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 > 第166章 荷塘初成呈雅韵 挂画巧思绘新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6章 荷塘初成呈雅韵 挂画巧思绘新景

接下来的一周,老巷三号院的灯常常亮到深夜。大家憋着一股劲,既要保证“荷塘月色”屏风的工艺精度,又要为郑女士的挂画做前期筹备,每天都过得充实又忙碌。

清晨的露水还没干透,王爷爷就已经在院子里忙活了。他戴着老花镜,手里捏着一根细如发丝的浅灰色竹丝,正在给月亮的边缘做最后的修饰。“小陈,你看这里,稍微补两根竹丝,月亮的轮廓就更圆润了。”他指着月亮右下角的缺口,“自然界的月亮不会是完美的圆形,留一点小弧度,更有韵味。”

陈屿凑过去,顺着王爷爷的手指看过去:“确实,补上之后更自然了。”他拿起一根竹丝,“我来帮您,您眼神不好,这种细活费眼睛。”

“不用,我还能干动。”王爷爷摆摆手,动作虽然慢,但每一下都精准无比,“这最后收尾的活,得静下心来,一点都不能马虎。刘女士等着用,咱们得把最好的样子呈现给她。”

张强和赵磊正在给屏风做最后的打磨。他们拿着细砂纸,小心翼翼地打磨着框架的边缘,确保没有毛刺。“陈哥,框架都打磨好了,摸起来滑溜溜的,不会刮手。”张强拿起一块抹布,把框架上的木屑擦干净,“边框的回纹也检查过了,每一圈都整齐均匀,没问题。”

孙晓则在给荷花做最后的调整。她用小镊子轻轻拨动着花瓣的弧度,让每一片花瓣都舒展得恰到好处。“王爷爷,您看这朵荷花,最外层的花瓣是不是再往外展开一点?这样看起来更有盛开的感觉。”

王爷爷放下手里的活,走过去看了看:“可以,稍微展开一点,但别太用力,白色竹丝脆,容易断。”他顿了顿,“再在花蕊旁边补几根浅黄色的细竹丝,让花蕊看起来更饱满。”

林晚和乐乐则在整理郑女士挂画的材料。她们把需要用到的竹丝按颜色分类,整齐地摆放在竹筐里,旁边还放着一张详细的材料清单。“乐乐,你把浅灰色竹丝再挑一遍,确保没有竹节和杂色,挂画的月亮要和屏风的风格保持一致。”林晚说道,手里拿着剪刀,修剪着过长的竹丝。

“知道啦!”乐乐认真地挑着竹丝,“林晚姐,你看这根浅灰色竹丝,颜色好正,用来编挂画的月亮肯定好看。”她把挑好的竹丝放在一边,“对了,郑女士说她喜欢稍微亮一点的月色,咱们是不是可以把挂画的月亮编得稍微密一点?”

“这个主意好!”林晚点点头,“屏风的月亮要朦胧,挂画挂在墙上,稍微密一点,灯光照下来效果更好。咱们可以用‘四经一纬’的编法,比屏风的月亮稍密,但又不会失去通透感。”

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围坐在石桌旁,话题自然离不开即将完工的屏风。“我估计明天就能把屏风编完了,剩下的就是晾干和上蜡。”陈屿咬了一口米饭,“上蜡要用蜂蜡,这样能保护竹丝,还能让竹丝的光泽更好。”

“蜂蜡我已经准备好了。”王爷爷说道,“我托李老板买的纯天然蜂蜡,没有添加其他东西,不会影响竹丝的颜色。”

“那太好了!”孙晓高兴地说,“等屏风晾干上蜡后,就能通知刘女士来取了。我真想看看她看到成品后的反应,肯定会很惊喜。”

“肯定会的!”乐乐点点头,“咱们这么用心编的屏风,比图片上好看多了,刘女士一定会喜欢。”

下午,屏风终于全部编完了。当最后一根竹丝被固定好,大家都围了过来,静静地看着眼前的作品,眼里满是成就感。

整个屏风高两米,宽一米五,框架是简约的木质结构,边框的回纹古朴典雅。屏风中央,一片大大的深绿色主荷叶占据了核心位置,三层竹丝叠加而成,层次感十足,叶脉清晰可见,边缘还有自然的卷边和小缺口,逼真得仿佛刚从荷塘里摘下来的一样。主荷叶周围点缀着几片大小不一的浅绿小荷叶,有的舒展,有的卷曲,错落有致。

