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天问:大秦末路 > 第44章 新安杀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联军浩浩荡荡向西进军,行至新安(今河南渑池东)地界时,脚步不得不停下。此地南依秦岭,山势陡峭,峡谷纵横,仅一条狭窄的驿道可供通行,地势极为险要。司马欣与董翳率领的降卒部队因人数众多,行军队列拉得过长,卡在峡谷中动弹不得,项羽只得下令全军在此扎营休整,待降卒部队整顿完毕后再继续前进。

然而,新安的险峻地势,却成了压垮降卒情绪的最后一根稻草。连日来遭受的羞辱、对未来的恐惧、对家人的担忧,早已在降卒心中积压了巨大的怨气,而狭窄的峡谷地形更让他们感到压抑与绝望 —— 仿佛被困在牢笼中,随时可能面临灭顶之灾。就在扎营的当晚,降卒中的不满情绪彻底爆发,竟发生了数百人规模的集体逃亡事件!

逃亡的降卒们趁着夜色,试图翻越秦岭山脉,逃回关中。尽管负责看守的楚军兵士反应迅速,追回了大部分逃亡者,但仍有数十人趁乱逃脱,消失在深山之中。此事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联军中掀起轩然大波 —— 降卒集体逃亡,不仅暴露了军纪的涣散,更让诸侯将领们坚信 “秦卒心怀异志,不可信任”,恐慌与愤怒的情绪迅速蔓延。

次日清晨,项羽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升帐议事。中军大帐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让人窒息。项羽高坐主位,面色铁青,目光扫过帐内诸侯将领,眼中的怒火几乎要喷发出来。诸侯们见状,纷纷趁机进言,要求严惩降卒。

“上将军!” 赵国将领率先开口,声音带着激动,“秦吏卒尚有二十万之众,如今人心不服,怨言不断,甚至敢集体逃亡!若等我军至关中,他们一旦不听号令,甚至倒戈相向,我军必陷入危局!不如趁此时机,将他们全部击杀,以绝后患!”

“此言极是!” 燕国将领立刻附和,眼中满是恨意,“这些秦狗昔日欺压我六国百姓,双手沾满鲜血!如今虽归降,却仍心怀不轨,养着他们如同养虎为患!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上将军切勿再犹豫!”

其他诸侯将领也纷纷响应,有的痛斥秦降卒 “忘恩负义”,有的强调 “粮草难继,无法养活二十万降卒”,有的则以 “为巨鹿战死的弟兄报仇” 为由,主张对降卒动手。帐内一片喊杀之声,杀气腾腾,仿佛下一秒就要冲向降卒营地。

范增站在一旁,始终沉默不语,眉头紧锁,花白的胡须微微颤抖。他深知屠杀降卒会留下千古骂名,也会彻底激化秦人与诸侯的矛盾,但他也明白,二十万降卒确实是巨大的隐患,如今诸侯怨声载道,粮草日益紧张,若不解决,联军很可能先从内部崩溃。他张了张嘴,想劝项羽再做考虑,却最终还是闭上了嘴 —— 他知道,此刻的项羽,早已被愤怒与压力冲昏了头脑,任何劝阻都可能无济于事。

项伯站在范增身旁,脸上满是犹豫,欲言又止。他既担忧降卒哗变会危及联军,又不忍看到二十万无辜性命惨遭屠戮,几次想开口求情,却在接触到项羽冰冷的目光后,又将话咽了回去。

项羽坐在主位上,面沉如水,听着诸侯们的呼喊,眼中的戾气越来越盛。他的脑海中,不断闪过叔父项梁战死的画面 —— 项梁正是被章邯率领的秦军击败,最终力竭身亡;闪过巨鹿之战中,楚军将士浴血奋战的场景 —— 多少江东子弟长眠在巨鹿城外,皆是拜秦军所赐;闪过诸侯们怨愤的脸庞,闪过粮官一次次禀报 “粮草不足” 的焦虑,更闪过那二十万降卒如同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般的状态 —— 他们的不满、恐惧、怨恨,早已成了联军内部最大的威胁。

“够了!” 项羽猛地站起身,右手重重拍在案几上,案上的酒爵、竹简纷纷震落,帐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他深吸一口气,眼中最后一丝犹豫被冰冷的决绝取代,一字一句地下达了命令:“传我号令!今夜三更,楚军主力与愿参战的诸侯军,突袭秦降卒营地!凡抵抗者,格杀勿论!”

