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天问:大秦末路 > 第227章 巫医之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小帐篷内,空间狭小而陈设简单。一张简陋的木床,一个矮脚的木桌,墙角堆放着几个装着干草药的皮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混杂着泥土、干草和某种不知名植物的、清苦而安神的香气。

一个身着陈旧皮袍、头发花白如雪的老妪,正背对着门口,坐在一张小凳上,用一个石杵在一个石臼里不紧不慢地捣着药。那“笃、笃”的声音,在这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而富有节奏。

当阿兰娜掀开帐篷的门帘,带着一个浑身浴血、气息危险的陌生汉人进来时,那“笃、笃”的声音戛然而止。

老妪转过身,她那双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深刻的皱纹,如同干涸的河床。她的眼神,起初如同草原上警惕的母狼,锐利而充满了审视。但当她的目光,落在陈恪背后那道被血污覆盖、依旧在向外渗着血的狰狞伤口上时,那份警惕迅速被一种职业性的凝重所取代。她皱起了眉头,浑浊的眼中闪过些许不忍与了然。

“婆婆,他受伤了。”阿兰娜拉着老妪的衣角,用她们部族的语言小声说道。

陈恪看着眼前的老妪,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他只会几句在边境斥候间流传的、最简单的胡语词汇,比如“水”、“食物”、“谢谢”,根本无法解释自己的处境。

老妪显然也看出了这一点。她没有说话,只是用下巴指了指那张木床,示意陈恪坐下。

陈恪依言坐下,这个简单的动作,却让他疼得额头瞬间布满了冷汗。

老妪颤巍巍地站起身,走到一盆清水旁,用一块干净的布巾浸湿,然后走到陈恪身后。她没有立刻处理伤口,而是先用那微凉的布巾,小心翼翼地擦拭着伤口周围的血污。她的动作,轻柔而稳定,与她的年龄完全不符。

检查完伤口后,她走回桌边,从石臼里倒出一些墨绿色的、散发着奇异清香的捣碎草药,均匀地敷在了陈恪的伤口上。

草药敷上的瞬间,一阵清凉之意,如同山间的清泉,瞬间渗透了皮肉,直抵骨髓。那股持续不断的、如同火烧火燎般的剧痛,竟在这清凉的包裹下,奇迹般地缓解了不少。陈恪紧绷的身体,不由自主地放松了下来。

随后,老妪又从一个陶罐里倒出一碗黑褐色的、气味刺鼻的药汁,递给了他。

陈恪看着那碗药,没有丝毫犹豫,接过来,一饮而尽。药汁极苦,带着一股泥土的腥气,但入腹之后,却化作暖流,缓缓地流向四肢百骸,让他那因失血而冰冷的身体,恢复了一丝暖意。

他放下碗,对着老妪,深深地低下头,用最真诚的语气,说出了他此刻唯一能表达的感谢:“谢谢。”

通过阿兰娜那磕磕绊绊、词汇量极其有限的翻译,陈恪总算明白了眼前的状况。这位老妪,是部落的巫医,名叫苏迪。而这个小女孩,是她的孙女,名叫阿兰娜。阿兰娜的父母,在一次被大部落劫掠的冲突中丧生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

这个部落,确实如陈恪所料,是依附于匈奴的一个小部族,常年生活在贫瘠的山地,靠放牧和狩猎为生。他们很弱小,时常要向匈奴王庭或是一些强大的部族缴纳贡品,稍有不慎,便会招来灭顶之灾。因此,他们对陌生人虽然保持着警惕,但骨子里却不愿多惹事端,只求能在这片严酷的土地上,卑微地活下去。

陈恪从怀里,摸出了一小块用油布包着的银子,这是他身上最后一点值钱的东西了。他将银子放在桌上,推向苏迪,作为酬谢。

苏迪却摇了摇头。她伸出枯瘦的手指,将银子推了回来。然后,她指了指陈恪,又指了指帐篷外那片深沉的夜色,表情严肃而坚决。她的意思很明显:她救他,是出于医者的本心,但她不能收留他。他必须尽快离开,以免给这个弱小的部落,招来杀身之祸。

陈恪明白其中的利害。他一个被匈奴左贤王通缉的要犯,留在这里,就等于是在这个部落头顶上悬了一把随时可能落下的利剑。他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并准备在天亮之前,就悄然离去。

然而,就在他准备起身告辞的时候,一直安静地待在一旁的阿兰娜,却对他怀中那枚因为动作而滑落出一角的“墟”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孩子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枚看似平平无奇的黑色令牌,眼神中充满了纯粹的好奇。她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令牌的主人,是一个刚刚才从死亡线上爬回来的、危险的陌生人。

她伸出小小的手指,指着那枚令牌,用她那带着浓重口音、却异常清晰的汉语,好奇地问道:

“那个……什么?黑色的石头……好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