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女帝觉醒:朕的皇夫皆是棋子 > 第96章 萧绝的军事新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墨迹在纸上晕开,我放下笔。绿芜刚退下,殿外便传来通禀——摄政王求见。

我抬眼看向门口。萧绝大步进来,黑袍未解,肩头沾着些微风尘。他手中抱着一卷边防图册,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北境三关的军需调令,我已经批了。”我说,“但青崖关的粮草配给比上月少了两成,守将没报灾情,也没战事记录。”

萧绝将图册放在案上,解开系绳。“不是少,是被截。货队名义上走康奴城,实则绕道进了敌国境内。三日前,西营快马传回消息,沿途驿站发现空车回返,车辙印与出发时一致,但重量不对。”

我盯着那幅舆图。赤水河以北的几处要隘用朱砂点了标记,连成一条斜线。

“你早有准备。”我说。

“去年冬,敌国小股骑兵越境七次,每次都在不同地点试探。我们追击时,他们已退回百里外。反应太慢。防线太散。”他指尖落在三个点上,“这里,这里,还有苍原口。建常备据点,驻兵三百,配快马传讯。一旦有警,半日内可集结援军。”

我伸手抚过图上那条红线。“据点需要修筑工事,调拨兵器粮草。兵部不会轻易点头。”

“不需要兵部先同意。”他说,“第一批物资从内库调,工匠从京营抽调退役老兵。对外称‘巡查站’,不提军事用途。等建成再报,既成事实,反对也晚了。”

我沉默片刻。“部落呢?赤水、苍原两部向来中立,甚至曾收敌国贿赂放行商队。”

“赤水部今年旱,缺粮。苍原部与敌国边境牧民有旧怨。我们可以用贸易换盟约。”他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书,“这是拟定的条款。每年供粮三千石,盐铁优先供应。若一方遭袭,另一方须出兵牵制。”

我接过文书快速浏览。条款清晰,没有过度承诺,也没有模糊地带。

“金元宝的商队前些日子被拦,就是敌国在试水。”我说,“他们想看看朝廷反应有多快。现在看来,比预想的还慢。”

萧绝点头。“所以不能再等。等他们大规模行动,就来不及了。”

我合上文书,抬头看他。“你打算让谁去建据点?”

“陈远和林昭。西郊校场比武后,他们带的新兵战力已验证。赵铁衣留下整顿夜巡队,防内鬼再动。”

我想起赵铁衣呈上的《演武新规图》,想起他在校场上一声令下,新训队如刀锋切入老兵阵型。

“可以。”我说,“但你要记住,一旦动工,朝中必有人质疑。说你劳民伤财,说你擅权妄为。”

“我知道。”他声音平稳,“但我更知道,若三年前就有这样的据点,那一夜,我就不会被困在山谷,等死。”

我没有说话。

那是我刚穿越不久的时候。我在寺庙静修,夜里听见墙外有响动。一个浑身是血的男人倒在雪地里,手里还攥着断刀。我让人救了他,送药送饭,但他始终没睁眼。直到离开那天,我发现枕头下压着半枚兵符。

后来我才明白,那是他唯一的信物。

现在他站在我面前,不再是濒死之人,而是能撑起一国边防的支柱。

“此策可行。”我说,“由你全权督办。”

他眼中闪过一丝光,极短,却锐利。

“谢陛下信任。”

“别急着谢。”我翻开北境布防总册,“户部那边,我会让司库郎中配合你调账。但你要保证,每一笔支出都有记录,每一名工匠都登记在册。我要的是防御网,不是贪腐口实。”

“明白。”他拿出随身携带的册子,“我已经列了初期预算,共需白银八万两,分三期拨付。人员名单今晚就能定下来。”

“今晚?”我挑眉。

“时间不等人。”他说,“我已经派人去枢密院召集幕僚,半个时辰后开始拟计划书。明日一早,我要亲自去兵部调取最新边防图,确认地形是否变化。”

我看着他。他站得笔直,眼神清明,没有一丝犹豫。

“你总是这样。”我说,“想到就做,一步不拖。”

“因为拖延会死人。”他说,“过去我拖了一夜,死了三千将士。这一次,我不想再等。”

我没再说话。

有些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我拿起朱笔,在他带来的文书上批了“准”字,盖上随身小印。

“去吧。”我说,“需要什么,直接找绿芜拿令符。宫里这边,我会压住任何质疑声。”

他收起文书,抱拳行礼,转身就走。

走到殿门口时,他停下。

“凤宁。”他第一次在议事时叫我的名字,“这次,我会把边界推回去。”

门在他身后合上。

我起身走到舆图前,手指沿着那条红线滑动。赤水、苍原、苍原口……这三个点像钉子,要把摇晃的防线重新固定。

外面天色渐暗,宫灯一盏盏亮起。

我坐回案前,提笔写下一道密令:着户部即日起配合摄政王调度银两物资,凡阻挠者,视为通敌。

刚写完,绿芜进来。

“萧绝出宫了,骑马去了枢密院。他的亲卫已经集结,有人拿着纸笔在记事。”

我点头。“让他去。今晚必须把计划书定下来。”

“要不要通知兵部尚书?”

“不用。”我说,“等计划成型再告诉他。他若反对,就让他当面来跟我说。”

绿芜退下。

我翻开新的奏本,是工部关于京畿水利的汇报。刚看了两行,又想起什么。

“绿芜。”

她回来。

“去查一下,最近有没有官员大量购置北方药材。特别是治冻伤、箭伤的。”

她一怔。“怀疑有人往北边送物资?”

“敌国骑兵频繁活动,不可能不受伤。”我说,“只要有交易,就有痕迹。盯住药铺、商行、驿馆进出货物。”

“是。”

她又要走。

“还有。”我补充,“让龙骑卫加强宫外巡视,尤其是通往枢密院的几条路。萧绝今夜不会早归,我不希望他路上出事。”

“明白。”

殿内终于安静。

我盯着烛火,脑子里过着刚才的每一个细节。据点选址、兵力配置、盟约条款……没有一处是冲动决定。

他是真的想好了。

我不是孤家寡人。这句话在心里转了一圈。

我有他在前方挡刀,我在后方清障。我们之间不需要太多话。

笔尖蘸墨,继续批阅奏本。

不知过了多久,外面传来轻微响动。

绿芜快步进来。

“萧绝派人送回一张纸条。”她递上来。

我展开。

上面只有一行字:

“人员已定,明日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