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 > 第270章 三步安民与狼烟四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0章 三步安民与狼烟四起

第二百一十二日

卯时(05:00-07:00)。

钟鹏举登上南门时,脚下的血污正顺着岩石的缝隙渗进泥土。上方峡州主城的炊烟已换成硝烟,他俯身捡起一块被炮火烧红的铁碎片,在掌心慢慢冷却,就像这五更天的雾,终将被朝阳驱散在峡江的涛声里。

此时钟剑平率领的二十艘运输船与荆州府(钟鹏举决定把江陵恢复荆州的古称)别驾黄霖从江陵调集的另外五十艘运输船到达南门码头。随船到达的还有一万名将士。

辰时(07:00-09:00)。

峡州城的晨光总比平原来得迟些。五更天的浓雾还没散尽,辰时的最后半个时辰第一缕阳光才勉强穿透西陵峡口的云层,在江面洒下细碎的金箔,把这座夹在虎牙山与荆门山之间的城池,从朦胧中揭开新的一页。

虽然昨晚三更半夜开始的战争结束得很快,但老百姓还是比以往开始营生来得晚一些。

老百姓在炮火沉寂了足足两个时辰之后才敢出门。他们看到发生过战斗的地方都冲洗过了并撒上石灰粉,清新的空气中依然掺杂着丝丝血腥味和硝烟味。

他们发现新的统治者的军队名叫“百姓军”,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

城南的码头最是热闹。昨晚战争的痕迹仍历历在目,但埠头和栈道都修好了。沿路洒满了石灰粉。

挑着菜筐的小贩踩着露水赶来,筐里的萝卜沾满泥,小白菜还裹着棉絮;渔妇们蹲在石阶上刮鳞剖鱼,银亮的鱼鳃在晨光中闪烁,鱼鳞簌簌掉进江里,引得小鱼围着石阶团团转。

商船码头泊岸的数百商船正解缆,船工们吆喝着起锚号子,麻绳摩擦木桩的“嘎吱”声里,船头的风帆被晨风鼓成半满,像一只只展翅的硕大灰鸟。钟鹏举免费为每艘商船提供一个冰窖并赠送一百斤冰鲜肉食。

码头上的铁匠铺已开了门,炉子里的火苗舔着黝黑铁砧,“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清脆地穿透晨雾,铁匠老张抡着大锤,正赶制修补船具和农具——他常抬头望向江面,眉头紧锁:“不知道新来的守将会不会比那个贪婪的谢胖子好一点。”

城西巷子里浮动着米粥香气。早点铺老板娘掀开蒸笼,白汽裹着糯米的甜香涌出,蒸笼上的峡州米糕木牌还凝着水珠。几个老百姓攥着铁钱来买早点。“今早粥熬得稠,多给我盛一勺!”一个年轻人笑道。

老板娘望着经过的一队黑甲巡逻士兵,却摇着头叹气往他碗里多添了半勺:“昨夜是不是谢胖子冲撞了天神?雷声滚到天光。”巷尾药铺刚挂出幌子,掌柜正用布擦拭门板上的杏林春暖,瞥见陌生的黑甲巡逻士兵走过,心里忐忑不安。

江面的薄雾渐渐散开,显露出对岸的嶙峋崖壁。崖壁上,有人正修复着古栈道;偶尔有飞鹰掠过崖顶,翅尖划过江面的碎金,惊得鱼群四散。

城墙垛口架着前膛炮和轰天炮,炮口覆着防雨油布。炮手萧炎和叶凡蹲在炮旁仔细检查,粗糙的手指抚过炮身上铜制的管状瞄准具。不远处的箭楼里,弓弩手正用油布擦拭连弩,三棱铁簇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锋芒,竟与码头袅袅的炊烟、巷弄里飘来的笑语,奇妙地交融在一起。

辰时过了一半(八九点钟)的峡州城,一半是烟火气,一半是兵戈声。晨光里的江水还在流,城墙还立着,人们在晨雾中生活、备战,仿佛这座城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一边挨着温柔的江,一边守着险峻的峡,在每一个清晨,等待新的太阳,也等待可能到来的风浪。

钟鹏举派出一百多队士兵骑着马敲锣打鼓告诉城内以及辖区内四个县的老百姓:开仓放粮,每家每户分粮食十石(一千四百斤,够一户五口之家食足七个月。)、冰冻鱼肉和猪肉十斤。老百姓目瞪口呆,这是前所未有的好事。

民以食为天。钟鹏举第一步就是给老百姓发粮分肉,安定人心。

第二步,钟鹏举宣布在此次战争中死亡的本地子弟,每户领取20贯铜钱(两万文铜钱);受伤的按伤残等级领取2贯-15贯铜钱不等。旨在迅速弥合战争带来的伤痕和缓解战争带来的苦楚。

第三步公布实施钟鹏举新政,以民为本发展民生和经济,快速收获民心。

峡州凭借着这四县之地,坐拥长江天险,既有肥沃土地带来的农业产出,又有丰富资源支撑的商业贸易,在乱世中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无论是北方势力想南下,还是南方政权欲北上,峡州都是绕不开的军事要冲,也是各方势力眼中的一块肥肉。