一朵盛开的荷花依偎在主荷叶旁,白色的花瓣层层叠叠,从内到外逐渐舒展,浅黄色的花蕊饱满圆润,仿佛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旁边还有几朵含苞待放的小花苞,小巧玲珑,可爱极了。

右上角的月亮用“五经一纬”的编法编织而成,浅灰色的竹丝疏疏朗朗,光线透过竹丝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朦胧又诗意。下方的水纹用深灰色和浅灰色竹丝穿插编织而成,波浪起伏,灵动自然,仿佛真的有月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

“太美了!”乐乐忍不住感叹道,伸手想去摸,又怕弄坏了,“这简直就是一幅活的荷塘月色图!”

“这是咱们编过的最好的一件作品。”陈屿看着屏风,心里充满了自豪,“每一根竹丝都凝聚着咱们的心血,这才是真正的匠心之作。”

王爷爷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不错,大家都辛苦了。这屏风不仅好看,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咱们老巷竹编的手艺和心意。”他转身对孙晓说,“孙晓,你给刘女士打个电话,告诉她屏风已经完工了,让她明天有空过来取。”

“好嘞!”孙晓立刻拿出手机,拨通了刘女士的电话。

“喂,刘女士您好,我是老巷竹编的孙晓。”孙晓的语气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您定制的‘荷塘月色’屏风已经完工了,请问您明天有空过来取吗?”

电话那头传来刘女士惊喜的声音:“真的吗?太好了!我明天上午正好有空,我九点过去取,可以吗?”

“当然可以!”孙晓说道,“我们在老巷三号院等您。”

挂了电话,孙晓笑着说:“刘女士特别高兴,说明天一定准时过来。”

“那咱们今天把屏风晾干,明天一早上蜡。”陈屿说道,“张强、赵磊,你们把屏风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别暴晒,不然竹丝会开裂。”

“好嘞!”张强和赵磊小心翼翼地抬起屏风,搬到了院子里的树荫下。

第二天一早,大家就开始给屏风上蜡。王爷爷把蜂蜡放在一个小锅里,用小火慢慢加热,直到蜂蜡融化成液体。“上蜡的时候,要用软布蘸着蜂蜡,均匀地涂抹在竹丝和框架上,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王爷爷一边示范,一边说道,“涂抹完后,要等蜂蜡自然冷却凝固,然后再用干净的软布轻轻擦拭,让竹丝的光泽更好。”

大家按照王爷爷的方法,轮流给屏风上蜡。软布蘸着融化的蜂蜡,轻轻涂抹在竹丝上,原本就温润的竹丝,经过蜂蜡的滋养,光泽变得更加柔和,颜色也更加鲜亮。

“哇,上了蜡之后更好看了!”乐乐看着屏风,眼睛亮晶晶的,“荷叶的绿色更浓郁了,荷花的白色更纯净了,月亮的浅灰色也更有质感了。”

“这就是蜂蜡的作用。”王爷爷说道,“不仅能保护竹丝,还能提升竹丝的光泽和颜色,让整个作品更有档次。”

上午九点,刘女士准时来到了院子里。她一进门,就看到了放在院子中央的屏风,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天哪,这也太好看了吧!”她快步走到屏风前,仔细地打量着,眼神里满是惊喜和赞叹,“比我想象中还要美!这荷叶、荷花、月亮,简直就像活的一样,太有意境了!”

