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红星村的小麦收割完没几天,林舟就带着张磊和老王去村里回访。刚走到村口,就听到一阵沉闷的机器轰鸣声,顺着声音望去,只见晒场上堆着小山似的麦垛,几名村民正围着一台老旧的柴油碾米机忙碌,机器旁的老周擦着额头的汗,脸上满是焦急 —— 这台碾米机用了快十年,时不时就出故障,今天刚碾了两袋小麦,又停了下来。

“老周,怎么了?机器又坏了?” 林舟快步走过去,看着村民们手忙脚乱地检查机器,柴油味混着麦糠的气息扑面而来。老周无奈地叹了口气:“可不是嘛,这机器早就该换了,可新的碾米机太贵,村里凑不出钱。现在小麦收了,要是不能及时碾成米,堆在晒场里受潮发霉,今年的收成就要打水漂了。”

林舟蹲下身,看着机器里卡住的麦秸秆,心里琢磨起来:村里有稳定的水力资源,引水渠的水流常年不断,要是能利用水力制作一台水车,再配套碾谷设备,不仅能解决碾谷难题,还能节省柴油成本,环保又实用。他转头对张磊和老王说:“咱们能不能设计一台水力水车,带动碾谷机运转?引水渠的水流速度和落差都够,应该能满足需求。”

老王眼睛一亮,立刻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画了起来:“可行!水力水车的原理不复杂,咱们可以做一台直径 5 米的立式水车,安装在引水渠的分流口,利用水流冲击水车叶片带动转轴,再通过齿轮传动连接碾谷机,这样不用油不用电,就能实现自动碾谷。”

张磊也补充道:“水车的叶片和支架要用万倍特种钢材制作,耐腐蚀还结实,能用十几年。而且要在水车旁设计一个调节闸门,根据水流速度调整水车的转速,确保碾谷机稳定运行。”

老周听着他们的讨论,激动得手都抖了:“真能用水碾谷?那可太好了!这样咱们就不用再靠这台老机器了,还能省下不少柴油钱!” 林舟拍了拍他的肩膀:“您放心,我们回去就开始设计,争取半个月内把水车和碾谷机做出来。”

回到基地,林舟立刻组建了 “水力碾谷设备研发小组”,由老王担任组长,负责水车和碾谷机的设计;张磊负责场地勘测和安装位置确定;李虎负责材料准备和施工搭建;老郑则联系红星村,提前清理引水渠分流口的场地,为安装做准备。

老王的技术组很快就完成了设计图纸:水车采用立式结构,直径 5 米,共有 12 片叶片,每片叶片宽 0.8 米,用万倍特种钢材焊接而成,表面做了防腐处理;转轴采用实心不锈钢,两端安装轴承,减少摩擦损耗;碾谷机分为脱粒、筛选、碾米三个部分,通过齿轮与水车转轴连接,转速可通过调节闸门控制在每分钟 30 转,正好适合小麦碾谷。

图纸确定后,技术组开始用万倍具现技术生产零部件。不到三天,水车的叶片、支架、转轴,还有碾谷机的脱粒滚筒、筛选网、碾米砂轮等零部件就全部生产完成,堆放在基地的空地上,闪着金属的光泽。李虎带领防御组队员,用卡车将零部件运到红星村的引水渠分流口,开始现场组装。

安装水车时,队员们遇到了一个难题:水车的转轴需要固定在渠壁两侧,可渠壁是混凝土结构,打孔难度很大。张磊看着渠壁,突然想到了万倍合金钻头 —— 这种钻头的硬度是普通钻头的 10 倍,能轻松穿透混凝土。他立刻让基地送来两台万倍合金钻孔机,队员们只用了一个小时,就在渠壁两侧钻好了直径 20 厘米的孔,顺利将转轴固定好。

接下来的几天,队员们有条不紊地组装水车叶片、安装齿轮传动系统、搭建碾谷机房。老周和村民们也主动过来帮忙,搬零件、递工具,晒场上一派热闹景象。当最后一片水车叶片安装完成,老王打开调节闸门,清澈的水流顺着分流口冲向水车叶片,水车缓缓转动起来,转轴带动齿轮转动,碾谷机发出平稳的 “嗡嗡” 声,所有人都欢呼起来。

“成功了!成功了!” 老周激动地拉着林舟的手,声音都有些哽咽,“以后咱们碾谷再也不用愁了,这真是帮了咱们村的大忙啊!” 林舟笑着说:“咱们现在就试试碾谷效果。” 村民们立刻搬来一袋小麦,倒入碾谷机的进料口,小麦经过脱粒、筛选、碾米,不到十分钟,就从出料口流出了洁白的大米,颗粒饱满,没有碎米。

“太好了!这米比机器碾的还好!” 李大爷抓着一把大米,激动地说,“而且一点柴油味都没有,吃起来肯定香!” 从那天起,红星村的水力碾谷设备正式投入使用,每天能碾谷 500 公斤,不仅满足了村里的需求,周边向阳村、东风村的村民也推着小麦来碾谷,老周还特意在碾谷机房旁挂了块牌子,写着 “水力碾谷站”,方便大家找到。

为了让更多村庄受益,林舟决定在周边有条件的村庄推广水力碾谷设备。他让技术组优化设计,制作了小型化的水力水车和碾谷机,适合小流量的水渠使用;张磊带领勘探组,为每个村庄勘测合适的安装位置,确保水流条件满足需求;李虎则组织施工队伍,上门为村庄安装设备,还手把手教村民使用和维护。

半个月后,东风村的水力碾谷站也建成了。村支书握着林舟的手说:“太感谢你们了!以前咱们村碾谷要拉到十几公里外的镇上,来回要半天时间,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碾谷,又快又好,还不用花钱!”

随着水力碾谷设备的推广,基地又开始琢磨水车的其他用途。老王的技术组在水车的转轴上加装了一台小型发电机,不仅能带动碾谷机,还能发电供碾谷机房照明和村民手机充电;张磊则在水车旁修建了一个小型蓄水池,利用水车转动带动水泵,将蓄水池的水抽到村里的果园,用于灌溉果树。

这天,林舟再次来到红星村的水力碾谷站,看到村民们正排队碾谷,脸上满是笑容。老周递过来一碗刚煮好的米饭:“林队长,你尝尝,这就是用水力碾谷机碾的米,特别香!” 林舟接过碗,尝了一口,米饭软糯香甜,满口都是谷物的清香。

“老周,咱们接下来还可以在水车旁建一个饲料加工机,把麦糠加工成饲料,给村民们喂牛羊,这样小麦的利用率就更高了。” 林舟放下碗,对老周说。老周连连点头:“好啊好啊,有你们帮忙,咱们村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夕阳西下,引水渠的水流冲击着水车叶片,水车缓缓转动,带动碾谷机发出平稳的声响,与村民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温馨的乡村图景。林舟站在碾谷站旁,看着这一切,心里满是欣慰 —— 一台小小的水车,不仅解决了村民的碾谷难题,还带动了农业产业链的发展,让水力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他知道,这只是水力资源利用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