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 > 第140章 定制订单藏巧思 突发需求见真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0章 定制订单藏巧思 突发需求见真章

直播结束后的第三天,老巷竹编院子里的忙碌依旧没有停歇,反而因为源源不断的定制订单,更添了几分紧张有序的氛围。清晨的阳光刚越过院墙,新车间里就传来了此起彼伏的竹篾摩擦声,像是在诉说着匠人们与竹材的默契。

孙晓刚走进院子,就看到陈屿抱着一摞订单报表站在办公室门口,眉头微微蹙着,神色比平时严肃了几分。“晓姐,你可来了。”看到孙晓,陈屿连忙迎上来,把报表递过去,“这是昨天直播结束后新增的定制订单,我连夜整理好了,有几个订单的要求有点特殊,你得看看。”

孙晓接过报表,在院子里的石桌旁坐下,快速翻阅起来。报表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订单信息,大部分都是常规的刻字、颜色调整需求,但其中两笔订单的备注栏里,写着长长的要求,格外显眼。“这两笔订单怎么回事?”孙晓指着报表,抬头问陈屿。

“左边这笔是来自上海的客户,姓苏,要求定制一款竹编婚书收纳盒。”陈屿解释道,“客户说下个月结婚,想把婚书、戒指盒都放在里面,要求收纳盒上编织‘永结同心’四个字,还要搭配缠枝莲和鸳鸯纹样,而且必须在半个月内发货,因为婚礼前要用来布置新房。”

“半个月?”孙晓皱了皱眉,“缠枝莲加鸳鸯,还要编织四字纹样,这工艺可不简单,而且时间太紧张了。”她继续往下看,“另一笔是深圳的客户,要定制一批竹编茶席套装,三十套,说是公司团建的伴手礼,要求每套茶席上都编织公司的logo,还要搭配不同的节气纹样,发货时间也只给了二十天。”

“三十套带logo和节气纹样的茶席?”孙晓的眉头皱得更紧了,“logo是平面图案,要编织到竹席上,得先做模板,而且三十套的量,加上不同的节气纹样,对工艺和时间都是考验。”

“我已经跟两位客户确认过了,他们都表示时间比较紧张,不能推迟,而且愿意加付加急费。”陈屿补充道,“尤其是上海的苏女士,说婚书收纳盒对她来说意义重大,希望我们能尽量满足。”

孙晓放下报表,起身走到院子西侧的长桌旁。王爷爷和李伯、张叔正在合力编织一款大型的竹编屏风,竹篾在他们手中翻飞,已经初具雏形。听到脚步声,王爷爷抬头看过来:“小丫头,一早就在这儿琢磨啥呢?脸色不太好看。”

孙晓把两笔特殊订单的情况跟几位老人说了一遍,语气里带着几分犹豫:“王爷爷,李伯,张叔,这两个订单的工艺要求都不低,而且时间特别紧,您看咱们能接吗?要是接了,肯定得占用不少人手,可能会影响其他常规订单的进度。”

李伯放下手里的竹篾,沉吟了片刻:“婚书收纳盒,‘永结同心’加鸳鸯缠枝莲,这可是细活。编织文字最考验功夫,字要规整,还要和纹样协调,不能显得生硬。半个月时间,确实挺紧张的。”

张叔也点点头:“三十套茶席带logo,还要不同节气纹样,logo的图案得先拆成竹编的经纬结构,做个小样出来让客户确认,这就得花不少时间,后续批量编织也得赶工。”

王爷爷捋了捋胡须,没有立刻表态,而是接过孙晓手里的订单报表,仔细看了看客户发来的logo图案和纹样要求。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抬起头,眼神坚定:“能接。”

“王爷爷?”孙晓有些意外。

“晓丫头,咱们做老手艺的,不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竹编的温度。”王爷爷语气沉稳,“婚书收纳盒,是新人一辈子的念想;公司伴手礼,是让更多人在日常里接触竹编。这两个订单,都是让竹编走进更多场景的好机会,不能错过。”

李伯也附和道:“老王说得对,虽然时间紧,但咱们可以调整人手,把擅长细活的人集中起来做这两个订单。我和张叔、刘婶负责婚书收纳盒的纹样和文字编织,年轻人可以帮忙处理竹篾、做基础工序。”

