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让你荒野求生:你震惊了全世界 > 第144章 寻更多矿脉 / 种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红柳沟的两天时间里,队员们共采集到 12 种沙生植物的种子,其中包括 3 种此前未被记录的珍稀品种:除了沙冬青,还有 “沙漠鸢尾”—— 花瓣呈淡紫色,种子具有休眠特性,需要特定的温度和湿度才能萌发;以及 “盐生草”—— 能在高盐碱土壤中生长,可用于改良盐碱地。李娜将每种种子都分成两份,一份用于即时检测,一份密封保存:“回去后要对这些种子进行基因测序,分析它们的抗逆性特征,为农业科研提供数据支持。”

就在勘探队准备返程时,卫星通讯终端突然收到沙尘暴预警 —— 未来 6 小时内,红柳沟将遭遇强沙尘暴,风速可达 12 级,能见度不足 10 米。“必须立刻搭建临时避难所!” 林舟当机立断,队员们迅速行动起来:用越野车围成一个圈,车顶朝向沙尘暴来的方向,形成一道防风屏障;再将防水帆布展开,固定在车架上,搭建出一个临时的 “避风棚”;同时将采集到的矿物样本、植物种子转移到棚内,用重物压住,防止被风沙吹走。

沙尘暴来得比预想中更猛烈。狂风呼啸着席卷而来,沙丘在风中移动,发出沉闷的声响;沙尘像无数细小的刀子,打在防沙服上噼啪作响,能见度瞬间降至不足 5 米,连近在咫尺的越野车都变得模糊不清。棚内的队员们紧紧抓住固定绳,防止帆布被风掀翻;医疗队员则时刻关注大家的身体状况,为出现头晕、恶心症状的队员提供吸氧和药物。

“不好!种子储藏箱被风吹开了!” 混乱中,李娜突然喊道。大家循声望去,只见装有沙冬青种子的低温储藏箱被风沙推动,箱盖已经松动,种子随时可能散落。林舟立刻抓起防沙镜,顶着狂风冲了出去 —— 风沙迷得他睁不开眼睛,只能靠触觉摸索着靠近箱子,用身体挡住风沙,双手紧紧扣住箱盖,一点点将箱子拖回棚内。回到棚内时,林舟的防沙服已被沙尘灌满,脸上、头发上全是沙子,但他手中的储藏箱始终紧紧抱着,种子一颗未少。

“太险了!要是这些种子丢了,咱们这趟就白来了。” 李娜一边检查种子,一边后怕地说。林舟擦了擦脸上的沙尘,笑着说:“这些种子是赤漠的‘宝藏’,咱们就算拼了命也要保护好。”

沙尘暴持续了 4 个小时才逐渐减弱。当风停沙落,队员们走出避难所时,眼前的景象已面目全非 —— 越野车被沙尘覆盖,只露出车顶的天线;原本整齐的红柳林,有不少枝条被折断;地面上的采样标记也被风沙掩埋。大家立刻开始清理工作:擦拭车辆、修复设备、重新标记采样点,确保采集到的资源和数据不受损失。

历经 5 天的探索,勘探队终于带着丰硕的成果返回基地。当越野车驶入营地时,等候在门口的队员们纷纷围上来,看着车厢内满满的收获 ——200 公斤高纯度铁矿样本、15 种沙生植物种子(其中 3 种为珍稀品种)、详细的矿脉分布图和土壤检测报告,所有人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黑石峡谷的铁矿脉储量大、纯度高,还伴生钒元素,咱们计划下个月组建采矿队,开始小规模开采,预计每月能新增铁矿供应 300 公斤,通过万倍具现后,能为国内提供 3000 吨高纯度铁矿,满足特种钢材生产的需求。” 林舟在营地议事会上汇报勘探成果,屏幕上展示着矿脉的雷达图像和样本检测数据,“而采集到的植物种子,尤其是沙冬青、沙漠鸢尾,将送往国内农业科研机构,进行基因培育和品种改良,未来有望成为西北荒漠治理的新物种。”

地质工程师老张补充道:“我们还在铁矿脉附近发现了地下水的痕迹,虽然水量不大,但通过钻井技术可以抽取利用,这为后续采矿队的驻留提供了水源保障。同时,矿脉周边的土壤适合种植沙棘,咱们可以在那里建立‘采矿 - 种植’复合基地,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植物学家李娜则带来了更令人振奋的消息:“初步检测发现,沙漠鸢尾的种子含有一种特殊的多糖成分,具有很强的保水性,要是能将这种成分提取出来,加入到土壤改良剂中,就能进一步提高沙漠土壤的保水率,这对农业技术推广来说是重大突破!”

勘探成果很快通过卫星传回国内,引发相关领域的高度关注。国家钢铁集团立刻派出专家团队,计划与基地合作开展铁矿深加工研究;农业农村部则表示,将投入专项基金,用于珍稀植物种子的培育和推广。“赤漠勘探队的这次探索,为我国极端环境资源战略注入了新的动力,不仅扩大了资源供给,还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 总部在回复中这样评价。

夕阳下,林舟站在基地的了望塔上,看着队员们将铁矿样本送入冶炼区,将植物种子存入低温实验室,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这次探索只是一个开始 —— 赤漠广袤的土地上,还隐藏着更多未被发现的资源,等待着他们去开拓。未来,勘探队还将向赤漠的更深处迈进,寻找更多的矿脉、更珍稀的种子,为国家的资源安全和技术发展,筑起一道坚实的 “赤漠屏障”。

“下一站,咱们去西北方向的‘盐滩洼地’,卫星显示那里可能存在钾盐矿 —— 钾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钾肥原料,要是能找到,就能为国内的粮食安全再添一份保障。” 林舟指着地图上的新标记,眼中闪烁着开拓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