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糊涂县令贾清廉 > 第130章 孙慢慢“饿”晕堂,慢也有慢的好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0章 孙慢慢“饿”晕堂,慢也有慢的好处

钱多多那“捐输”的馊主意被紧急叫停,但造成的民怨裂痕却难以弥合。县衙断了州府的粮饷,自身库底又已掏空,杜明远虽极力压缩开支,也只勉强维持着最低限度的运转。衙役们的俸银早已停发,每日餐食也减为两顿,且多是稀粥寡汤,不见油腥。

平日里,开饭的梆子一响,众人便一拥而上,风卷残云。李火火仗着身强力壮,总能抢到稠的;钱多多精于算计,眼疾手快,也能混个半饱;柳文沉稳,往往让着同僚;唯独孙慢慢,他动作太慢,等他不紧不慢地放下毛笔、收拾好卷宗、慢悠悠走到饭堂时,锅里往往只剩下点清可见底的米汤和几根腌菜梗子。

他也不争不抢,就慢悠悠地盛了那点残汤,慢悠悠地坐到角落,慢悠悠地喝着,脸上看不出半点怨色。同僚们有时看不过去,想给他留点,却总被钱多多以“公平起见、不得特殊”为由拦住。日子一长,孙慢慢眼见着消瘦下去,脸色蜡黄,原本就慢的动作,更显虚弱。

这日午后,阳光斜照进卷宗库。孙慢慢正慢悠悠地整理着一摞沉重的旧档,试图从中再找出些可能与“墨点”、“青缎鞋”相关的蛛丝马迹。他已连续数日未曾好好进食,腹中饥饿,头昏眼花。他慢悠悠地站起身,想去够高架上一册档案,忽然眼前一黑,身子晃了两晃,手中卷宗“哗啦”一声散落在地,人便软软地瘫倒下去,失去了知觉。

“不好啦!孙书吏晕倒啦!” 恰巧前来取文书的钱多多见状,吓得尖声大叫!

这一嗓子,顿时惊动了整个县衙。

杜明远、柳文、李火火闻声急忙赶来。只见孙慢慢面无血色,双目紧闭,倒在散乱的卷宗之中,气息微弱,手里还紧紧攥着一支毛笔。

“快!快抬到榻上去!请郎中!”杜明远急道,心中一阵刺痛和愧疚。他早知孙慢慢吃不饱,却因焦头烂额于外部压力,疏忽了对内部的关照。

李火火一把抱起轻飘飘的孙慢慢,感觉硌手,红着眼圈骂道:“都是那帮天杀的阉狗害的!还有钱扒皮!你就不能给老孙留口吃的?!”

钱多多委屈道:“俺…俺也是按规矩办事啊…谁知道他这么不经饿…”

柳文已飞奔去请郎中。

郎中赶来,诊脉后叹道:“无甚大病,就是长期饥饿,气虚体弱,加之劳心费神,一时支撑不住。须得好生静养,进食些稠粥软食,慢慢将养方可。”

消息不知怎的,很快传到了衙门外。百姓们本就因“捐输”事件对县衙心存芥蒂,但听闻晕倒的是那位整日埋首故纸堆、慢吞吞从不与人争、还曾“梦呓”破获大案的孙书吏,且是因为“饿”晕的,心情顿时复杂起来。

“啥?孙书吏饿晕了?不能吧?衙门再穷,还能饿死书吏?”

“咋不能?听说州府卡了钱粮,衙役们都好久没发饷了,天天喝稀粥!”

“孙书吏那人多老实啊!走路都怕踩死蚂蚁,吃饭都抢不过别人……”

“唉,杜青天是个好官,就是这世道……连手下人都护不全……”

“听说孙书吏晕倒时还在查旧案呢!真是好人啊!”

议论声中,以往的怨气渐渐被一种同情和唏嘘所取代。几个曾在“山魈案”中受惠的靠山屯村民,闻讯后悄悄提了一篮子粗面饼子和几个咸菜疙瘩,犹犹豫豫地送到衙门口,对守门的李火火说:“李…李爷…俺们听说孙书吏……这点吃食,不成敬意,给孙书吏垫垫肚子……”

有一就有二。很快,三三两两的百姓,有的挎着半袋米,有的端着碗炖菜,有的拿着几个鸡蛋,默默地放在县衙门口,也不多说,放下就走。他们或许仍对“捐输”事件耿耿于怀,但对孙慢慢这个“老实肉筋”的遭遇,却发自本能地感到心疼和不忍。

李火火和几个衙役看着门口越聚越多的食物,眼睛都红了。钱多多更是臊得满脸通红,无地自容。

杜明远闻讯来到衙门口,看着那些粗糙却饱含深情的食物,眼眶湿润了。他对着渐渐聚拢的百姓,深深一揖:“杜明远……谢过诸位父老乡亲!是我无能,让下属受苦,让百姓担忧!此情……明远铭记在心!”

一位老者颤巍巍道:“杜大人,俺们知道您难!这世道,好官难做!孙书吏是好人,您……您也得保重啊!”

民心,在这一刻,因为一个“慢”书吏的晕倒,发生了微妙而关键的逆转。那层因“捐输”而结下的薄冰,开始悄然融化。

杜明远立刻下令:将所有百姓所赠食物登记造册,优先保障病中的孙慢慢,其余分给最困难的衙役家眷。同时,他亲自守在孙慢慢榻前,喂他喝下温热的米粥。

孙慢慢慢悠悠地醒来,看到杜大人和榻边的食物,慢悠悠地眨眨眼,慢悠悠地说:“……给……大……家……分……分……着……吃…………”

杜明远握着他枯瘦的手,重重地点了点头。

孙慢慢这一“饿”,无意中撕开了百姓心中怨怼的口子,流露出了底层民众最朴素的善良和对“好官”的珍惜。这份温情,如同寒夜中的一点星火,虽微弱,却足以照亮前路,给予绝境中的杜明远团队,一丝喘息的力量和莫大的慰藉。

这慢,有时,真是慢得恰到好处。