“茶席的话,logo模板我来琢磨,”王爷爷继续说,“周阳现在的编织手艺越来越扎实,可以让他带领赵磊、张强做基础编织,乐乐心灵手巧,负责节气纹样的细节处理。这样分工下来,应该能赶得及。”

孙晓心里一下子踏实了不少:“太好了!有您几位在,我就放心了。那我现在就回复客户,跟他们确认细节,然后让林晚对接设计小样。”

“等等,”王爷爷叫住她,“婚书收纳盒的‘永结同心’四个字,我得先编个小样出来,让客户确认字体和大小,避免后续返工。茶席的logo,也得先拆解开,看看用哪种编织手法最合适,不能盲目动手。”

“好,我这就跟客户沟通,让他们稍等一下,我们尽快把小样发过去。”孙晓立刻拿出手机,给两位客户分别发了消息。

回到办公室,林晚正在整理售后订单,看到孙晓进来,连忙问:“晓姐,那两个特殊订单咱们接了吗?好多粉丝都在私信问定制款的进度呢。”

“接了!”孙晓笑着说,“王爷爷他们都愿意帮忙,现在咱们得赶紧推进。你先联系上海的苏女士,跟她确认‘永结同心’的字体偏好,是要圆润一点的,还是方正一点的,还有鸳鸯纹样的大小,要不要加其他装饰。然后再跟深圳的客户对接,确认logo的清晰版图案和节气纹样的具体要求,比如要哪二十四个节气里的哪几个,有没有颜色偏好。”

“好嘞,我马上联系!”林晚立刻拿起手机,开始逐一沟通。

孙晓则走到新车间,看到周阳正在打磨一批竹篾,汗水顺着他的额角往下淌。“周阳,先停一下。”

周阳放下砂纸,擦了擦汗:“晓姐,怎么了?有新任务吗?”

“对,”孙晓把茶席定制订单的情况跟他说了一遍,“王爷爷负责设计logo模板,后续你带领赵磊、张强做茶席的基础编织,乐乐负责节气纹样。这个订单有三十套,时间只有二十天,得辛苦你们了。”

周阳眼睛一亮:“三十套茶席伴手礼?这可是大订单!放心吧晓姐,我们肯定能赶出来。不过logo编织我没怎么试过,不知道能不能做好。”

“王爷爷会先做模板,教你具体的编织方法,”孙晓说,“你现在先把这批竹篾处理好,挑出最细腻、韧性最好的,留着做茶席的表面编织,一定要保证质量。”

“没问题!”周阳用力点头,转身又投入到打磨工作中,干劲十足。

沈乐乐正好拿着一摞小挂件走进来,听到他们的对话,凑过来说:“晓姐,节气纹样我可以试试!我之前在网上看过很多节气相关的图案,比如立春的嫩芽、清明的柳叶、中秋的桂花,都很适合编织成小纹样。”

“太好了!”孙晓笑着说,“那后续节气纹样的设计和编织就交给你了,你先跟林晚对接客户的要求,然后设计几个小样出来,让客户挑选。”

“好呀!”沈乐乐高兴地答应下来,立刻去找林晚对接。

接下来的几天,院子里的分工变得更加明确。院子西侧的长桌成了婚书收纳盒的专属工作区,王爷爷、李伯、张叔、刘婶四人围坐在一起,各司其职。王爷爷负责编织“永结同心”四个字,他先用细竹篾在纸板上勾勒出字体轮廓,然后一点点对照着编织,每一个笔画都力求规整流畅。

“这个‘心’字最难编,”王爷爷手里拿着竹篾,眉头微蹙,“要编得圆润饱满,还要和旁边的‘同’字衔接自然,不能显得突兀。”他试了好几次,都觉得不满意,索性把编了一半的字拆了,重新开始。

李伯则负责缠枝莲纹样,他的手指灵活地转动着竹篾,线条舒展流畅,很快就编出了一段纹样。“老王,你看这段缠枝莲怎么样?要不要沿着盒身绕一圈?”