刘女士的丈夫也跟着来了,他看着屏风,连连点头:“不错不错,手艺真好!这屏风放在我们家客厅,肯定特别搭。”

“刘女士,您喜欢就好。”陈屿笑着说,“我们给屏风上了纯天然蜂蜡,既能保护竹丝,又能提升光泽,您平时用湿布擦拭就行,不用特意保养。”

“太贴心了!”刘女士伸手抚摸着屏风上的竹丝,手感温润光滑,“这细节做得也太好了,每一根竹丝都编得那么整齐,没有一点瑕疵。王爷爷,陈老板,真的太感谢你们了,你们的手艺真是名不虚传。”

王爷爷笑着说:“您满意就好,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刘女士拿出手机,不停地给屏风拍照,还发了朋友圈。“我要让我的朋友们都看看,这么漂亮的竹编屏风,以后有需要,我一定推荐你们家。”她转头对丈夫说,“快,咱们把屏风抬上车,回家赶紧装上,我都等不及想看看它放在客厅里的样子了。”

张强和赵磊主动帮忙,小心翼翼地把屏风抬到了刘女士的车上。“刘女士,您路上小心,要是有任何问题,随时给我们打电话。”陈屿叮嘱道。

“好的好的!”刘女士笑着说,“以后我还会来光顾的,说不定还会定制其他的竹编作品呢!”

送走刘女士,大家心里都暖暖的。“看到刘女士这么喜欢,我觉得再辛苦也值得了。”孙晓说道,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这就是做手艺的乐趣。”王爷爷说道,“用自己的双手,做出让客户满意的作品,这种成就感,是什么都换不来的。”他转向陈屿,“现在屏风交付了,咱们可以集中精力做郑女士的挂画了。小陈,你把挂画的设计图纸拿出来,咱们再商量一下细节。”

陈屿点点头,从屋里拿出挂画的设计图纸,铺在石桌上。“郑女士的挂画宽两米,高一米二,横向构图。主荷叶放在中间偏左的位置,旁边点缀几片小荷叶,荷花放在主荷叶的右上方,月亮在右上角,水纹从左下角延伸到右上角,这样整个画面就有了流动感。”他指着图纸,“颜色和屏风保持一致,以绿色和白色为主,素雅大气。”

“这个布局没问题。”王爷爷说道,“但挂画和屏风不一样,屏风是立体的,挂画是平面的,咱们要在平面上做出层次感,难度更大。”他顿了顿,“主荷叶可以用四层竹丝叠加,比屏风的主荷叶多一层,这样层次感更突出。”

“这个主意好!”陈屿点点头,“四层竹丝叠加,确实能让主荷叶更立体。那荷花呢?要不要也多一层竹丝?”

“荷花不用,三层就够了。”王爷爷说道,“荷花要显得轻盈,四层太厚重了,反而失去了美感。咱们可以把荷花的花瓣编得更舒展一些,让它看起来更飘逸。”

孙晓补充道:“我觉得可以在水纹里加几根银色的细竹丝,灯光照下来,会有波光粼粼的感觉,更符合‘荷塘月色’的意境。”

“这个想法太棒了!”林晚点点头,“银色竹丝和浅灰色竹丝搭配,水纹会更灵动。我之前在李老板那里看到过银色竹丝,咱们可以联系他买一点。”

“好,我现在就给李老板打电话。”陈屿立刻拨通了李老板的电话,“李老板,您好,我想向您买一点银色的细竹丝,您那里有吗?”

“有啊!”电话那头传来李老板爽朗的声音,“小陈,你要多少?我这里有一批优质的银色竹丝,是专门用来做装饰的,颜色纯正,韧性也好。”

“大概需要两捆,您看够吗?”陈屿说道。

“够了够了,你明天过来取吧,我给你留着。”李老板说道。

挂了电话,陈屿笑着说:“搞定了,李老板那里有银色竹丝,明天我去取。”

“太好了!”孙晓高兴地说,“有了银色竹丝,水纹肯定会更漂亮。”

乐乐举着小手说道:“我想试试编挂画的小荷叶!屏风的小荷叶我没编够,挂画的小荷叶我要编得更漂亮。”

“没问题!”王爷爷笑着说,“等材料准备齐了,就让你编小荷叶。不过你要答应我,编的时候一定要静下心来,不能马虎。”

“我知道啦!我一定认真编!”乐乐用力点点头,眼里满是期待。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开始全力推进挂画的制作。陈屿和王爷爷负责主荷叶和月亮的编织,孙晓负责荷花,林晚负责水纹,张强和赵磊负责框架和边框,乐乐则负责小荷叶的编织。

陈屿先将四根深绿色竹丝固定在框架上,作为主荷叶的底层。“王爷爷,您看这底层的竹丝,间距是不是太宽了?”他指着框架上的竹丝,“要不要再加密一点?”

