尚书求情?嫣然姐姐是林尚书的儿媳,在内宅说话确有分量。但转念一想,自己和嫣然姐姐的交往多在闺阁私谊,若以此事相托,难免有利用友情之嫌,且涉及外院学堂事务,让儿媳去求公公,于礼数上也有些不便,恐怕会让嫣然姐姐为难。

那么,最稳妥、也最有效的途径,还是得由萧凛出面。萧凛如今与林尚书同在东宫为太子授课,算是同僚,有公务上的往来,说起话来也便宜。由他亲自去恳求林尚书,陈说情由,展现诚意,成功的几率应当会大上许多。

想通了这一节,罗晴心中稍定。她决定,今晚等萧凛下职回来,便与他仔细分说此事。

夜色渐浓,府内各处点起了灯笼。罗晴命人在凉亭四周挂上纱幔,既可防蚊虫,又添了几分朦胧意境。她坐在亭中,一边缓缓摇着团扇纳凉,一边仔细听着院门口的动静。孕至八月,她的身子愈发沉重,行动不便,但为了儿子的事,她愿意多等一等。

终于,熟悉的、沉稳有力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踏入了院门。罗晴心中一喜,立刻扶着石桌边缘,有些吃力地站起身来,欲要迎上去。

萧凛刚踏进院子,抬眼便看见妻子挺着硕大的孕肚,步履略显笨拙地从凉亭中走出,向他迎来。这一看,直让他心惊胆战!罗晴因遵医嘱控制饮食,身形并不算丰腴,唯独那腹部隆起得惊人,萧凛每每看着,都生怕她重心不稳有个闪失。

他几乎是脚下生风,几个大步就冲到了罗晴面前,一把稳稳扶住了她的手臂,语气带着显而易见的紧张与责备:“夫人!你坐在那里等着就好,怎么还迎了过来?这黑灯瞎火的,要是脚下绊着了,可如何是好?”他的手掌温热而有力,透着急切。

罗晴被他扶住,脸上泛起一丝赧然,也知道自己是心急了,有些鲁莽。她借着萧凛的力道,慢慢挪回凉亭坐下,略带歉意地笑了笑:“是我心急了,夫君莫怪。”

两人在石凳上坐定,罗晴便迫不及待地抓住萧凛的手,切入正题:“夫君,有一件事,恐怕需要你出面去办一办。”

萧凛见她神色认真,不由疑惑:“何事让你如此心急,竟不顾身子安危也要迎我?”

罗晴嘿嘿一笑,带着点讨好的意味:“夫君,你明日能否抽空去尚书府走一趟,再为瑾瑜求个入他家家学的机会?”

萧凛闻言,眉头微挑:“为何如此急切?瑾瑜的学业在家中不也未曾耽搁么?”

罗晴便将今日午后与瑾瑜辩论,以及后来那番深入交谈,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萧凛。她尤其着重描述了瑾瑜选择尚书府家学时那番远超年龄的考量——对林家正派家风的向往,对务实治学理念的认同,对太学奢靡之风的警惕,以及对过早接触皇亲贵胄的规避。

萧凛静静听着,面上虽不动声色,心中却已是波澜起伏。他知道儿子聪慧,却也没想到,一个八岁的孩童,竟能有如此清晰深刻的见解,将求学与家风、学风、乃至未来的仕途风险都联系了起来。这已不仅仅是聪慧,更像是一种天生的政治敏锐和审慎。

待罗晴说完,萧凛沉默片刻,方才伸手,轻轻刮了一下妻子的鼻尖,脸上露出了混合着骄傲与欣慰的笑容:“我当是什么大事,原来如此。这有何难?”

他语气笃定地分析道:“先不说我与林尚书如今同在太子面前讲学,有同僚之谊。单说瑾瑜的才智,年前就已入了林尚书的眼,否则当初也不会轻易答应他入学。此番波折,事出有因,并非我们有意出尔反尔。唯一的麻烦,就是我们放弃了机会,如今又想重入,面子上须得做得周到些。明日我亲自备上厚礼,去拜访林尚书,姿态放低些,言辞诚恳些,陈明缘由,再夸一夸瑾瑜的志向与考量,想必林尚书爱才心切,应当不会拒绝。”

听到夫君如此肯定的答复,罗晴悬着的心彻底放了下来,脸上绽开甜美的笑容,声音也软了几分:“那……就有劳夫君了。”

萧凛见她这般情态,心中受用,不由哈哈大笑,握住她的手:“夫人何必客气?瑾瑜是我萧凛的儿子,他的前程,我自当尽力谋划。”

