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逆袭:庶女的开挂人生 > 第83章 嘉陵寻砚护文脉,砚色承文润巴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3章 嘉陵寻砚护文脉,砚色承文润巴蜀

太湖的墨玉砚还凝着宣纸上的墨香,苏砚微已带着四族盟友与嵌着墨魂纹的远古石板,乘涂满 “墨玉流光色” 的乌篷船沿长江入嘉陵江 —— 当江畔的砚石崖与沿岸的土家族古镇终于映入眼帘时,却见古镇祠堂前的 “千年龙尾砚” 裂着蛛网般的纹,土家族首领田世安正领着族人用糯米汁修补砚台,他手里的 “砚石杖”(顶端嵌着块浅灰砚石)泛着哑光,杖身刻着与古砚纹路同源的云纹。

“船莫靠岸!” 田世安举杖立于江畔石阶,声音如磨过的砚石般厚重,“嘉陵江的‘砚石矿’是巴蜀的文魂,去年有贾姓商人来崖下炸矿,震裂了千年龙尾砚,我们的古籍受潮霉了大半,从此族里立下规矩:外乡人不许碰砚,更不许靠近矿崖!你们满船矿粉晃荡,是想把文魂挖走,让巴蜀的笔墨全变成朽木吗?”

他身后的少女田阿芷,捧着块沾着岩屑的砚石原石,眼眶通红:“我阿爹就是为了护着龙尾砚,被炸落的石块砸伤了手,现在还不能握笔 —— 你们别再来毁我们的文脉了!”

话音未落,远处的砚石崖旁突然传来凿击声,贾仁(去年炸矿的商人)带着十几名雇工,正用钢钎撬崖上的砚石,还往古砚旁倒污水:“田世安!别装清高!这砚石制成砚台卖给江南书院,够咱们吃十辈子!苏砚微想护文脉,我偏要毁了这破砚,让她看着古籍烂成泥!”

巴蜀的雨突然密了起来,乌篷船的篷顶被打得噼啪响,莉娜急得要撑篙靠岸,却被苏砚微拉住 —— 她的目光落在田世安砚石杖的云纹上,竟与远古石板边缘的刻痕严丝合缝,连田阿芷手里砚石的 “石沁纹”,都与石板上 “砚石修文方” 的图样完全契合。

“世安大叔,” 苏砚微让莉娜展开帆布,当场调配 “初阶砚石修文色”:以嘉陵江的 “江心水” 为引,掺砚石磨的细粉增韧,加墨玉承泽粉补润,最后取朱砂承焰粉调和(石板记载的古法)。画笔落下时,帆布上渐渐显露出砚石矿与古砚的全貌:矿脉在崖上泛着灰光,联盟众人与族人一起用木凿采石(不毁崖体),龙尾砚裂痕愈合、古籍干爽整齐,土家族孩童正围着砚台研墨习字,而石板上的 “修文方”,恰是文神掌心托着的 “承文纹”。

“您看这画,再看您的砚石杖!” 苏砚微顶着雨举起帆布,雨丝打画角,让文神的衣袂似在墨香中飘动,“远古先民早留下法子 —— 砚石矿不是用来卖的,是用来护文脉的!这修文色涂在古砚上,能让裂痕愈合,还能防潮护纸,您若不信,咱们现在就试!”

田世安半信半疑地让族人取来块裂了纹的砚台残片,苏砚微蘸取颜料轻轻涂抹 —— 不过半柱香时间,残片上的裂痕竟渐渐弥合,用它研墨时,墨汁不仅细腻无渣,还比往常更润笔。田阿芷惊得睁大眼睛:“这…… 这比我们用糯米汁修补管用百倍!”

