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逆袭:庶女的开挂人生 > 第162章 中原仓粮遭虫蛀,艾盐护廪解民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2章 中原仓粮遭虫蛀,艾盐护廪解民忧

民生二十年夏,中原开封府遭遇罕见粮虫灾 —— 入夏后湿热多雨,府衙官仓储存的三百万石小麦,短短半月就遭 “麦蛾”“谷蠹” 啃食,倒出的麦粒满是虫洞,有的甚至蛀成粉末。负责官仓的李仓管蹲在粮堆旁,捧着蛀坏的麦子心疼得直跺脚:“这麦子是去年秋收的救命粮,现在虫蛀了近三成,要是冬天遇灾,百姓可怎么过?”

更糟的是,之前地方官用石灰防虫,虽能杀死虫子,却让麦粒沾了呛味,磨出的面粉发苦,农户们宁愿吃陈粮也不愿要官仓的 “石灰麦”。开封知府张大人急得给京城递了奏报:“府衙官仓虫灾肆虐,石灰防虫损粮味,若不尽快寻良策,剩余粮食恐难存至秋收。”

萧璟渊看着奏报,想起苏砚微在里斯本用艾草海盐防麦粒虫蛀的法子,对她说:“中原乃天下粮仓,粮若受损,天下民生皆受影响。你那民间防虫的手艺,能不能救救开封的官仓?” 苏砚微当即应下:“里斯本农户用艾草驱避、海盐防潮,官仓虽量大,只需分层防护、协作管理,定能挡住虫灾。”

苏砚微没带冗杂随从,只请了里斯本农户佩德罗(熟悉艾草海盐防虫细节)、懂仓储管理的老仓吏王伯,还带了两袋 “防虫样本”—— 晒干的艾草束、缝好的海盐布袋(粗布缝制,每袋装半斤海盐,透气不渗漏)。出发前,她特意让人从苏州调运了一批粗布(用于缝布袋),从青州调了些干艾草(北方艾草耐旱易存,适配中原气候)。

刚到开封府官仓,苏砚微就跟着李仓管钻进粮仓。潮湿的空气里混着霉味和虫蛀声,粮堆表面爬着细小的谷蠹,有的麦粒轻轻一碰就碎。李仓管叹着气说:“咱们试过翻仓晾晒,可一进仓又生虫;用烟丝熏,烟油沾在麦粒上,还是没法吃。” 佩德罗蹲下来,从粮堆里摸出几粒完好的麦子:“虫子怕艾草的气味,海盐能吸潮气,只要把这两样按层铺在粮堆里,虫子就不敢靠近了。”

张大人却有顾虑:“官仓有二十座粮囤,每囤存粮十五万石,要多少艾草和海盐?百姓愿不愿意帮忙准备?” 苏砚微笑着说:“开封周边多的是艾草田,海盐从沿海商路调运,成本不高;咱们组织农户采收艾草、缝制布袋,给些粮食补贴,大家肯定愿意。”

苏砚微带着佩德罗、王伯和官仓吏卒,在一座小粮囤展开试点,摸索 “官仓分层防虫法”:

仓底艾草打底:

先将粮仓地面清扫干净,铺一层三寸厚的干艾草(提前晒足五天,晒至一折即断,避免潮气滋生),艾草要铺得均匀,边角处多铺一层,防止虫子从缝隙钻进;

在艾草层上铺一层粗布(防止麦粒漏进艾草缝,也方便日后翻仓时回收艾草),布面要拉平,不留褶皱。

粮堆海盐隔层:

往粮仓里装麦粒时,每装三尺高的粮堆,就铺一层 “海盐布袋阵”—— 将缝好的海盐布袋按 “一尺间距” 摆成网格,布袋要埋进粮堆半尺深(让海盐味缓慢渗透),每囤粮堆共铺三层布袋;

布袋里的海盐要选颗粒粗的(不易融化结块),每袋定期检查,若发现海盐受潮结块,及时更换新袋。

顶层艾草封仓:

粮堆装满后,在顶层铺一层两寸厚的干艾草,艾草上再盖一层油纸(之前青州抗旱剩下的,防水防潮),油纸边缘用木条压住,防止风吹掀起;

在粮仓门口、通风口处挂几束干艾草,再贴一张 “防虫告示”,提醒仓吏每日检查艾草和布袋,记录粮堆温度(温度过高说明可能有虫蛀,需及时翻查)。

试点五天后,苏砚微让人打开粮囤检查 —— 麦粒干爽,没再发现新的虫洞,之前的谷蠹也不见了踪影。李仓管抓了一把麦粒,放在鼻尖闻了闻,只有淡淡的艾草香,没有怪味:“这法子真管用!磨出来的面粉肯定好吃!” 张大人也松了口气,当即决定:“二十座粮囤全按这个法子改造,动员开封周边农户帮忙,越快越好!”

苏砚微联合张大人,在开封周边各村贴出 “护粮招募令”:

艾草采收队:组织农户去田间采收艾草,每采收一百斤干艾草,奖励两斗麦粒;

布袋缝制队:让村里的妇人缝制海盐布袋,每缝一百个布袋,奖励一斗麦粒;

仓管传习队:由佩德罗、王伯培训官仓吏卒和农户骨干,教他们检查艾草干湿、更换海盐布袋、记录粮堆温度,确保防虫法长久执行。

农户们听说护粮能得麦粒,都积极报名。开封东郊的刘家村,一天就采收了五千斤干艾草;西郊的陈家村,妇人们三天缝了两千个海盐布袋。官仓吏卒也跟着学,李仓管还编了 “防虫口诀”:“底铺艾,中隔盐,顶封油布记心间;每日查,勤换袋,粮囤干爽保平安。”

不到半个月,开封府二十座粮囤都完成了分层防虫改造。张大人让人从每座粮囤取些麦粒,送去农户家试磨面粉 —— 磨出的面粉雪白,蒸出的馒头带着淡淡的艾草香,农户们都愿意来官仓领粮了。到了秋粮入仓时,开封府的粮虫率从 30% 降到了 5% 以下,粮食储存周期也延长了半年。

民生二十年秋,苏砚微站在开封府的粮囤旁,看着李仓管和农户们一起检查艾草层,粮囤里的麦粒饱满干爽,听不到一点虫蛀声。她给萧璟渊写了一封信,信里说:“民间防虫之法,虽简却有效。开封官仓用艾草海盐护粮,既保粮味,又防虫害,可推广至天下各州官仓,为灾年储粮筑牢根基。”

京城御书房里,萧璟渊看着苏砚微的信,又拿起张大人的奏报,对吏部尚书说:“砚微总能从民间找到治世的巧劲。开封的‘艾盐护粮法’,要编入《民生适配集》,发往全国各州府,让所有官仓都学这个法子。” 他还下了一道令:全国各州府要预留 “防虫物资田”,专门种植艾草,海盐从官盐中调拨,确保护粮物资不缺。

开封府的夕阳下,张大人请苏砚微、佩德罗吃刚蒸好的艾草馒头。馒头的香甜里,混着艾草的清新与麦粒的质朴 —— 这味道,是仓廪充盈的味道,也是苏砚微辅助萧璟渊,以民生智慧守护天下粮仓的又一步坚实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