王爷爷抬头看了看,点点头:“可以,绕一圈显得饱满,但是靠近‘永结同心’四个字的地方,纹样要稍微收一点,不能抢了字的风头。”

刘婶负责鸳鸯纹样,她特意找了很多鸳鸯的图片,反复研究它们的姿态,编织的时候格外用心。“你看这只鸳鸯的翅膀,用这种细竹篾编,是不是更逼真?”她把编好的鸳鸯递给张叔看。

张叔凑过去仔细端详:“不错不错,翅膀的层次感出来了,眼睛用红竹篾点缀一下,会更灵动。”

新车间里,茶席的制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王爷爷花了两天时间,终于把深圳客户的logo拆解成了竹编经纬结构,做出了一个小巧的模板。“周阳,你过来,我教你怎么编这个logo。”

周阳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走到王爷爷身边。王爷爷拿起模板,耐心地讲解:“这个logo的线条比较简洁,用平编和挑一压一的结合手法就行。你看,这里要多挑一根竹篾,突出logo的轮廓,这里要压得紧一点,避免松散。”他一边说一边示范,动作缓慢而清晰。

周阳认真地看着,时不时点头,然后拿起竹篾试着模仿。刚开始的时候,编织出来的logo线条有些歪斜,他有些着急:“王爷爷,我怎么编不好,线条总是不直。”

“别急,”王爷爷拍了拍他的肩膀,“编织logo最忌讳心急,每一根竹篾的力度都要均匀,眼睛要盯着模板,手跟着节奏来。多试几次就好了。”

在王爷爷的指导下,周阳反复练习,终于编出了一个像样的logo小样。“太好了!王爷爷,您看这个怎么样?”他兴奋地把小样递给王爷爷。

王爷爷仔细看了看,满意地点点头:“不错,有进步!接下来就按照这个标准来,批量编织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一致,不能有的紧有的松。”

赵磊和张强则负责茶席的基础编织,他们坐在周阳旁边,按照规定的尺寸编织茶席的底胚。“磊子,你编的这个底胚有点歪了,”张强看了看赵磊的作品,提醒道,“茶席要方正,不然后续加纹样的时候会不好对齐。”

赵磊连忙停下来,调整了一下竹篾的张力:“难怪呢,我就说怎么看着不舒服。谢了强哥,下次我注意。”

沈乐乐则在一旁专注地设计节气纹样,她画了十几个小样,有小巧的梅花、鲜嫩的春笋、金黄的稻穗,每一个都栩栩如生。“林晚,你把这些小样发给深圳的客户,让他们挑选最喜欢的六个,咱们每套茶席用一个不同的纹样。”

林晚接过小样图片,立刻发给客户:“好的,我已经发过去了,客户说尽快回复。对了,上海的苏女士已经确认了‘永结同心’的字体,她喜欢圆润一点的,还说鸳鸯纹样可以加一点点红色点缀,会更喜庆。”

“太好了!”沈乐乐高兴地说,“那我现在就调整鸳鸯纹样的细节,给翅膀加一点红色竹篾。”

就在大家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推进订单的时候,林晚突然从办公室跑出来,神色有些焦急:“晓姐!不好了,深圳的客户刚才回复了,说他们公司临时调整了团建时间,茶席套装需要提前五天发货,也就是十五天内必须寄到!”

“什么?提前五天?”孙晓心里一沉,连忙走过去,“怎么这么突然?之前不是说好了二十天吗?”

“客户说团建时间提前了,实在没办法,还说如果实在赶不及,他们只能取消订单了。”林晚递过手机,让孙晓看客户的消息。

孙晓看着手机屏幕,眉头紧锁。原本二十天的工期就已经很紧张了,现在突然缩短到十五天,相当于要多赶五分之一的进度,这对大家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不行,这个订单不能取消,”孙晓咬了咬牙,“我们已经投入了不少精力做模板、设计小样,而且这也是推广竹编的好机会。”

她立刻走到新车间,把情况跟王爷爷和大家说了一遍。“提前五天?这也太赶了吧!”张强忍不住说,“我们现在才编好五套茶席的底胚,还有二十五套没做,加上logo和纹样,十五天根本来不及啊!”

