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让你荒野求生:你震惊了全世界 > 第226章 万倍农具提耕作效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6章 万倍农具提耕作效率

赤漠的六月,晨光刚把沙地染成浅金色,320 亩耕种区的田埂上就挤满了人。基地的五台万倍技术改良铁犁整齐排列,犁铧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旁边还停着两台旋耕机、一台播种机,机身侧面印着 “赤漠农业专用” 的字样 —— 这是老王团队花了半个月时间,针对沙地特性改造的全套耕作农具,今天要正式投入翻耕作业,为 “漠麦 1 号” 和野生沙棘的大规模种植做准备。

“以前用普通铁犁翻沙土地,半天只能翻一亩,还总出现犁铧卡沙、深耕不够的问题。” 李虎拍着改良铁犁的犁架,对围过来的村民们说,“这台万倍铁犁,犁铧用的是万倍合金,硬度比普通钢材高 5 倍,不怕沙粒磨损;犁架加了减震弹簧,能适应沙地的起伏地形;最关键的是深耕深度能调到 30 厘米,正好能把改良剂和沙土充分混合,为种子创造最佳生长环境。”

老周蹲下身,手指划过锋利的犁铧,又摸了摸犁架上的弹簧,眼里满是好奇:“这犁真能比以前快?咱们村以前种十亩地,翻耕就得请五个人干三天,现在有了这机器,能省多少力气啊!” 张磊笑着回应:“不仅快,还省人力!一台万倍铁犁配一台拖拉机,一天能翻 20 亩地,五台机器同时作业,320 亩地三天就能翻完,比人工快十倍还多!”

翻耕作业在林舟的一声令下正式开始。五台拖拉机牵引着万倍铁犁,在田埂上排成一列,缓缓驶入耕种区。第一台铁犁的驾驶员是小李,他握着方向盘,眼睛盯着仪表盘上的深耕深度显示 —— 屏幕上的数字稳定在 30 厘米,犁铧切开沙地时,没有出现丝毫卡顿,翻起的沙土均匀地铺在两侧,改良剂与深层沙土的混合痕迹清晰可见。

“快看!这翻出来的土多匀!” 村民们跟在铁犁后面,看着松散透气的沙土,忍不住发出赞叹。以前人工翻耕时,总会出现深浅不一的情况,有的地方只翻了 10 厘米,有的地方却翻出 40 厘米,导致改良剂分布不均;而万倍铁犁靠着精准的液压控制系统,每一寸土地的深耕深度都相差不超过 2 厘米,翻出的土块大小也基本一致,不用再人工碎土。

可作业到耕种区边缘时,第一台铁犁突然停了下来。小李跳下车,检查后发现,犁铧下方卡了一块半尺见方的砾石,虽然没损坏犁铧,但挡住了前进的路。“要是普通犁,这砾石得靠人搬,耽误不少时间。” 小李笑着从工具箱里拿出一个小巧的液压千斤顶,这是万倍技术制作的便携工具,重量只有 5 公斤,却能顶起 500 公斤的重物。他把千斤顶放在砾石下方,轻轻按下按钮,砾石就被顶了起来,小李轻松地将其搬到田埂边,前后只用了两分钟。

“这工具太实用了!” 老周看得眼睛发亮,“以前在地里遇到砾石,得两三个人抬,现在一个人两分钟就搞定,这万倍技术真是帮了大忙!” 张磊趁机介绍:“不仅是千斤顶,咱们这套农具里的所有配件都是万倍技术做的 —— 旋耕机的刀片能自动调节角度,遇到硬土就加大旋转力度;播种机的排种器能精准控制每穴种子数量,误差不超过 1 粒;就连拖拉机的轮胎,都是防沙耐磨的万倍橡胶,在沙地上行驶不会陷车。”

第二天,旋耕机开始进场作业。两台旋耕机跟在铁犁后面,将翻耕后的沙土进一步打碎、整平。旋耕机的刀片每分钟旋转 300 转,在沙地上留下细密的纹路,不仅让土壤更疏松,还能将地表的杂草根茎切碎,防止杂草与作物争夺养分。负责旋耕机作业的队员小张,通过驾驶室里的显示屏,实时查看旋耕深度和土壤湿度:“根据传感器数据,现在的土壤疏松度正好适合播种,再旋耕一遍就能达到最佳状态。”

村民们也没闲着,他们拿着万倍技术制作的轻便耙子,跟在旋耕机后面,将零星的碎石和杂草捡干净。这种耙子用万倍碳纤维制作,重量只有普通耙子的三分之一,村民们举着耙子干活,半天都不觉得累。“以前用木耙子,干一会儿胳膊就酸了,现在这耙子轻得很,一天能捡两亩地的碎石!” 村民李大爷一边耙地,一边笑着说。

翻耕作业的第三天,播种机开始调试。老王带着技术组,在播种机的排种器里装入 “漠麦 1 号” 的种子,然后在试验田里进行试播。播种机缓缓前进,排种器均匀地将种子播入 3 厘米深的浅沟,覆土装置随后将沙土盖在种子上,镇压轮再轻轻压实。小张蹲在地里,扒开覆土查看:“每穴两粒种子,间距 15 厘米,深度 3 厘米,完全符合播种标准!”

林舟看着眼前忙碌的景象,心里满是感慨。以前在赤漠种庄稼,靠的是 “面朝黄土背朝天” 的人工劳作,效率低、成本高,还经常因为天气原因误了农时;现在有了万倍农具,从翻耕、旋耕到播种,全程机械化作业,不仅效率提升了十倍,还能保证耕作质量,为后续的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三天后,320 亩耕种区的翻耕作业全部完成。站在田埂上望去,整片土地平整得像一块绿色的地毯,细密的旋耕纹路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只等着播种机播下希望的种子。老周拉着林舟的手,指着这片土地说:“林队长,要是在以前,这么大的地,咱们全村人得干一个月,现在三天就完了!有了这些万倍农具,咱们赤漠的农业,再也不是‘靠天吃饭’了!”

夕阳下,万倍农具整齐地停在田埂上,犁铧、刀片在余晖中闪着光。张磊拿着作业记录,对林舟说:“这次翻耕,共节省人工成本 8 万元,耕作效率提升 12 倍,土壤疏松度达标率 100%,为‘漠麦 1 号’和沙棘的种植创造了最佳条件。接下来,咱们可以开始大规模播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