王爷爷走过去看了看:“是有点宽,主荷叶要厚重一点,底层的竹丝间距要均匀,每厘米两根竹丝,这样打底才扎实。”他拿起一根竹丝,“我帮你重新固定,你看好间距。”

王爷爷的动作精准无比,很快就把底层的竹丝固定好了。“现在可以开始编第一层了,用‘密编法’,每厘米绕四圈,这样底层才牢固。”

陈屿点点头,拿起深绿色竹丝,开始编织主荷叶的第一层。有了编屏风的经验,他的动作熟练了很多,每一圈都整齐均匀,力度也恰到好处。

孙晓那边已经开始编荷花了。她把三根白色竹丝固定在框架上,作为荷花的底层。“王爷爷,您看这荷花的经线,间距是不是太窄了?”她指着框架上的竹丝,“窄了的话,花瓣会显得拥挤。”

王爷爷走过去看了看:“确实有点窄,每根经线之间的距离保持一厘米,这样花瓣编出来才舒展。”他帮孙晓调整了经线的间距,“现在可以开始编了,记住,花瓣的弧度要自然,不能太生硬。”

林晚则在准备水纹的材料。她把浅灰色竹丝、深灰色竹丝和银色竹丝按比例搭配好,整齐地摆放在一旁。“张强,你帮我把这些竹丝剪成长度相同的小段,每段八十厘米,谢谢。”

“好嘞!”张强拿起剪刀,认真地剪着竹丝,“林晚姐,你放心,每段都剪得一样长,不会出错。”

乐乐则在一旁认真地编着小荷叶。她学着王爷爷的样子,把三根浅绿色竹丝固定在框架上,然后小心翼翼地绕着竹丝。“林晚姐,你看我编的小荷叶,是不是有自然卷边的感觉?”她举着编好的小荷叶,脸上满是期待。

林晚走过去看了看,笑着说:“编得真好看!卷边的感觉很自然,比我第一次编的好多了。继续加油,争取编得更好!”

乐乐受到了鼓励,更加认真地编了起来。虽然动作还很稚嫩,但每一下都很用心。

傍晚的时候,陈屿的主荷叶已经编了两层,深绿色的竹丝层层叠加,层次感已经初步显现。“王爷爷,您看这两层编得怎么样?”他指着主荷叶,“是不是还要再调整一下间距?”

王爷爷走过去看了看,点点头:“不错,间距很均匀,力度也一致。第三层用浅绿色竹丝,编的时候稍微松一点,让它和底层形成对比,层次感更突出。”他顿了顿,“第四层用最细的深绿色竹丝,勾勒出叶脉,这样主荷叶就更逼真了。”

孙晓的荷花也编了大半,白色的花瓣层层叠叠,舒展得恰到好处。“王爷爷,您看这荷花,是不是再补几根浅黄色的细竹丝?让花蕊更饱满。”

“可以,补三根就行,多了反而显得杂乱。”王爷爷说道,“补的时候要轻轻的,别把花瓣弄歪了。”

林晚的水纹也开始编织了。她把浅灰色竹丝、深灰色竹丝和银色竹丝穿插在一起,编织出波浪的形状。“你们看,银色竹丝果然很亮眼,水纹一下子就生动起来了。”她笑着说,手里的竹丝飞快地穿梭着。

张强和赵磊的框架也快做好了。他们用木质框架,没有做复杂的装饰,保持简约大气的风格,这样更能突出挂画的主体图案。“陈哥,框架快做好了,明天就能把编织好的图案固定在框架上。”赵磊说道。

大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院子里只有竹丝摩擦的轻微声响,和谐而温馨。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院子里,照亮了大家专注的脸庞,也照亮了那幅正在编织中的“荷塘月色”挂画。

“今天就到这里吧,大家都辛苦了。”王爷爷看了看天色,说道,“明天继续,争取早日把挂画编完,不辜负郑女士的信任。”

大家点点头,收拾好工具和材料,各自回家休息。院子里,那幅未完成的挂画静静地挂在框架上,虽然还没完工,但已经能看出它的素雅与大气。老巷竹编的匠人们,用他们的双手和匠心,一点点勾勒着这幅美丽的画卷,也一点点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温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