治所夷陵县无疑是峡州的心脏,这里是行政指令的发源地,也是军事调度的中枢。县衙的飞檐下,公文如雪花般传递,掌管着峡州的大小事务。周边的官道上,驿卒快马加鞭,将夷陵县的政令送往下辖各地。

宜都县位于峡州南部,依长江而建,境内河网交错,水运极为便利。县城的码头每日商船往来,满载着当地盛产的茶叶、柑橘,顺江而下运往各地。江边的茶肆里,茶农们谈论着新一年的收成,而码头上的挑夫们则忙碌地装卸着货物,吆喝声此起彼伏。其肥沃的土地孕育出的农产品,不仅滋养着本地百姓,还成为峡州对外交易的重要物资。

长阳县地处峡州西部山区,崇山峻岭环绕。当地多为少数民族聚居,民俗风情独特。山间的村落错落有致,村民们靠山吃山,种植山货、狩猎为生。县内的关隘是抵御外敌从西部进犯的重要防线,驻兵常年把守,警惕着周边的风吹草动。这里的山路崎岖难行,却也是天然的屏障,让进犯之敌望而却步。

远安县则处在峡州北部,境内多丘陵,森林资源丰富。木材是当地的一大特产,众多的伐木工人穿梭于山林间,将砍伐的木材运往县城加工,制成精美的木器 。县城里的木器作坊生意兴隆,工匠们精湛的手艺远近闻。同时,远安县的矿产资源也开始有了初步的开采,为峡州的经济增添了一抹亮色。

就在钟鹏举占领蜀国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东峡口的峡州(今湖北宜昌)当天。有些国家得到了杨吴内讧徐温攻打江州钟家村、吴越攻打杨吴常州的情报后,相继发动了战争。

(南)汉发动了对钟鹏举的虔州(今江西赣州)的进攻。水陆双线并进,钳制虔州外围。

汉水师主力沿赣江南下,封锁虔州水路(核心路线)。从汉北部的韶州(今广东韶关,南汉重要水师基地)出发,调集“澄海都”水师战船150艘(含“楼船”20艘,配备抛石机与燃烧弹;“快船”80艘,负责突袭;“粮船”50艘,运输粮草),兵力约1.5万人(水师士兵1万,步兵5000),由将领苏章统领;

汉陆军偏师翻越大庾岭,突袭虔州西部门户(牵制路线)。从南汉韶州北部的始兴县(今广东始兴)出发,调集步兵3万人(含“白甲军”5000人,南汉精锐步兵,配备弩箭与短刀)、民夫5000人(负责搬运粮草与攻城器械),由将领伍彦柔统领。

马楚发动了对钟鹏举荆州的进攻。南北双路陆军+辅助水师,合围荆州。

马楚北路主力:沿荆湘古道东进,主攻荆州西门(核心路线)。从马楚北部的澧州(今湖南澧县,马楚重要陆军基地)出发,调集“静江军”主力3万人(含骑兵1万人、步兵2万人,其中“蛮兵”步兵1万人,配备弩箭、短刀与云梯),由马楚名将许德勋统领(许德勋擅长平原突击,曾击败杨吴军队)。

马楚南路偏师:从岳州北上,突袭荆州南门(牵制路线)。从马楚东北部的岳州(今湖南岳阳,马楚水师基地)出发,调集“武顺军”步兵2万人(含“蛮兵”步兵5000人,擅长水网作战)、辅助水师战船50艘(以“快船”为主,负责运送步兵与粮草),由将领王环统领(王环擅长水陆协同作战)。

梁国联楚击钟也发动了对荆州地区的军事行动。陆路主力+汉江水师,南下钳制荆州北门。

梁国陆路主力:沿襄荆古道南下,主攻荆州北门(核心路线)。从襄州出发,调集“忠义军节度使”主力4万人(含骑兵2万人、步兵2万人,由将领王晏球统领(王晏球擅长骑兵突击,曾击败契丹骑兵)。

梁国汉江水师:从襄州沿汉江东进,辅助陆路运输(配合路线)。从襄州汉江码头调集水师战船60艘(含“运输船”40艘,负责运送粮草与步兵;“战船”20艘,配备抛石机与燃烧弹),兵力约1万人(水师士兵3000人、步兵7000人),由将领夏鲁奇统领(夏鲁奇擅长水陆协同,曾镇守后梁淮河防线)。

晋国从麟州(今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孙家岔镇一带)出兵进攻(前)蜀最北部的州府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

梁国出兵收复荆州,晋王李存勖野心勃勃,一心想要踏平(后)梁,统御中原,他调集了魏、幽、沧、景、邢、易、定、麟、胜、云、蔚、新、武等十三州以及河东、魏博节度使的兵力,总计约十万人马,浩浩荡荡向梁国的首都汴梁进军。

远在峡州的钟鹏举此时正在府衙接见当地的官吏士绅士子工商和乡亲代表。

一更,戌时(19:00-21:00)。

钟鹏举留下五千名将士驻守峡州各地,他率众悄悄离开了硝烟未尽的峡州,一日后,他们将到达长江三峡西陵峡西段的“咽喉要冲”的归州(湖北秭归)。

一直跟随着钟鹏举舰队的一条小商船此时也开始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