就在这时,贾仁见族人动摇,突然将钢钎砸向龙尾砚 —— 萧璟渊立刻掷出短剑,挑飞钢钎;空桑族风澈展开涂满 “天空魂色” 的帆布,借气流将溅起的石屑吹向空旷的江畔;鲛族沧澜带着族人,用 “深海水囊”(提前储的嘉陵江水)冲洗古砚旁的污水;雪域族风尊更率矿工,用砚石修文色混合黏土,在砚石崖下筑起 “护崖堤”,石块撞在堤上竟温顺地滑落,不伤及崖体分毫。

“贾仁,你以为毁了古砚,就能独占砚石?” 苏砚微指着他腰间的商令牌,“去年你炸矿的账还没算,如今又想毁文脉赚黑心钱!” 贾仁想驾马车逃跑,却被田世安的砚石杖勾住车轮 —— 族人们围上来,纷纷怒斥:“我们护了一辈子文脉,绝不让你毁了它!”

贾仁被押走后,田世安握着苏砚微的手,指节因激动而泛红:“是我被过去的伤痛蒙了眼,错把救文脉的人当敌人。嘉陵江的砚石矿,愿与联盟共管,只求你们教我们用新法子护砚护文,让巴蜀的笔墨再也不蒙尘。”

随田世安攀崖进入砚石矿,众人才见矿脉真容 —— 崖上的 “文魂洞” 里,砚石层如书页般叠着,泛着浅灰、深灰、墨灰的光泽,岩壁渗出的矿液滴落在石槽中,竟凝成半透明的 “砚石珠”,阳光透过洞口照进来,让洞内似浸着一层墨香,连江畔的竹林都似沾了文魂的沉静。

玛雅伊察按石板上的 “砚石承文方”,将砚石粉与墨玉粉、朱砂粉混合,调出 “砚石承文色”:

涂在千年龙尾砚上,不过十日,古砚的裂痕完全愈合,研出的墨汁三日不涸,连往年霉烂的古籍,用这颜料涂过封面后,也渐渐变得干爽;

涂在莫高窟的壁画题跋处,与岩彩、墨玉色呼应,题跋的字迹历经风沙不模糊,魏老石发来书信说 “古壁似得了巴蜀的文气,更显厚重”;

与蓬莱琉璃粉混合制成 “砚石流光色”,涂在土家族的竹简上,竹简不仅防潮防虫,还能让字迹更清晰,田阿芷用它抄写古籍,族人都说 “这字似沾了砚石的魂,比往常更有风骨”。

更惊喜的是,田阿芷用 “砚石承文色” 绘制的 “嘉陵砚石图”,被暹罗总库选为 “万国画卷” 的 “巴蜀文脉篇” 核心 —— 画中,嘉陵江的碧浪与太湖的墨波、丹霞的丹崖、洱海的碧波连成一片,各族人围在龙尾砚旁,用不同的矿材共同绘制文神图,背景的巴蜀古镇间,远古石板的刻痕与现代颜料的光泽交相辉映。

就在众人忙着整理砚石矿与护文的资料时,雪域风尊在文魂洞的最深处,发现了一块嵌着 “文魂纹” 的巨石 —— 石上的纹路与远古石板拼合后,竟指向闽浙的 “青瓷矿”,田世安的老祖父突然开口:“老辈人说,闽浙的青瓷能‘绘青釉、护瓷魂’,制成瓷瓶盛墨,墨汁不腐,还能让瓷器百年不褪色呢!”

夕阳西下,嘉陵江的水面泛着砚石的柔光,土家族古镇的祠堂前燃起篝火,族人们用新采的砚石制成的小砚台研墨,就着米酒在宣纸上题诗,与联盟众人围坐在古砚旁。苏砚微握着萧璟渊的手,看着帆布上刚添的 “嘉陵砚石图”—— 砚石的沉厚、墨玉的温润、朱砂的艳红、翡翠的翠绿,在灯火下交织成跨越山河的温暖画面。她知道,嘉陵江的砚石矿不是终点,闽浙的青瓷矿还在等着他们,而这 “万国画卷”,正从高原到水乡、从沙漠到巴蜀,一点点铺展成完整的中华山河图景 —— 每一抹新色,都是各族同心的见证,每一次探索,都是对 “以画为桥、以色承魂” 的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