夫妻二人说定此事,心中都是一松,便相携着手,一同往主院去给父母请安并用晚膳。

萧凛向来是言出必行之人。次日午后,他便命人备好了车马和礼物,特意带上了瑾瑜,父子二人再次登上了林尚书府的门。

具体的商谈过程,罗晴不得而知。她只在府中焦心地等待着。直到日头偏西,才见父子二人的马车回转。

远远地,就看到萧凛率先下车,脸上带着轻松的笑意,紧随其后的瑾瑜,虽努力保持着小少年的沉稳,但那双亮晶晶的眼睛和微微上扬的嘴角,还是泄露了他内心的激动与喜悦。

“娘亲!”瑾瑜快步上前,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随即语速稍快地说道:“儿子回来了!林尚书允了儿子入学!”

罗晴心中大喜,却还是强自镇定,拉着儿子的手细细打量:“好,好!路上可辛苦?快跟娘亲说说……”

然而,瑾瑜却似乎有些心急,只匆匆答了句:“一切顺利,劳娘亲挂心。” 便话锋一转,“儿子……儿子先回书房了!” 说完,竟像是怕被什么事绊住脚似的,对着父母又行了一礼,转身就朝着自己的小书房方向,几乎是小跑着去了。

罗晴看着他迫不及待的背影,有些愕然,又有些好笑,转头看向萧凛:“这是……成了?林尚书答应了?何时可以入学?”

萧凛扶着她往屋里走,笑容满面:“成了。为夫出马,岂有不成之理?林尚书不仅答应了,还考校了瑾瑜几句,对他甚是满意。已定下,下月初一便可正式入学。”

罗晴闻言,更是喜上眉梢,但旋即又想起儿子反常的举动,追问道:“那瑾瑜这是怎么了?一头扎进书房,连话都顾不上多说?”

萧凛笑着解释道:“林老虽允了他入学,却也给他提了个要求。因他错过了开学初的课程,须得在入学前,自行将落下的内容研读一遍,至少要通晓大意,以免跟不上进度。林老还给了他一份书单和几卷笔记。”

罗晴一听,顿时了然。今日已是二十一,离下月初一满打满算也不过十日功夫。要将落下的课程自学补上,时间确实紧迫,难怪瑾瑜如此争分夺秒。她心中既心疼儿子的辛苦,又为他这份勤勉和斗志感到欣慰。

“原来如此,这孩子……真是的。” 罗晴嗔怪了一句,眼中却满是骄傲。

接下来的十日,瑾瑜几乎足不出户,整日埋首于小书房之中。除了必要的用膳和歇息,便是与那些经史典籍为伴,偶尔能听到他朗朗的读书声,或是与父亲萧凛探讨疑难的低语。罗晴吩咐下人不得打扰,只按时送去茶点,看着书房窗口透出的、常常亮至深夜的灯光,她心中充满了期盼。

十日光阴,倏忽而过。

转眼便到了八月初一,入学之期。

这一日,天刚蒙蒙亮,瑾瑜便已起身。他换上了一身崭新的、合乎学子身份的青色儒衫,头戴同色方巾,整个人显得清秀挺拔,虽年纪尚小,却已初具翩翩少年的风采。书童墨香早已将书箱收拾妥当,笔墨纸砚、必备书籍,一应俱全。

用过早膳,瑾瑜来到父母院中辞行。萧凛又叮嘱了几句“尊师重道、勤学不辍”的话,罗晴则细心地为他整理了一下衣冠,看着儿子稚嫩却坚毅的面庞,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去吧,好好学,但也别太累着自己。”

瑾瑜郑重地点了点头:“爹爹、娘亲放心,孩儿定当努力,不负期望。”

府门外,萧武早已备好了马车。由他亲自驾车,载着瑾瑜和书童墨香,朝着林尚书府的方向,稳稳行去。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辘辘的声响,仿佛敲响了一段新征程的序章。

望着马车消失在巷口,罗晴倚在门边,心中一块大石总算落地,随之而来的,是一种空落落的寂静。瑾瑜入学后,她似乎真的可以彻底放松下来,过起优哉游哉的养胎生活了。毕竟,八个月的身孕,行动确实日益不便,府中琐事又有林母打理,她如今唯一的要务,便是安心等待腹中这对小生命的降临。夏末的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她扶着门框,轻轻抚摸着腹部,感受着里面偶尔的胎动,脸上露出了恬静而满足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