“诺!” 诸侯将领们齐声应和,脸上露出兴奋的神色,纷纷转身离去,准备执行命令。范增看着项羽的背影,眼中满是惋惜,却最终还是无奈地叹了口气;项伯则面色苍白,默默退到一旁,不敢再看项羽的眼睛。

是夜,新安的夜空格外漆黑,只有几颗稀疏的星星在云层中闪烁。三更时分,随着一声清脆的号角声响起,早已埋伏在降卒营地周围的楚军与诸侯军,突然发起了袭击!他们手持利刃,如同饿狼般冲入毫无防备的降卒营地,逢人便杀!

惨剧就这样发生了。秦降卒们大多还在睡梦中,被突如其来的喊杀声惊醒时,早已来不及反抗 —— 他们的兵器早已被统一收缴,存放在营地另一侧,此刻手无寸铁,只能任由联军士兵宰割。哭喊声、求饶声、咒骂声、兵刃入肉的 “噗嗤” 声、骨骼断裂的 “咔嚓” 声,交织在一起,响彻新安的夜空,让人毛骨悚然。

鲜血顺着营地的沟壑流淌,在低洼处汇成一片片暗红色的血泊,甚至染红了附近的溪流;尸体层层叠叠地堆积着,有的身首异处,有的被开膛破肚,景象惨不忍睹。少数试图反抗的降卒,很快便被淹没在联军的刀光剑影中,连一丝浪花都未曾掀起。

嫪十七被营地内巨大的喧嚣惊醒,他匆忙披上外衣,冲出自己的营帐。眼前的景象,让他瞬间浑身冰冷,胃里翻江倒海 —— 火光映照下,到处都是挥舞着兵器的联军士兵,到处都是倒在血泊中的降卒,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让人几乎窒息。他虽然早从历史记载中知道 “新安坑卒” 的惨剧,知道这二十万降卒最终的命运,可当亲眼目睹(哪怕只是远远看到)这人间地狱般的场景时,依然感到无比的震撼与生理性的不适。他忍不住后退几步,靠在营帐的柱子上,双手微微颤抖,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 有对降卒的同情,有对战争残酷的恐惧,也有对项羽狠绝的忌惮。

项羽站在营地高处的山坡上,冷漠地注视着下方的屠杀。火光映照着他棱角分明的侧脸,如同铁铸的雕像般,没有丝毫表情。他的手中握着那柄伴随他征战多年的长剑,剑身上沾染的鲜血在火光下泛着诡异的红光。他看着那些曾经的敌人倒在血泊中,看着诸侯将领们兴奋地指挥士兵杀戮,眼中没有丝毫怜悯,只有一片冰冷的死寂 —— 或许在他看来,这是解决隐患的唯一办法,是为叔父和战死的楚军子弟报仇的必然选择。

范增站在项羽身后的阴影里,苍老的脸上满是疲惫与沉重。他看着下方的惨状,嘴唇动了动,最终还是没有说话,只是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 —— 这声叹息,消散在喧嚣的夜风中,带着无尽的无奈与惋惜,仿佛在为这场惨剧哀悼,也仿佛在为项羽的未来担忧。

天快亮时,屠杀终于结束。新安的峡谷中,二十万秦降卒几乎全部遇害,只有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因被软禁在楚营中,幸免于难。联军士兵们开始清理战场,将尸体拖到峡谷深处的大坑中掩埋,试图掩盖这场血腥的屠杀。然而,那弥漫在空气中的血腥味,那刻在幸存者心中的恐惧,却永远无法消散。

新安坑卒,这场秦末战争中最惨烈的屠杀之一,不仅彻底摧毁了秦廷最后的有生力量,也为项羽日后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 关中百姓得知二十万降卒惨遭屠戮后,对项羽恨之入骨,这也成为刘邦后来能在关中立足、得到百姓支持的重要原因。而嫪十七站在清晨的寒风中,看着远处被鲜血染红的土地,心中清楚,这场惨剧,只是楚汉相争大戏的一个序幕,更残酷的斗争,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