赵磊也皱着眉:“是啊,晓姐,我们已经在加班加点了,再提前五天,实在有点吃力。”

王爷爷沉默了片刻,走到正在编织的茶席旁,拿起一套半成品看了看:“大家别慌,时间紧,我们就调整方案。原本计划一套茶席分三天完成,现在压缩到两天。我和李伯、张叔抽半天时间,帮你们做茶席的底胚,你们专注于logo和纹样编织,这样能节省不少时间。”

“王爷爷,您还要编婚书收纳盒呢,哪能再让您费心?”孙晓连忙说。

“婚书收纳盒的进度还可以,”王爷爷说,“我和刘婶负责核心的文字和鸳鸯纹样,李伯和张叔可以分半天时间过来帮忙。年轻人精力足,晚上可以适当加会儿班,但不能太累,身体是本钱。”

李伯也说:“对,我们老伙计们多搭把手,总能赶得及。茶席的底胚编织相对简单,我们熟手快,半天能编好几套。”

周阳也打起精神:“晓姐,王爷爷,你们放心,我们晚上可以多加班两个小时,一定把进度赶上来。只要能按时交货,再辛苦都值得。”

“好!”孙晓看着大家坚定的眼神,心里充满了感动,“那我们重新调整分工:王爷爷、李伯、张叔上午编婚书收纳盒,下午过来帮忙编茶席底胚;刘婶全天负责婚书收纳盒的辅助工序;周阳、赵磊、张强上午处理竹篾、编茶席底胚,下午和晚上专注于logo和纹样编织;乐乐负责完成节气纹样的编织,同时帮忙检查成品质量;林晚负责对接客户、跟踪物流,确保后续发货顺畅;陈屿负责统计进度,每天汇总给大家,有问题及时调整。”

“没问题!”大家齐声答应,原本有些低落的气氛瞬间变得高涨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院子里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白天,竹篾碰撞的沙沙声、打磨机的嗡嗡声此起彼伏;晚上,大家围坐在一起,借着明亮的灯光,专注地编织着,偶尔交流几句编织技巧,气氛温馨而坚定。

张奶奶看大家这么辛苦,每天都变着花样给大家准备食物。中午炖鸡汤、排骨汤,补充体力;晚上煮夜宵,绿豆汤、银耳羹,清热解暑;还特意做了不少酱肉、咸菜,让大家配饭吃,吃得更有滋味。

“孩子们,快过来喝银耳羹,刚炖好的,放凉了,滋阴润肺。”张奶奶端着一大盆银耳羹走进新车间,笑着说,“都别太累了,歇会儿再干,不然眼睛该受不了了。”

“谢谢张奶奶!”大家纷纷放下手里的活,围过来盛银耳羹。周阳喝了一口,甜甜的、凉凉的,瞬间驱散了不少疲惫:“张奶奶,您做的银耳羹太好喝了,比外面买的还地道。”

“好喝就多喝点,”张奶奶给孙晓添了一勺,“晓丫头,你是领头的,可不能累倒了,要照顾好自己,也要照顾好大家。”

“我知道了,张奶奶,谢谢您。”孙晓心里暖暖的,接过碗,喝着清甜的银耳羹,看着身边埋头忙活的大家,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

五天后,婚书收纳盒的主体编织已经完成,“永结同心”四个字圆润饱满,鸳鸯纹样栩栩如生,缠枝莲线条舒展,整体精致又大气。王爷爷拿着收纳盒,仔细检查了一遍,满意地点点头:“可以开始做收尾工作了,打磨一下边缘,上一层清漆,就能给客户发货了。”

刘婶看着收纳盒,笑着说:“这收纳盒编得真好看,苏女士收到肯定会很高兴。咱们这半个月的功夫,没白费。”

而茶席的进度也比预期快了不少,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已经完成了二十套,剩下的十套也即将完工。周阳正在给最后一套茶席编织logo,手指虽然有些酸痛,但眼神依旧专注:“晓姐,你看这套的logo,比之前编的更规整了。”

孙晓凑过去一看,果然,logo的线条流畅,轮廓清晰,和节气纹样搭配得恰到好处:“太好了!周阳,你进步真快,现在编logo越来越熟练了。”

就在这时,林晚突然跑进来,手里拿着手机,脸上带着惊喜:“晓姐!上海的苏女士看到我们发的婚书收纳盒小样,特别满意,还说要给我们介绍更多客户!深圳的客户也说,只要能按时交货,后续会长期跟我们合作,定制员工福利!”

“真的吗?太好了!”大家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连日来的辛苦仿佛瞬间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